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30日讯(见习记者陈星雨 通讯员周伟凡 刘媛)12月28日,中国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气电集团),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长江经济带船东企业签署lng(液化天然气)供气意向书。
中海油签约长江流域80%在营lng动力船舶。 见习记者陈星雨 摄
签约客户来自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船东,共涉及约69艘lng动力船舶,覆盖长江流域约80%的在运营lng动力船舶,推进“气化长江”可持续发展。
“气化长江”迎来快速发展“风口”
据了解,“气化长江”在2011年启动,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将原来以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的长江内河船舶,改造为以lng和柴油双燃料,并逐步替代为纯lng动力燃料的“油改气”工程。
lng作为含碳量最低的化石燃料,与传统船用燃油相比,可实现硫氧化物零排放,氮氧化物减排90%,二氧化碳减排25%,同时可降低燃料成本,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6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提出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在当前的“限硫令”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推出多项政策支持船舶应用lng。
2023年,《湖北省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若干措施》出台,全面推动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的快速发展。
绿色航运发展进入快车道,“气化长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风口”。在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略的实际问题。
“国家队”助力“气化长江”可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上95%的船舶企业为民营企业,lng船造价高、运营成本高、加气难的忧虑成为其发展路上的阻碍。
在长江2000吨以上中长距离的货船中,目前清洁能源船舶数量不足1%。
长江流域现共建有10座lng船舶加注站,在营5座,运维投入大,由于lng船舶数量相对较少,业务量少,回报周期长,经营压力较大。
据介绍,中国海油气电集团作为国内lng行业领军企业,已具备在深圳港、宁波港、广州港提供国际船舶保税lng加注服务能力,是中国首家、全球少数可在不同港口、兼具码头和锚地加注的能源企业。在长江干线、珠江航运干线、沿海等区域建成或控制lng船舶加注站14座,年供应lng约占全国市场份额85%,行业经验丰富。
在28日的“气化长江”绿色航运推介会上,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提出,将通过自建站和合作站,为签约船东客户提供“保质保价保量保服务”的四保方案,有效缓解船东加气难以及加注站寻船难的痛点。
按照“一个市场、一个价格”的原则,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制定船用lng价格与所在省市发改委同期发布的0#柴油零售价的挂钩机制,保障船用lng价格的经济性与稳定性。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正在自建重庆与武汉lng船舶加注站,并且已与长江流域内3个lng船舶加注站达成合作,为签约船舶供气,为加注站引流,增加加注站的收入。
宏远航运有限公司目前已投运2艘lng动力船舶,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海油积极在长江布局加注网络,并在燃料供应保障、价格优惠上做出巨大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用户的补液焦虑,将大大加快长江绿色航运发展。”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绿色航运业务负责人表示,集团将从lng全产业链发展角度出发,着力构建可覆盖长江上、中、下游的lng船舶加注网络,致力打造可持续、多方共赢的长江航运绿色生态圈,加快推动长江航运lng应用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当天,重庆、湖北、江苏等长江流域相关省市的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科研机构、船东、船厂等lng船舶加注产业各方代表100多人出席活动,围绕“气化长江、携手共赢”展开交流,探讨政策、企业发展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共同推进长江绿色航运高质量发展。
【编辑: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