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聂奥林)“规划建设创新街区、创新园区,是推进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的重要路径。”11月28日晚,“智汇洪山·共赢未来——‘武汉新发现’系列之规划引领城市更新行动”研讨会在洪山区华中科学生态城举行,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东湖分院院长宋中英分享了武汉市创新空间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11月28日晚,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东湖分院院长宋中英在“智汇洪山·共赢未来——‘武汉新发现’系列之规划引领城市更新行动”研讨会上发言。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创新发展的阶段来看,武汉正处于技术创新向科学创新转型的时期。”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东湖分院院长宋中英介绍,根据《全球创新指数(GII)2023》报告中的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名,武汉排名全球第13位、全国第5位。2018年至2023年,武汉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43位上升至第13位,上升势头强劲,但武汉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依然紧迫。
“从全球视角,创新城市的核心要素是科创资源、人才文化和产业环境。”宋中英院长以纽约、波士顿、伦敦三个城市打造创新城市的路径为例,介绍了三大核心要素的定位。“科创资源成为激发原生创新、加速人才培育的新载体,文化创新成为激发城市活力、吸引创新人才的新路径,产业环境成为激发技术创新、推动城市转型的新动力。”
“智汇洪山·共赢未来——‘武汉新发现’系列之规划引领城市更新行动”研讨会现场。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武汉以创新系统的三大核心要素为导向,通过‘定战略’‘绘底图’‘抓重点’三个方面对打造创新空间规划和建设进行了初步实践。”宋中英介绍,全力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推动区域协调联动,积极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完善创新体系,为武汉争创和建设“两个中心”提供主要的空间载体。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首建门类最齐全、特大城市级别创新资源空间数据库,并基于‘创新地图’平台,实现数据库的公开共享。”宋中英说,通过这张“创新地图”,不仅可以呈现武汉市“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情况,引导创产融合,也可为创新企业提供选址点周边创新资源和配套服务水平的评估。
“规划建设创新街区、创新园区是构建创新空间的重要抓手。”宋中英说,创新街区作为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的创新空间组织模式,有利于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的提升,正逐步在城市发展中践行。
“结合存量空间及创新资源要素的分布,识别武汉市创新发展潜力空间,开展武汉创新街区、楼宇和创新园区的建设规划。通过改造、提质升级、建设等方式,在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周边识别建设创新街区、楼宇和创新园区的潜力空间。”宋中英介绍,目前全市已认定并授牌的13个首批创新街区(园区、楼宇)中,洪山区烽火创新谷和武汉创意天地占据2席,位居前列。
编辑:朱曦东
值班主任:徐嘉潞
值班总编辑:陈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