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原料气成本约为每吨4400元,而当前西北液厂出厂价在每吨4000-4300元,已经跌破成本线。这表明液厂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甚至可能陷入亏损。据了解,西北地区的原料气主要来自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一、二线,其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与市场波动无关。因此,液厂无法通过降低原料气成本来提高利润率。此外,西北地区的LNG产能过剩,导致液厂之间的竞争激烈,出厂价难以提升。
9月中旬是夏秋交替的季节,气温逐渐下降,但还未进入冬季的用气高峰期。整体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当前市场需求不佳。在终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下游提货积极性偏弱,市场重车开始囤积。这意味着下游用户对LNG的需求量不大,且对价格敏感,仅在价格上涨时才会增加采购量,而在价格下跌时则会减少采购量或持币观望。这会导致LNG的库存增加,进一步压低价格。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15日,全国LNG平均出厂价为每吨4175元,较上周下降了2.6%;全国LNG平均到站价为每吨4937元,较上周下降了2.4%。与此同时,进口LNG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根据S&P Global Platts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15日,亚洲LNG现货价格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4.8美元(MMBtu),较上周上涨了0.6%。按照当前汇率(1美元=6.46元人民币)和换算系数(1吨LNG=52.02 MMBtu)计算,进口LNG的到岸价约为每吨4960元,高于国产LNG的到站价。这导致海陆价差拉大,国产低价液资源经济优势明显提升。
目前来看,市场国产资源占比或将增加。上游根据自身情况,窄幅调整液价。下游用户应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避免盲目跟风,稳妥应对市场变化。要了解LNG市场的未来走势,需要关注原料气价格、液厂检修情况、下游用气需求、进口LNG供应量和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