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在家中坐,红码天上来。
2023年年初,曾经轰动一时的河南村镇银行赋红码事件终于迎来的大结局:相关媒体表示部分储户已经收到涉事银行的通知,将启动对产品资金的预约办理。
此时距离最初银行突告无法线上取现的2022年4月,已过去了10个月。
从“银行存款提现难”到“多名储户被强行赋红码”到“存款产品变理财”再到如今“垫付+追偿处理”,这场涉金270亿,波及62万人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暴露了银行界的一个潜在隐患:
村镇银行这个定位服务三农需求、处在我国整个金融系统末端环节的小型金融机构,早已在360、度小满等互联网平台的加持下,从县镇走向了全国,进而酿成了一场全国性的中小银行信誉危机。
然而,河南村镇银行爆雷案并不是中小银行存兑风险的结束,根据央行的相关统计,至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有122家村镇银行被评为高风险机构。
复盘河南村镇银行爆雷案,银行是“正规银行”,平台是“合规平台”,明明平台有风控,存款有保险,何以落至如此境地?
河南村镇银行到底是谁的问题?
这场金融风波之后,银行存款的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2
回顾近年村镇银行存款产品的发展历程,早在村镇银行诞生之初就已经埋下了爆雷的种子。
村镇银行起源于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年底发布的帮扶三农的一份文件,通过对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的县及县以下地区,以及其余国定和省定贫困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宽准入、低门槛、严监管”的政策来服务三农需求。
根据该文件规定,只需要找到一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20%以上,同时其他投资人单方持股不超过10%,就可以用100万元的低注册资本来成立一家村镇银行。
要知道,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普通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是10亿元人民币,即使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也高达5000万人民币,村镇银行100万注册资本的优惠力度可见一斑。
宽准入限制之下,村镇银行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自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14年间我国已累计成立了1651家村镇银行,占比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个数的36%。
然而,伴随着准入政策的放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也在提升。
入场资本的良莠不齐引发公众信任度的持续下降,不少储户并不信任小银行,认为小银行规模小,不安全。
根据一个对千户农民和居民的调查问卷显示,86%的农居民对村镇银行秉持怀疑态度,近94%的调查对象认为这种小规模的村镇银行存款风险大不靠谱,不想把钱存在小规模的村镇银行中,这对于依托存贷利差获取收入的村镇银行来说十分致命。
没有信任,就意味着没有存款,没有存款,就意味着没有盈利。
屋漏偏逢连夜雨。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本不富裕的村镇银行的处境愈发雪上加霜。
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蚂蚁集团旗下的余额宝为例,2018年第一季度余额宝资产净值高达1.7万亿元,而同年全国1600余家的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却仅仅是1.5万亿元。
也就是说,一个余额宝,就“吊打”了全中国的1600余家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也愈发艰难。
3
眼见互联网金融在逐步蚕食村镇银行本就为数不多的资产份额,危机之下,不变则亡,变则生。
在互联网金融成为压倒部分村镇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时,部分村镇银行也反向盯上了互联网金融:既然打不过,不如加入。
2018年,就在互联网金融的火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愈烧愈烈之际,一家叫做富民银行的的机构成了银行圈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与京东金融推出我国最早的一款互联网定期存款产品“富民宝”,该产品为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8%。
乘着互联网金融的东风,富民银行迈出的创造性的第一步很快就有了回报,当年吸收存款总额高达204亿元,相比去年翻了将近4倍。
眼见“银行先锋”富民银行已经吃到了肉,其他中小银行也找到了新方向,纷纷向互联网金融靠拢,紧跟富民银行的步伐与度小满、陆金所、支付宝、360金融、小米金融等平台合作推出互联网存款产品。
根据证券日报的相关梳理,到2020年年底,已经有95家银行接入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其中村镇银行、城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互联网存款接入比例高达70%,涉事的河南村镇银行也在此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经饱受“信任危机”之苦被互联网金融挤兑的村镇银行,在通过向平台提供高返点的方式借了互联网品牌的大势后,突然变得高大上起来,不少中小银行的存款规模乘着平台的东风不断飙升。
以华瑞银行为例,根据第一财经的相关统计,华瑞银行2018年底存款规模尚不足1亿元,在抱了互联网平台的大腿后,次年就暴增至60亿元,野蛮生长可见一斑。
然而,中小银行存款狂奔的背后,是潜藏的监管危机。
在村镇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全国各地“放飞自我”时,监管部门也关注到村镇银行的“野蛮生长”操作,已然违背了降低准入门槛以服务三农需求的初衷。而在存款疯涨的同时,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变大。
“如果银行本来只有20亿元的放贷能力,但突然暴涨到200亿,这时一旦银行管理能力没有跟上随便乱放贷款,风险就会变得很大,甚至可能会出现挤兑。”
存款规模暴涨的村镇银行犹如脱缰的野马,而金融监管从来不能信马由缰。
2020年12月,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演讲中公开指出,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是“无照驾驶”的违法金融活动。
到2021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存款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表示商业银行不得通过营销宣传、信息传输、产品展示、利息补贴、购买入口等方式在非自营网络平台上开展定活两便业务和存款业务。
一锤定音。
互联网存款产品浪潮不再。
4
被压抑的欲望并不会消失,只会换一种方式重新出现。
监管要求之下,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存款产品已经成为历史,但实际上,埋下的隐雷仍然存在。
尝到了互联网平台甜头的滋味,村镇银行并不甘心回归到最初线下难于揽储的信任危机状态,而是开辟了规避监管的新路径。
不能在非自营网络平台上卖存款?那我就把平台变成自营的。
就在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下发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存款的通知后不久,不少村镇银行的客服人员都收到了上级的通知,要求客服们根据客户名单,按照专门话术拨打电话进行客户引流,将原本互联网平台上的存款转移至了微信小程序。
一位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的客服人员就曾公开表示:“话术主要是让我们跟客户表明微信小程序是安全的自营渠道,可以继续购买。引流的转化效果很好,我自己当时打了几个月电话,只是度小满一个平台的客户就转移过来了几万个人。”
然而,这种通过微信小程序吸纳存款的方式虽然规避了“非自营网络平台”的监管限制,但与存款疯涨伴随着的大幅提升的经营风险却始终存在。
而这种超出管理能力的经营风险,在当初定位服务三农需求的低门槛的村镇银行中更是被数倍放大。
“监管部门在零几年设计村镇银行特许权的时候,以为这些村镇银行只会在相应县镇范围内活动,是按照传统思路进行设计的,但没想到十几年之后有了互联网金融,这些银行基于互联网金融自发搞的产品扩张,就没有相应的规则约束。”
由于村镇银行最初的定位是在县镇以内活动,村镇银行一般不直接接入央行的结算系统,而是通过发起行或其他行代理接入。
这在县镇小规模存款范围内原本是效率最大化的管理方式,但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对全国储户存款的吸纳,最终酿成了系统性风险的苦果。
有业内相关人士分析,不法分子很可能利用了村镇银行不直接接入央行结算系统而是接入发起行代理接入的轻管理方式,制造了“体外循环”。
也就是说,河南涉案村镇银行的支付清算账户很可能并未直接接入央行结算系统,而是开设在许昌农商行,由许昌农商行进行相关确认操作。
在客户将钱从其他一类卡转入河南村镇银行电子账户时,许昌农商行内部人员和外部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将收到的钱款转移走并向资金转出方发送虚假的确认回执。
从在小程序上存钱的那一刻开始,储户的钱很可能就已经被转移。
5
如果不在央行结算系统中,那储户的钱究竟去了哪里?
5月19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公开表示,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涉及其他主体,4家村镇银行的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通过内外勾结吸收公共资金,涉嫌违法。
梳理河南新财富集团的股权结构,河南新财富集团并未直接持股涉案村镇银行,而是通过代持的方式经过层层股权渗透持股许昌农商行和其持股的四家村镇银行,以影子公司的身份绕过层层监管,进入地方农商行和村镇银行。
而在成功进入后,新财富集团就逐步实现了对银行的控制,通过安插自己人当行长、进入风险科和信贷科等方式,获取了对许昌农商行的实控权,随后从自己控制的银行获取贷款。
“新财富集团第一次贷款的时候,将自己的一部分股权质押出去,这样作价2个亿的股权就可以贷到1.8亿的现金,这样新财富就拥有了3.8亿的资产和1.8亿的负债,再通过负债和资产拆分的方式继续去持股的其他银行贷出更多的钱。从2012年开始,新财富就通过二十几家空壳公司的资金腾挪,从某家农商行贷走了近10亿,估计许昌农商行被套走的钱会更多。”
7月10日,许昌市公安局公开通报表示:2011年以来吕奕作为新希望集团的“影子老板”实控禹州新民生等多家村镇银行,通过交叉持股、关联持股、增资扩股、操控银行高管等手段以虚构贷款等方式非法转移银行资金,并专门设立宸钰信息技术公司删改数据,形成信息瞒报。
水落石出。
吕奕拿着自己持有的A公司的股权,到同样自己持股的B银行去抵押贷款,然后以新贷还旧贷,在套现后溜到美国,成功完成财产转移。
一个自己控制的资金审批,一套删改数据的体外循环,一系列空壳公司的贷款套现。
精心设计的金融犯罪之下,看似正规的银行从未正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早在2011年新财富集团成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隐雷。
如果看似安全的存款并不安全,个人存款又将何去何从?
对于储户而言,由于银行存款保险在同一家银行中保险范围是50万人民币,将存款存入带有存款保险标志的银行中,且同一银行下存款不要超过50万,还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对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监管,仍在不断完善的路上。
本文作者:海边的风声君,经风声岛独家授权万小刀头条号发布。
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头条号。
参考资料:
1. 金角财经:河南村镇银行,逃掉的不只是神秘股东
2. 新浪财经: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或将迎来大结局,50万以上资金开始办理
3. 三联生活周刊:河南村镇银行的危机,是怎么从“村镇”波及全国的?
4. 腾讯网:河南村镇银行400亿大案,已逮捕234人,50万以内存款全额垫付
5. 财新网:央行: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近半 建立“治未病”监测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