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7月29日电(记者吴琼、张海磊)四川省资阳高新区雁南湖畔,一座弧形玻璃建筑坐落在广场中央,这里是四川正美齿科科技有限公司的牙齿矫治器智能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牙谷”园区的一角。
据公司总经理张国明介绍,从2018年开始,生产基地每年复合增长率都在80%左右;去年基地产量达到600万支矫治器,2023年预计年产1000万支。
张国明说,生产基地业务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六年前建厂选址做出的一个正确决定。
“当时建厂选址时,国内口腔产业整体刚起步,产品、技术和生产链等还在摸索发展阶段,行业产品迭代更新快。”张国明说,牙谷自创立起就着力打造口腔产业集群高地,由此形成了发展优势,“随着上中下游企业纷纷入驻,产业集群效应得以形成,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四川省口腔装备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检验产品。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当前,园区内汇聚了100多家涉及正畸、种植体、口扫及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国内外企业。美国爱齐等国际口腔装备制造公司也在此入驻。
2016年入驻牙谷的8020口腔医院是一家中韩合资企业,院长李璟貌对记者说,他是被牙谷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吸引来的。
李璟貌说:“在这里,企业、学校和医院之间合作非常紧密,我们从中受益。”据他介绍,园区内的企业会将已获得生产许可的口腔治疗产品提供给医院进行临床试验,收到反馈意见后再对产品进行完善。
园区内的资阳口腔职业学院于2019年秋季招生,现有在校学生5500余人。李璟貌告诉记者,下学期开学时,他将到学院担任讲师,未来医院和学校将加大在学生实习交流方面的合作力度。
据资阳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谭龙云介绍,2022年园区企业总产值为30亿元。牙谷还将打造以康养旅游为主题的高端特色小镇,全力建设一个国际化口腔全链式生态系统。
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预计未来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将持续快速扩张,有望于2026年达到约3182亿元。

新骅光医疗科技集团口腔产业园生产的产品。 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随着我们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长,以及国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国的口腔市场是个大市场。”新骅光医疗科技集团资阳科创园执行总监陈正军说。
该公司正在牙谷积极研发试验口腔医疗机器人技术——融合视觉传感、数据分析以及微型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术中导航,实时监测、跟踪患者移动,提供触觉感知与多感官反馈等功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陈正军说,这款数字化技术将用于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