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2022年11月03日04:02:28 财经 1496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OK镜被首次纳入了集采范围,引发行业巨震。


01

集采来了


受OK镜可能纳入集采消息冲击,相关公司26日放量大跌。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截至26日收盘,欧普康视收出了20%的跌停,普瑞眼科大跌近14%,爱尔眼科大跌13%,爱博医疗下跌近6%。


何为OK镜?为何集采会引发行业巨震?


所谓“OK”镜角膜塑形镜,被认定为可以延缓视力发展,因此OK镜备受家长和孩子的关注。


OK镜的原理是一种采用特殊的隐形眼镜来改变患者的角膜弧度(曲率),降低近视屈光度,从而提高视力的方法。


因此,OK镜仅仅是作为防控近视的手段,绝对不能根治近视。


需要说明的是,假性近视,的确可以通过放松、休息、散瞳干预后,视力可恢复正常,不需要佩戴眼睛。


真性近视,绝大多数是因为眼轴过长,不可治愈。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不管是国家卫健委,亦或者是美国眼科学会对此都有了明确定性。


因此,各位看见所谓可以根治近视的方式,不用怀疑都是智商税。


OK镜的治疗效果,不是根治近视,更多的是让角膜因惯性保持暂时的合理曲度,使得裸眼视力得到短暂提高。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控指南》,长期佩戴OK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


如此“神器”,价格也非常“OK”。


每副OK镜过万费用,每年都需定期更换,在使用期间还需要定期检查、日常护理。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综合来看,配一副OK镜每年的总开销将近2万元。


动辄上万的费用,其实看着开销很大,实则出厂价格仅占到终端销售价格10%至20%。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以1万元/副OK镜来看,出厂成本价约为400元/副。


其余价格主要是由于省代、以及医疗机构助推上去。


因此,OK镜昂贵的背后,更多的是中游的供应链以及下游的医疗供应商环节太多。


如果OK镜真的纳入了集采,一是砍掉多余的空间上环节,而是减少医疗腐败。


鉴于OK镜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的特点,家长必定要和医疗终端有接触。


说白了,佩戴OK镜本质上是一种医疗佩戴服务,当耗材和服务费掺和在一起的时候,更容易产生价格不透明,滋生更多的中间商差价。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年曝光的一起案件,2013年,湖北荆州妇幼保健院原眼科主任与某知名上市公司代理达成合作意向,开始收取15%利润做回扣,后来因为竞争加剧,该主任在3家经销商角逐中一路将回扣比例提高到了50%


可以预见的是,当OK镜纳入集采后,价格将有所回落,并促使医疗服务机构,分开收费,让价格更为透明。


02

措手不及


虽说OK镜高价的背后,大头绝大部分由中游和下游拿去,可作为上游的生产商,本身也是利润丰厚,一直都有“眼科茅”的称呼。


据财报数据,2020-2021年,欧普康视的角膜塑形镜的毛利率分别为90.21%、89.66%。


此番集采,有可能又碾碎了一个暴富梦。


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国内仅有11家生产企业获得OK镜产品注册证。


其中,获得产品注册证的境内企业仅有三家,分别是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和天津视达佳。


对于行业变动,爱尔眼科属于预判错误选手。


一年前,爱尔眼科对外表态,不会集采,OK镜普及率还不高,也不占用医保基金


可现实就是很打脸,资本市场对集采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回应称,目前,视光业务占公司约五分之一,OK镜只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回旋余地大。建议大家不必风声鹤唳,吓唬自己。”


此番OK镜行业新动作,我认为纠结个体企业的涨跌,意义不大。更为重要的是此番动作释放出集采新信号。


一切在娃身上暴利的生意都得小心了!


渗透率不高以及不占用大量医保费用,不再成为不纳入集采的考虑维度。


谈到渗透率,这只是从现在角度出发,而没有从未来行业规模增长角度思考。


拿数据说话,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


6亿是什么概念?


我国总人口约为14亿,近视就占了七分之三。


聚焦到OK镜,2016年至2021年,OK镜的规模从54亿到125.31亿,整整翻了2倍多。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图源:虎嗅)


加之,OK镜的使用属性,要求一年一换。


如果以一个孩子8岁开始戴OK镜,到18岁角膜定型计算,十年期间消费的OK镜约为7至10副,每副单价约为2万来算的话,共计花费14至20万元


目前国内新中产的平均年龄在33.7岁,平均个人年收入35万元。


动辄十几万的开销哪怕放在中产,也着实有点肉疼。


这无疑加重了养娃家庭的经济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生娃这件事上极其重视,并且着手减轻养娃负担的事项。


放开三胎自不必说了。


对学区房更是重拳出击,教师轮岗、调整入学片区等;


落实双减政策,禁止K12、教培全线凉凉;


......


聚焦到医疗领域,种植牙、生长激素、齿科正畸耗材等已纳入集采。


以上三种医疗消费品,从客观实际来看,的确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医疗费用。


医疗资源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倾斜逐渐明显,譬如部分地区已经免费推广预防疾病的HPV疫苗


带状疱疹疫苗,小儿肺炎疫苗等,纳入集采也只是时间问题。


03

结语


OK镜集采,对于生产商们未必不是好事。


砍掉多余的中间商,剩下消耗巨大的推广费用,更有利于企业研发和转型升级。


加之,以爱尔眼科为代表的OK镜企业,自身业务结构更为多元,不会因OK镜纳入集采而伤筋动骨。


此番OK镜集采,对我们的意义更多的是集采方向性信号的出现。


从关注老年人疾病,到关注青少年医疗问题。


此前,集采更多的是关注肿瘤、心血管等方面的药物,总结起来就是关注“老龄化”疾病。


关注青少年医疗问题,既是医疗资源公益性的实现,更关乎我们百年人口大计的布局。


那些在娃身上发大财的生意,的确要小心了。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 天天要闻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7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从7个方面介绍总体情况: 郑栅洁。图/国新网 第一,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
中央政府将在澳门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 - 天天要闻

中央政府将在澳门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

财政部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9日发布联合公告,宣布中央政府将于今年7月16日在澳门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 公告称,此次发行是中央政府连续第四年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单次发行规模稳步增加,有....
极智嘉正式登陆港交所:港股迎今年最大非“A+H”科技IPO - 天天要闻

极智嘉正式登陆港交所:港股迎今年最大非“A+H”科技IPO

“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智嘉”)于2025年7月9日正式以“259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极智嘉在本次IPO中总计1.614亿股H股(鉴于投资者认购火爆,故行使15%的超额配售权),募资总额为27.1162亿港元,是迄今为...
刚刚,沪指重回3500点!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 - 天天要闻

刚刚,沪指重回3500点!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

今日股市迎来振奋时刻!7月9日,据Wind数据显示,A股三大股指持续走强,沪指强势重回3500点,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的新高,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实现了小幅增长,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取得投资收益怎么申报企业所得税? - 天天要闻

取得投资收益怎么申报企业所得税?

取得投资收益怎么申报企业所得税?一文讲清楚!许多企业财务人员常常对取得投资收益如何申报企业所得税感到困惑:是否符合免税条件?是否需要申报纳税?在企业所得税预缴与汇算清缴时,又该如何准确填写申报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玄武的100个品牌面孔|没有江,没有海,玄武哪儿来的港? - 天天要闻

玄武的100个品牌面孔|没有江,没有海,玄武哪儿来的港?

玄武区是南京的中心城区。这里,底蕴深厚,文脉悠长。历史与现代在这里相遇,传统与创新在这里相融。百花齐放的玄武品牌里,藏着南京的底气和故事。7月9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扎根在玄武的好品牌——江苏国际数据港。没有大海,没有河湖,没有码头,也可以建港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将超过35万亿元,超世界排名第3国家总量 - 天天要闻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将超过35万亿元,超世界排名第3国家总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7月9日举行首场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郑栅洁在会上表示,我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也就是排名前3经济大省2024年的总量,超过长三角地区的总量,也超过世界排名第...
国投中鲁推蛇吞象式重组连收两涨停 净利两年降68%跨界并购143亿资产谋变 - 天天要闻

国投中鲁推蛇吞象式重组连收两涨停 净利两年降68%跨界并购143亿资产谋变

长江商报消息 老牌果汁加工企业国投中鲁(600962.SH)将跨界进军电子信息产业。日前,国投中鲁发布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院”)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电子院是我国电子工程领域的领军企业,以及先进电子制造产业化综合服务商,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