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下称《分工方案》),涉及财政、金融等21个方面的内容。
《分工方案》提出,继续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给予同等政策支持。
《分工方案》明确,持续清理招投标领域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外地企业设置的各类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畅通招标投标异议、投诉渠道,严厉打击围标串标、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好重要项目用地、规划、环评、施工许可、水土保持等方面审批改革举措,对正在办理手续的项目用海用岛审批实行即接即办,优化水利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程序,推动项目及时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实时更新、权威可靠的企业电子证照库,并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互联互通,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有序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准入、纳税、金融、招投标等领域的应用,为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提供便利。
这次《分工方案》的发布对咱投标人来说可是大大的利好,不过劝各位投标人可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毕竟“隐性门槛”可是行内的“老规矩”,想要完全抹除可太难了!
毕竟传言巅峰时期的外资一线大牌,十中一,这还是顶尖水准。普通公司您就自行体会吧,那么有人问小元为什么每次投标都很难中,投标中真的有后台么?
这样的事情,可以用“国情”二字来解释,而为什么难中标,无非中过以下的套路:
1、内定中标单位,招标纯走流程,各种围标,各种改评标打分,改报价等等,有很极端的,招标人主要领导自己在外部成立公司来投标
2、透露招标重要信息给投标人,比如标底或者控制价,评标人员,投标对手名单等等
3、劝退最有竞争力的单位,让他谈判的时候不降价,内定单位反超的
4、设置各种入围门槛,设备类的技术壁垒比较多见
5、挑投标文件毛病,力求废某家单位标,公开招标比较多见
6、不按评标办法评标,评标结果也不公开的
7、利用评标办法的加分项和内定的单位串通的,比如让内定单位承诺垫资、抵房、接受商票等加分项,实际执行时不执行这些
8、按权限等级划分招标势力范围,比如老总定哪几个,工程经理定哪些,招标负责人定哪些
9、谁中标都通吃,就是要求所有投标人报价里都要考虑给招标人的回扣
10、招标文件指定品牌,指定的品牌不在同一档次或者暗示投标人必须选择某品牌
11、利用一些战略采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竞争,避免招标,这种国企干得比较多
12、有些国企通过国外成立公司再到国内投资的形式规避国企性质,避开公开招标,采用自主招标
现实中以上这些情况在投标中经常出现,各位老油条也一定是见多了,那么投标中的几个地雷你知道吗?这几种标小元是建议千万不要去碰的:
一,项目没多好还没标底费的白嫖;
二,从指标到预算限制得非常死谁家做其实都差不多的;
三,对手特别无耻的,几个知名的恶意低价中标设计公司,给施工图白送方案的那种。
投标到处都是坑,想要都避免,但不太可能。一个项目为啥要投标?
因为难做,各种难,技术上的难,还有非技术上的难,摆不平。好吧,拿来投个标,看起来公平些。注定是个到处都是坑的活,防不胜防。要么不干,干就不要想太多。设计是一个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的过程,先把自己想要啥搞明白,有观点有看法有意思,然后怎么想的就怎么做,得到认可更好,得不到就算了,你对世界的看法不需要强求所有人都要认同,就是你觉得你很厉害,你做的简直就是完美,但是别人看来你这个就是渣渣,他不要你觉得只要他觉得。
不过好在现在国家政府也参与到其中进行一定方面上的控制,就比如说这次的《分工方案》就提出了持续清理招投标领域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等等举措,小元也相信未来招投标市场也会越来越公平!虽然问题总是有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抓住机遇公平竞争争取中到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