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2025年05月18日23:00:29 时尚 6201

"

明天(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多地旅游景点纷纷官宣,推出免费、半价等优惠。祖国大好河山下,可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很多,而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勾得了不少人的心,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来到杭州,必打卡的景点肯定绕不开西湖;而从杭州出发,三百多公里外的扬州,也有一“西湖”,名叫“瘦西湖”,也是受到了无数游客的喜爱。肯定有不少人好奇:西湖和瘦西湖有什么关系吗?


您猜怎么着?还真的有些关系,都是因为一名杭州诗人。


在二十五史中,记载的杭州人涵盖不同领域与时代,其间人物,或声名显达,于浩渺史册中熠熠生辉;或籍籍无名,如星河微尘,然其事迹与精神,亦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之印记。今天的《25史里的杭州人》,我们就来听听这位清瘦了一辈子的诗人的故事……

"


提起扬州的瘦西湖,可以说无人不晓。而“瘦西湖”之名,其实是出自杭州诗人的一首诗: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花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诗的作者就是清乾隆时期的汪沆,杭州笕桥横塘人氏。他因这一个“瘦”字而尽得风流。


扬州早时只有一个保障湖,湖名平平淡淡,毫无文采可言。它位于扬州城西北,原是唐、宋时期的护城河。保障湖上有座红桥(后改名虹桥),清代以来,扬州的文人墨客喜欢在此聚会,称“红桥修禊”。修禊的主持者皆为当世名士,王士祯、孔尚任都曾担任过主持,汪沆的老师、浙西词派的领袖厉鹗也曾于乾隆三年(1738)十月十七日主持过一次“红桥秋禊”,并且留下了一组流传极广的词作。


那次的“红桥秋禊”办得很成功,汪沆闻知后艳羡不已。后来,汪沆游扬州,慕恩师雅事,便召集了曾参与前次秋游的扬州诗人闵华及其他几位诗友,作一次小型的修禊。他们沿着厉鹗当年的线路,扁舟载酒,出镇淮门、过红桥、法海寺、芦湾……一路诗词唱和。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 天天要闻

图源/瘦西湖公众号


那一天,风日清美,望着波澜不惊的保障湖,汪沆突然想到了故乡的西湖。杭州西湖在南宋时曾被称为“销金锅子”以寓其奢华,而扬州也自古以繁华著称,在汪沆的眼里,保障湖和西湖一样秀美,只是稍稍瘦了点儿,但“环肥燕瘦”,也各有各的风姿。于是,他诗兴大发,就有了前文所述的那首著名诗歌。


汪沆的这首《咏保障湖》比喻贴切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瘦西湖”之名马上传扬开来,从此取代了原先的名字,后来几乎成了扬州的代名词。中国从此有了一个瘦西湖!扬州人民也因此感激这位杭州诗人。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 天天要闻
西湖 摄/肖奕叁


汪沆在《清史稿*文苑列传》里的排名为第五位,列于其师厉鹗之后,可见也是一位极有才华的文人。


雍正三年(1725),李卫任浙江巡抚,“(公)威不可犯,独能敬读书人。设志局修书,所延皆一方名士。”汪沆亦列其中。李卫又广开文宴于西湖,吟唱舟中。汪沆在宴中赋诗云:“西湖大好作春游,环佩如云簇水头。谁似尚书能爱士,日斜堤外未回舟。”


其时汪沆年仅21岁,当时的小同乡袁枚还是个10岁的少年,偷偷记录下汪沆的诗,作为学诗的参考。


汪沆这个人淡泊名利,性好游历。乾隆十二年(1747),浙江举“博学鸿词”科,汪沆名列其中,赴京参加“京试”,但却时运不济,未上榜,从此他也就绝意仕途,报罢而归。后来,大学士史贻直“惜其学识”,以经学荐举汪沆,也被汪沆以母老辞归。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 天天要闻

摄/许志伟


他一生以读书游历自娱,除了对扬州的贡献之外,他还应邀赴津门,住在天津名园水西庄,参与编修《天津府志》和《天津县志》。在修志过程中,由于汪沆“学极奥博”,大至典章制度,小到花鸟鱼虫,都能“稽核精详”。当时,学者们对“天津”的得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汪沆则直接指出:“天津名自长陵赐,三卫新军驻羽旗。”——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天津”一名就是朱棣于1404年所赐,意为“天子津渡”。初时为军事建置,又称“天津卫”。


在天津参与修志期间,汪沆还对天津的风俗民情作了大量研究,以诗的形式作了记录。他写出百首竹枝词(风俗诗),称为《津门杂事诗》,并与《天津县志》同时刊行,每首诗都有十分详尽的注释。汪沆的《津门杂事诗》是天津历史上第一部竹枝词,不仅诗意优美,特色鲜明,亦为天津留下了富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所以说,除了扬州人外,天津人也要感激这位杭州诗人。


汪沆杂奥的学问来自他的博览群书。他对书的痴迷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 天天要闻

摄/许志伟

有一次,他正在吃饭,忽然得到一个消息,某古庙里发现一批旧书,无人识得。汪沆立即放下饭碗,起身去验书。到了古庙,才知道是传错了消息——是一些碎瓷片,不是古书。汪沆失望而归,回到家里,饭菜却早已凉了。


汪沆的家中筑有书屋名“小眠斋”“听雨楼”,他著有《小眠斋读书日札》4卷,是他读书、藏书的目录,同时还收藏了古今书跋500余种,每一书名之下,叙撰著人姓氏并作序跋,著录该书的基本内容,间参以己论,注沆不仅是位藏书家同时也是清代目录学著述家之一。


汪沆后来还参与了《杭州府志》的编纂,与杭世骏等人并列为“松里五子”。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 天天要闻
摄/陈博

汪沆的哥哥汪浦与他一起受业于厉鹗,却早他而逝。汪沆另有一姐二妹一弟,姐姐老且寡,没有孩子,终日流泪,把眼睛也哭瞎了,汪沆就把她接到家里供养;两个妹妹都很贤淑,可惜均中年丧偶;比他小11岁的弟弟汪浚,从小体弱多病,药当饭吃,为了生活却不得不常年在外,一直到头发白了才回到笕桥横塘安居,汪沆称他为“在郊弟”,曾多次去横塘看他。


而汪沆自己也有足疾,常年埋头看书把眼睛也看坏了,后来干脆瞎掉了,连写文章都只有口授后由别人记录。不过,汪沆性情温和,从不怨天尤人,一家人其乐融融,所谓“四世共一饭,欢然集我房,殷勤训汝辈,难得菜根香。”


汪沆曾寓居杭州水沟巷,他给自己的宅院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竹里馆”。到了晚年,他住在杭州名士丁敬那里,两人交谊匪浅。丁敬住所名“带江堂”,位于望江门外,与金农住所驻“一鸡飞之地”,这些名士们在此聚居栖息,也算终老有所。汪沆的儿子汪彭寿是杭世骏的女婿,和丁敬的长子丁健是连襟。


汪沆后来活到81岁,一生清瘦。


汪沆(1704-1784),清学者、藏书家。字师李,一字西颢,号艮园,又号槐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事见《清史稿》。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 天天要闻


瘦西湖与西湖同属江南水系

却以不同维度诠释着自身的魅力

无论是去到哪个“西湖”

当你漫步其间

都能听见历史的低语

感受到那份独属于江南的细腻与柔情


西湖和瘦西湖

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呢?

欢迎评论区聊聊!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 天天要闻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邮箱投稿

文字/陈华胜

制图/叶丛

编辑/李胜男

责编/曹姣娜、谢俊

时尚分类资讯推荐

潘展乐的十年愿望,是泳池永不褪色的魅力 - 天天要闻

潘展乐的十年愿望,是泳池永不褪色的魅力

5月17日,在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举行的2025年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潘展乐以刷新个人最佳的成绩夺得冠军,曾在该项目上夺得奥运冠军的老将孙杨获得季军。其实,孙杨一直是潘展乐的偶像,2014年,年仅10岁的潘展乐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未来游泳的目标是“比孙杨快就够了”,这也意味着潘展乐在与偶像的同台竞技...
痛心!病重的初三男孩凌晨走了 - 天天要闻

痛心!病重的初三男孩凌晨走了

5月17日,四川仪陇县,全班同学到医院和病重同学拍初中毕业照,引发关注。不少网友看过视频后被同窗友谊感动,并纷纷留言祝福男孩早日康复。18日,有网友在评论区发言,称:“今早他(病重男孩)走了”。同日,记者联系到男孩家人,其称此事属实,“凌晨四点左右走的,家人接受不了,一直在哭。”男孩老师也向记者证实了这...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 天天要闻

多地官宣免费!西湖多了一个“姐妹花”,竟是因为这位杭州“瘦子”......

"明天(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多地旅游景点纷纷官宣,推出免费、半价等优惠。祖国大好河山下,可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很多,而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勾得了不少人的心,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来到杭州,必打卡的景点肯定绕不开西湖;而从杭州出发,三百多公里外的扬州,也有一“...
于东来,请别解散胖东来! - 天天要闻

于东来,请别解散胖东来!

内容来源:笔记侠(Notesman) 责编 | 贾宁 排版 | 沐言第 8964 篇深度好文:9377 字 | 25 分钟阅读商业思维笔记君说:自古人红是非多。最近,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因不堪恶意诋毁,直言 “若不能整治恶意行为,将关停胖东来” ,瞬间让这家企业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段时间,网红 “柴怼怼” 毫无根据地质疑胖东来玉器...
王楚钦“鹰眼挑战”背后的挑战 - 天天要闻

王楚钦“鹰眼挑战”背后的挑战

王楚钦17日在多哈世乒赛上迎战美国选手纳雷什,第二局刚开始,裁判判罚王楚钦发球犯规。王楚钦立刻对判罚提出“鹰眼”挑战,赛场大屏幕给出画面,显示他的发球抛球角度为24.67度,并没有超过规定的30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