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陆续公布人口数据,24个省份公布了去年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在出生人口数量方面,广东、河南、山东位居前三。
可以说,广东、河南、山东,堪称是:全国“最能生娃”的3个省。
下面,我们详细来说一说。
探秘经济强省广东的生育密码
广东连续 7 年稳坐 “全国最能生” 宝座,2024 年出生人口 113.3 万,相当于每天有 3000 多个新生儿呱呱坠地。
这个经济第一大省的生育密码,藏在三个 “年轻” 里。
1.年轻的人口结构是核心。
作为全国外来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 2024 年常住人口达 1.27 亿,其中 16-59 岁劳动人口占比 66.3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5 个百分点。
东莞、深圳等城市的年轻人口占比甚至超过 80%,这些 “新广东人” 不仅带来了经济活力,也贡献了旺盛的生育力。
2.年轻的政策支持同样关键。
广东率先推出 “生育友好省” 建设,将产假延长至 178 天。更贴心的是,广东允许非户籍家庭 “零门槛” 办理生育登记,这让 2962 万外来人口吃下了定心丸。
3.年轻的文化基因不容忽视。
潮汕地区至今保留着 “多子多福” 的传统,粤西湛江等地的 “年例” 民俗中,新生儿巡游祈福的仪式感拉满。这种文化氛围让广东 “90 后” 的理想子女数仍保持在 2 个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说农业大省河南的生育韧性
河南 2024 年出生人口 76.2 万,虽然比广东少了近 40 万,但放在全国仍属 “高产”。这个农业大省的生育韧性,源于三个 “根基”。
1.人口基数大是天然优势。
河南常住人口近 1 亿,育龄妇女超过 2000 万,即便生育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庞大的基数依然能 “堆” 出高出生人口。2024 年,河南每 1000 人中就有 7.78 个新生儿,这个数字在中部省份中仅次于湖南。
2.土地情结是文化密码。
在河南农村,“添丁” 不仅是家庭大事,更是家族延续的象征。豫东地区的 “送米面” 习俗中,新生儿满月时亲戚们会送来成袋的面粉和鸡蛋,寓意 “人丁兴旺”。这种传统观念让河南农村的生育率长期高于城市。
3.政策兜底是重要支撑。
河南将三孩生育费用纳入医保,对多子女家庭提供公租房优先配租,还在全省推广 “托育一体化” 服务。2024 年,河南新增普惠托位 6 万个,让 “没人带娃” 的难题得到缓解。
聊聊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的生育传承
山东 2024 年出生人口 64.9 万,虽不及粤豫,但 “孔孟之乡” 的生育逻辑独树一帜。
1.儒家文化是深层动力。
山东人讲究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曲阜等地的孔氏家族至今保留着族谱修订仪式,新生儿出生后要在祠堂举行 “入谱” 典礼。这种文化传统让山东的生育率长期高于北方其他省份。
2.政策创新是现实推手。
山东在全国率先试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家庭每月发放 80 元补贴,对双女户家庭补贴翻倍。2024 年,山东还推出 “育儿补贴券”,家长可凭券兑换托育服务或母婴用品。
3.经济转型带来新活力。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制造业升级吸引了大量年轻劳动力。青岛、烟台等城市的 “人才公寓” 政策,让年轻人在安居的同时更愿意 “乐业”,间接提升了生育意愿。
如果细细探究,你会发现:粤豫鲁三省的生育密码,折射出中国人口格局的多元性。
广东的 “外来人口红利”、河南的 “农业文明韧性”、山东的 “儒家文化传承”,共同构成了中国生育版图的底色。
你细品,是不是如此?
我是一起走遍天下,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