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店内暖意融融,一位老人被一群年轻人簇拥着,吹灭了蜡烛,蛋糕上写着“36岁”。这温馨的场景被路过的顾客用手机记录下来,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
这位老人正是苏州协和药业的创始人郑正华,而这场别开生面的聚会,是为了庆祝这家老国货的36周年。这个五年前几乎被网暴击垮的国货品牌,如今已然跨过山海,涅槃重生。
被网暴的辛酸史
老国货的自证与逆袭
提起协和维E乳,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款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护肤产品,曾经占据了妈妈们的梳妆台。可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上出现的“维E乳”越来越多,消费者也越来越糊涂: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2019年,一场“网暴”空降到这个不善于营销的老国货头上,几乎将企业推向崩溃边缘。网络上出现大量质疑声,指责苏州协和药业"山寨"、"冒用北京协和医院名义"。
面对误解,苏州协和药业选择用事实说话。2024年9月,企业发布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公开信,系统性地回应了各方质疑。
信中说到,早在198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与苏州一家日化厂联手创办了联营厂,这便是苏州协和药业的前身。由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统一管理,同属"大协和体系",苏州协和药业在1991年注册了"协和"商标。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协和"品牌的分支逐渐增多,加上市面上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反而让合法持有"协和"商标的苏州协和药业陷入了舆论漩涡。事实上,苏州协和药业“从未在任何场合使用过北京协和医院相关字样”。
诚恳的态度,有力的自证,使得苏州协和药业36年的品牌发展史,和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得以被大众所了解。苏州协和药业逐渐扭转了舆论与偏见。
从医用制剂到国民护肤品
“转化医学”的引领创新
上世纪90年代,皮研所专家将140多种临床效果显著的医院制剂进行整理,其中维生素E外用制剂因其卓越的保湿效果而备受青睐。苏州协和药业成功将这一医学制剂转化为大众护肤品,开创了国内护肤品领域转化医学的先河。
如今在护肤品行业,医研共创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苏州协和药业坚持"转化医学"理念,与多位皮肤医学专家展开深度合作,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目前,企业已建立起完整的研发体系,产品线涵盖25个功效系列,包括针对不同肤质问题的维生素B5舒缓系列、西敏修护系列等。
在渠道建设方面,苏州协和药业实现了线上线下全面覆盖,覆盖全国35000家网点,产品遍布药房、商超、电商等渠道。协和维E乳的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瓶,在各大电商平台频频斩获佳绩,并入选"人民匠心产品"名单。2024年底,其维生素原B5精华液更是入选SIA100年度科学产品功效护肤品榜单。
2023年,国货美妆品牌首次在市场份额上超越外资品牌,这一突破离不开像苏州协和药业这样的国货品牌持之以恒、默默耕耘。从被质疑、网暴到用实力为自己正名,正如郑正华所说:"专心把产品做好、做扎实,就是对大家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