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方|将军农民夫人的传奇人生

2020年11月15日13:44:03 娱乐 1223

刘南方,男,1940年10月20日生,籍贯江西安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早年做过中学教师,1968年8月始从政,2006年7月退休。平生酷爱文学,花甲之后学习写作,先后出版文艺作品300余万字,江西作协会员。

刘南方|将军农民夫人的传奇人生 - 天天要闻

本文作者刘南方与龚全珍(右)在一起

龚全珍数十年如一日支持丈夫甘祖昌

人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话说得确切与否且不论,但无数事实证明,夫妻之间,丈夫的任何作为都离不开妻子的支 持,甘祖昌和龚全珍也是这样。近日,笔者有幸采访龚全珍,认识了一位“将军农民”的夫人。

一次难得的采访

我因写《将军农民甘祖昌传》,有机会采访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是2006年10月去她家的,她和她的三女儿住在一起。当我到时,她已等在门口。我以前没见过她,远远地看 见一位个子不高、衣着古朴的老太太站在那里。她把我让上三楼屋里坐下,在听明我的来意之后,就开始条理清晰地介绍起来 。

龚全珍原是小学校长,退休后人们仍习惯称她龚校长。对这个称谓她很满意,当然满意的不是因为带了长,有官位, 而是它和学校联系在一起,她这一辈子最乐意的工作就是教育,只要能和学生在一起,再苦再累她都满心高兴。怪不得就在我 采访的时间,她先后接过几个电话,都是跟她预约去给中小学生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的。她告诉我,每个星期都会被请去一两 回,有时还不止,挺忙的。

我问她的年龄,她说83了。我仔细地打量了下,她的头发白多黑少,额上的“岁月河沟”有几条,脸上的皮肤有点 皱,肤色略显苍老,但身子骨还相当健朗,尤其讲话的中气较足,精神不错。在听完她的整个介绍后,我觉得甘祖昌的一生有 着明显的传奇色彩,她的一生也是这样。

一位英勇的将军

对于甘祖昌,不少人都知道,他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在部队戎马生涯30年,经历过井冈山斗 争、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南泥湾大生产、西北解放战争、新疆屯垦戍边。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多次负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因病不能正常工 作而毅然解甲归田,回到家乡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当起了全国首位将军农民。

龚全珍1953年和甘祖昌结为伉俪,两人相濡以沫几十年,她从不因为是首长老婆、将军夫人而有特殊感、优越性 ,始终以平常人的心态待人处事。随后,她给我讲了她的身世和经历。

 一段苦难的经历

龚全珍1923年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邮电局电报员,母亲是家庭妇女,父母共生育了13个孩子 ,带活了11个,她排行老五。在她上小学五年级那年,日本鬼子占领了烟台,她上初中的三哥离家参加八路军,她也要去, 三哥说3年后来接她。可3年过去了,三哥没来接,而这时她60岁的父亲突然病故。为帮母亲分担全家的生活重担,她两个 在宁波上高中的大哥和二哥回来了,在哥哥的帮助下,她读完了初中。

由于生活困难,上完初中后,龚全珍再要上学是不可能了。她决定去找三哥参加八路军。为筹路费,她来到烟台郊区 当教师。半年后,她没打听到八路军的下落,便先后去了安徽、河南、陕西当流亡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考入西北大学教育 系。

入学时,因学校规定每个新生都要找1至2名学校的老师担保,经同学帮助,一个大三的学生为她请了一位担保老师 ,但因此一场不幸的婚姻随之而来。这个大三学生对她穷追不舍,怎么也摆脱不了,最后被逼与他结婚。然而强扭的瓜不甜, 虽然他们先后生育了两个孩子,但感情仍然不和,特别到了后来,龚全珍发现男方隐瞒了

国民党反动骨干的历史,拒不向组织 交代。她毅然向组织揭发,并和他离婚。随后,龚全珍在大学毕业后参军到了乌鲁木齐,在省军区子弟学校当了一名教师。

一生难忘的相逢

在子弟学校任教期间,经过介绍,她和甘祖昌相识。谈起这段往事,龚老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刚解放时,新疆 住有20万人民解放军,为解决部队的吃饭穿衣问题,经中央批准,部队实行屯垦戍边。但当时有一个棘手的难题,那就是许 多官兵找不到配偶。为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军区司令员的王震把任务交给时任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甘祖昌领着后勤部想了 很多办法,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招了一批女兵,同时鼓励官兵写信和回家探亲找对象来新疆安家落户。这样,一批大 龄官兵喜结良缘,甘祖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他却忽视了自己的单身问题。王震发现后,亲自到军区子弟学校,了解到有十 几个单身女教师,指示校长为甘祖昌介绍一个。

校长很快选中了龚全珍,并以甘祖昌要了解后勤部学生的情况为名,安排他们见面。当时,龚全珍并不知道“内情” ,见面时只顾向甘祖昌汇报学生的情况,连甘祖昌长什么样都没认真看,事后校长问她印象如何,她疑惑不解。

不久后,甘祖昌来看她。她发现甘祖昌很有人情味,一点首长架子都没有,但她觉得自己是个普通教师,身份相差太 大,加上自己是结过婚的人,还有两个小孩,和甘祖昌结婚不合适。殊不知甘祖昌并不介意这些,他择偶的标准是女方思想品 质好,能吃苦耐劳,心地善良,没有坏脾气。

在校长的安排下,他们再次见面。甘祖昌不愧是个军人,他像连珠炮似地向龚全珍讲述自己的情况,说他过年就48 岁了,他只有初小文化,龚全珍的龚字都写不来,一般的文件看得懂,但有的字不认识;另外他身体不好,先后受过三次重伤 ,多次小伤,并留有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他结过两次婚,有个27岁的儿子,还有儿媳妇、孙子、侄子和侄女,如加上龚全 珍母子3个就是九口之家,生活会过得比较紧张等等,问龚全珍知不知道这些情况,校长有没有告诉她。龚全珍没有做声,心 里觉得这人好怪,说的都是自己的弱点,好的方面一句没说。然而也许正是这样,使她受到很大的感动,觉得这人诚实可靠, 虽然年龄比自己大了18岁,但与他在一起有安全感。因此她同意了,不久两人结婚。

一个惊世的决定

龚全珍做部长夫人了,后勤部拟将她调到部里去给甘祖昌当秘书,不料她和甘祖昌早有约定在先,她会尽好一个妻子的责任,但必须尊重她的选择,她热爱教育,喜欢学生,只想当老师。甘祖昌欣然同意,甚至允许她每星期六回家来,其余时 间都吃住在学校,就是他在医院住院,也不让她来照顾。1957年,甘祖昌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自愿解甲归田,与 龚全珍一起率全家回到了莲花老家。当时龚全珍对于丈夫的这个惊世之举大为不解,回到乡下又遇到言语不通、生活不习惯等 问题,她思想上曾有过激烈的斗争。然而,不久她就想通了,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

来到莲花后,为继续热爱的教育事业,龚全珍步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文教局将她分到坊楼乡新办的九都中学去任 教,这所学校条件极差,只有3个老师,校长都没有。她却一点都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上班了,周末才回家来帮丈夫和 孩子缝补衣服,料理家务。1961年,文教局想调她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去当校长,但又怕她从中学到小学去不愿意。没想到 一征求意见,龚全珍哈哈大笑:“你们搞错了,我们不是那种人,祖昌只要求我做好工作,对我做什么工作他从不管;我则只 要有书教,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中学小学都一样。”

她高兴地去了南陂小学,照样吃住在学校,星期六才回趟家,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以后她又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 小学当校长,她还是老作风,坚持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直至1976年因甘祖昌身体不好,她才回家照顾甘祖 昌。

两位可敬的老人

当时甘祖昌每月的工资330元,他大部分用在帮群众和集体买化肥、修水利以及扶贫济困上。他回到家乡后,一共 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他不但出力,而且每项工程都出钱。在他死后 ,仅乡村政府的不完全统计,从1957年他回家以来,他用在扶贫济困和支持生产建设方面的工资就达8.578万多元, 占他工资总额的70%。他之所以能这样做,与龚全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时龚全珍的工资每月80元,她除去寄20元回 山东给母亲、自己留下10元在学校吃伙食之外,全部交给甘祖昌去支配。她甚至连离开新疆的2000元转业费也交给了甘 祖昌。作为一家的经济管家,甘祖昌早在新疆就有“铁公鸡”的美称,生活非常节俭。龚全珍对此从无怨言。说来简直令人难 以置信,龚全珍回到莲花几年没做一件新衣服。

一次甘祖昌从外地开会回来,在会上买回了几尺便宜的蓝卡几布,龚全珍用它做了两条裤子。后来她的一个女学生长 大了要出嫁,她送了一条给那名女学生。之所以要特别送一条裤子给女学生,原来其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958年大炼钢 铁时,龚全珍挺着快临产的大肚子带学生上山去挖

铁矿石,在山上突然发作了,学生们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幸好她是 老产妇,首先她自己沉着不慌张,她把带来的学生安排给学生干部带领,然后叫一个年龄稍大的女学生搀扶着她下山。这名女 学生很懂事,说是搀扶,其实几乎一路上背着龚全珍,下山后又赶紧请乡亲将龚全珍送到公社卫生院。这事深深地感动了龚全 珍,总想向这名学生表示点谢意,可就是没找到合适的东西,直至几年后,学生长大要出嫁了,她才从刚做好的两条新裤子中 拿了一条送给她。但是这样一来,她自己又不够穿了。一次她抱小孩在身上,不小心小孩尿尿了,把她的裤子尿湿了,没有裤 子换,龚全珍只好临时找出一条破裤子补了换。

龚全珍为人很大度,很有人情味。她不仅对于甘祖昌原妻的儿子不分亲疏,而且把甘祖昌的原妻视作姐妹。甘祖昌逝 世时,她特别叮嘱要把甘祖昌的原妻找来参加遗体告别,甘祖昌的几个弟弟都不赞同,就连其儿子也认为没必要,可她坚持要 去找。她说:“他们毕竟做过一段夫妻,而且还生有孩子,祖昌去当红军后,她还是个受害者,我们怎可忘记她呢?”老态龙 钟的原妻找来后,两人以姐妹相称。以后原妻家里有困难,龚全珍尽全力接济。

龚全珍和甘祖昌相处了33年。33年来,他们夫妻和睦,感情真挚,从没红过脸,吵过嘴,始终相敬如宾。她对于 甘祖昌一生保持老红军的本色、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非常敬佩。龚全珍一生过着十分清淡的生活,除了陪同甘祖昌治病去 过两次上海、一次南昌,还上过一次井冈山外,其他任何大城市和风景名胜区都没去过,更没出过国。龚全珍几十年如一日地 忠诚于乡村教育事业,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学校,外地人见她都以为是个地道的乡下人,谁也不会想到她竟是个将军夫人,但她 总是淡然处之,始终无怨无悔。

岁月的沧桑已把她推向耄耋之年,她却仍在为教育事业辛勤奔波,而且她还对有关部门讲,想在她百年之后捐赠自己 的眼角膜和肝脏,为他人的健康做出最后一点贡献。其德其为,何其高尚!(来源江南都市报 2007)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公众号平台,旨在收集整理乡土风物,传播分享地方文化,推送乡贤乡友作品。也为地方乡土文明的延续保存一点记忆......欢迎分享及转发,传播地方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关于地方乡土的美图美文或安福本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好去处,可发送至我们,我们会不定期的在平台上推送与大家分享。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