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见作茧,破则生翼——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影评

2025年02月15日23:20:11 娱乐 9049

圣地亚哥与大海的搏斗,海明威写在《老人与海》中的一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百年后与哪吒魔童系列电影中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同频共奏,每个冲破偏见桎梏的时刻,都是人类意识和精神光辉对宿命论的宣言。

这个春节,饺子导演团队立足传统神话根基,大胆进行创新改编的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绚丽的视听盛宴冲击着观众的感官,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故事改编与人物塑造的热烈探讨。现象级的爆火让该片的诸多台词和创意细节在全民参与的互联网讨论中,剥茧抽丝般层层递现,因此不在此再次赘述,但从这场神话重构的东方暴力美学与集体情绪狂欢中,影片内外的共性特征正在呼之欲出。

哪吒背负偏见以火尖枪破开命运的枷锁,敖丙肩担使命以重锤击出龙族的前路,申公豹遭受歧视以雷公鞭劈开妖与仙的界限,殷夫人浴火焚烧中以肉身除却道德绑架……观影时眼前略过的一帧一幕,总令人联想起千年前苏格拉底在被审判时,面对人群义无反顾地饮下毒酒后留下的那句“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也许文化受限于语言、文字等条框存有国界,但文明作为人类精神意识的共通点是不设限的,每个突破自我的瞬间,都是向生命的致敬。 电影艺术用声光电给人的感官刺激,电影落幕后,观众会走入生活的剧场,而电影的终点亦是现实的起点。动画片在一众春节档影片中“破”出重围,“破”出“无流量无市场”的谬论,“破”出“无名导无票房”的成见,“破”出“中国拍不出好动画”的妄言。从票房黑马,到破圈海外,记得有网友的犀利总结:“哪吒闹的不是海,是固化思维的镣铐;爆的不是票房,是集体情绪的核弹。”以一“破”字实现贯穿电影内外,串联角色人物故事与观众人生历事。

“在这世上走过一遭,反抗,唯有反抗二字,才能匹配最后时刻的尊严。”李修文书中振聋发聩的声音仿若还在耳边。你我本弱,在突破中,我们的肉体凡胎仿佛有了向生命进行终极叩问的机会。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出现,是以视听技术,科技手段,文化作品化作对观众精神世界里对生命期冀的延展,让那些对偏见,对歧视,对霸权,对命运的种种能想而不敢想,能想而不敢行、不能行的反抗,能有机会在电影里得到付诸实际的精神满足。有人说这是白日做梦,是男频爽文,是下沉市场,可市场的每一种需求背后皆蕴藏着其产生的归因。要创作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创作作品,与其攻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瑕不掩瑜中瑕疵部分的疏忽和漏洞,倒不如去深究其百亿票房结果背后的现实思考,去探寻真正有益于电影产业可持续向好发展的正途大道。

种子不知道自己将会开什么花,但它永远铭记大地的体温;你我不知道为何一生要不断地突破,可走出影院逢人道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社交平台发出“反对一切霸权,我说的是一切”的刹那,或许便是生于渺小在忙忙碌碌中向生命的致敬,这就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价值。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饺子导演团队对国漫崛起的征服,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角色对命运的征服,也是观众对自我人生的突破,这不是所谓残酷美学,而是辩证法的智慧和魅力所在——唯有在自我突破与征服的痛苦中,精神才能完成螺旋式上升。在生命的有限性中,因一部电影,触及意识的觉醒,我们想绽放无限的可能,亦将绽放无限的可能。

这才是“热血中二”的台词话语下,真正应该传递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内核,铸就出的一个“破”字,他有顶起天元鼎的力量。

(作者:廖易馨 天津工业大学)

成见作茧,破则生翼——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影评 - 天天要闻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