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用“溪流”般的情感,颂扬“高山”故事

2023年12月04日18:04:12 娱乐 1326

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我本是高山》讲述了张校长和一群刚刚毕业的老师带着一百多个女孩考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故事。影片探讨了大山女孩于教育、于家庭等多重语境下面临的困窘,立体地呈现了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歌颂了丽江华坪女高学生们冲破命运桎梏的勇气,礼赞了教育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

《我本是高山》:用“溪流”般的情感,颂扬“高山”故事 - 天天要闻

作为一部有真实人物的电影,《我本是高山》依靠巧妙构思的内容叙事和恰到好处的视觉呈现为影片增色。这部充满着浓厚人文气息的作品不仅凸显出自身优秀的艺术价值,更探索了电影创作的全新表达形态。理解张校长的一个角度是信念感。她满脸皱纹、病痛缠身,脚下踩着肮脏污秽的泥泞,眼前却尽是求知若渴的学生。不管经历怎样的困境,她始终不忘初心,带着心中的信仰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我本是高山》:用“溪流”般的情感,颂扬“高山”故事 - 天天要闻

拿着大家为她筹募的爱心捐款为听障女孩配备助听器;花光身上所有钱财只为将女孩从“不见天日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我本是高山》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彰显人物底色的细节缓缓铺开,展现出张桂梅校长柔软的内心,单纯又细腻,满满地装着对这群学子的热爱。她竭尽全力搭建的丽江华坪女高,帮助那些大山女孩们奋力追梦,改写命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可惜高山为障,悬崖成碍,花样年华的少女被迫困在命运的牢笼里。山峰的棱角遮挡了她们仰望世界的视野,她们没有充足的自信和把握,能够在命运的转折点迎来华丽转身。

《我本是高山》:用“溪流”般的情感,颂扬“高山”故事 - 天天要闻

随着张桂梅校长秉持有教无类的态度和苦口婆心的教诲,一步一步感化学生,与学生一步步成为彼此精神寄托,电影最终用动人的视听语言将师生之间守望相助、共同前行的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黑暗中的灯火具象化了师生们千百个日夜相处积累下来的真挚情感。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言,句句箴言。一声声呐喊营萦绕在学堂之中,萦绕在操场上空,萦绕在送考车里,意味着大部分山区女孩下定了改变命运的决心,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崭新面貌。382分!456分!二本线!一本线!冲破重重困难,曾经大幅落后的“学渣”奋起直追冲进大学校门,山英更是成功逆袭考上一本大学。这显然不是运气女神的馈赠,而是女孩们汗水和努力的最佳见证。

《我本是高山》:用“溪流”般的情感,颂扬“高山”故事 - 天天要闻

大山深处,女孩抬头望见的不仅是蓝天,还有用粉笔写在屋顶房梁那句“我本是高山”。“高山”既是她们居所的所在,也是力量的源泉。翻过高山,人生坦荡。把一本本教科书捧在手上轮番亲吻,寓意自己“门门稳过”,简单有趣的行为背后藏着女孩内心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她期盼它生根发芽,长出光明的未来。从这些刻苦励志的女孩身上,我们不难汲取到奋发图强的积极力量。无论梦想多么高远,努力让一切皆有可能。

《我本是高山》在塑造张校长和其传奇经历的交织中呈现出极强的戏剧张力,影片对山区现状的生动呈现、对教育议题的深入剖析、对人性的刻画和深挖,都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直击人心,发人深省。无私的英雄永远值得敬仰,真实的情感永远动人,影片所传达出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