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与子女不好相处,这个老人的方式平淡,互无压力,却皆大欢喜


今天,看到一篇与子女相处的文章,写的不长,但却非常现实,非常实用,文章名字是“我和我的两个女儿女婿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作者网名叫“斜阳靓锦马的日常生活”,文章写的可圈可点,也许是读的入目入心了,竟连续看了三遍,仍有余兴。这个老人采取的方式尽管简单,但却值得回味、效仿。

这篇文章叙述的与子女相处的方式,归纳总结起来有“三好”:一是定位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的家是两个女儿的家,女儿的家不是我的家”。二是方式好。“平时有事都是和两个女儿联系”,“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孩子们”,“花钱能解决的事情,也不找孩子们”。“去孩子们家吃饭,或者是小住两天,我都不空手去”。三是心态好。“转压岁钱或者是微信发红包,他们回复一声谢谢。我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说人需终生学习的话,这个网名叫“斜阳靓锦马的日常生活”的老人一定是个“三好学生”。人在闲庭信步,家却歌舞升平,一派融融祥和。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与子女相处中,重在做到“戒之在得”。


戒之在得,要戒“三得”。一戒归属之得。认为子女是我生养的,就要归我管,听我说。现在社会是观念更新、思想多元时代,生身于你,但思想绝对不归于你,想控制子女思想,就大错了。二戒感恩之得。认为为孩子付出巨大,贡献巨大,孩子就应该感恩。其实感恩与否,事情是明摆着的,孩子不感恩,你做的也是值得感恩的事。不要吃老本,不要太计较这些虚无的了。三戒回报之得。为孩子付出既是你自愿,又是你责任,养育子女只是你尽责而已。英雄不问出处,奉献不求回报,这才是英雄气概。

总之,现在来看,与子女相处绝对是一门大学问,每当出现问题时,多从自身找原因,国要“依法治国”,家要“以'办法'治家”。多想办法,比多生气要好!


这位“斜阳靓锦马的日常生活”网友的做法,真值得参考!


附上这篇文章:


我和两个女儿女婿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作者:斜阳靓锦马的日常生活


平时基本不怎么联系,他过他的日子,我过我的这日子,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的家是两个女儿的家,可是女儿的家不是我的家,不能把女儿的家当做自己家去生活。


平时有事都是和两个女儿联系,很少给女婿打电话。家里有一些事情要做的时候,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孩子们,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如果花钱能解决的事情,也不找孩子们,因为他们都有班要上,都有自己的小家要过,少牵扯他们的精力,就是对他们的最大关注了。


过年过节给外孙子外孙女转压岁钱或者是微信发红包,他们回复一声谢谢。我就心满意足了。


去孩子们家吃饭,或者是小住两天,我都不空手去,而是要拿一些土特产或者是生活用品,这也叫礼尚往来。


我和老伴的退休养老金有7000多元,我们够用够花,不用两个女儿负担我们的生活。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是再好不过的了。这样就不需要看他们的脸色,阿谀奉承他们了。


总之作为老年人一定要活得有尊严。走得干净利落一些,不惹人发烦,不拖累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