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究竟怎么过?

有些人出生就站在终点线,有些人出生到死亡,挣扎一生只能站在起跑线,但是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人的一生只有一百年的时间,并且大自然还给了人类一个设定,除了能带来自己的生命,再带走自己的生命以外,我们这一生什么都带不走,人生只有一次。

人生是随机的、偶然的、不管你穷也好,富也好,这些都不是你能控制的。

在过去的古代的一些宗教、传统文化里,喜欢把人生用宿命论来解释或者做定论,古代的洪灾和地震,就以为是天神对人间的惩罚,但是在今天用科学的角度来看,其实不过是单纯的地质运动。

以前的古代人都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个节点都是有定数的,于是从古至今,围绕着宿命论衍生发展出了算命、占卜、命理等玄学职业,甚至在今天的社会上还可以看到这些职业的存在。其实这些都是利用人的好奇心,以及想给未来寻求确定性的焦虑心理来赚取收入的。

人生并不存在百分百已知的未来,未来是充满各种变数和不确定因素,就比如谁能想到2002年会出现非典,2020年会出现新冠疫情,这些都是人类无法用科技和算法去确认的,你能做的,就是过好今天。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人只能通过人为地改变自己,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比如努力地赚钱存钱,提高对未来的掌控性,万一若干年后每个月的房租涨了3倍,万一若干年后父母生了一场大病,万一若干年后出现类似手机一样的新时代必需品。

虽然赚钱能提到对未来的掌控性,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广泛,自然环境、社会变化、时代发展、天灾人祸等等,这些都不是个人能掌控和改变的,你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的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

▲马斯洛金字塔

马斯洛先生曾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吃得饱,穿得暖,性生活,生儿育女等等,这是人类作为动物的本能。

安全需求:人追求生存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求,包括确保人身和财产免于伤害,保险、社会秩序、人身安全等等。

社会需要:人是群居动物,人有社会性,希望归属于某个群体或者社团,作为其中一员进行交流并得到体恤和爱护,社交活动,友谊,爱情等等。

尊重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因此产生了对威信、认可、地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尊心,因此产生了提高自身的能力,自信心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求指的是人的 潜力、才能、天赋能够得到维持实现,人对自身的潜质和外部环境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理想和使命感,驱动自我发挥潜质取得成就,实现理想。

马斯洛先生的观点无非就是围绕两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我们的生产产品,建筑楼房,发展经济,这些都是物质财富。

我们谱写诗歌,雕塑绘画,哲学思考,这些都是精神财富。

这两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舍弃,一旦舍弃了某个一方面,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全然单级,这样的世界肯定会自我崩溃。

每个人都有资格去定义自己的人生,没有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人生时,不应该去对别人说三道四,更多的是尊重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