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如何变淡的

崔礼山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老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亲情非常重要,极其珍贵。

然而,亲情需要保鲜,保鲜需要经营。并非仅仅因为是父母,孩子就一定感恩。并非仅仅因为是孩子,父母就绝对深爱。并非仅仅因为是兄弟姐妹,就百分之百和睦相处。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爱是双向流动的,只付出无回报的爱不会长久。

小草渴望呵护,大树也期待关照。同样,生活艰难的人等候扶助,锦衣玉食的人也不可能万事如意。

可惜啊,强者拉弱者一把容易,弱者为强者献一点爱心困难。在弱者看来,强者生活在天堂,无忧无虑,无烦无恼。

其实,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言的苦。

现实生活中,眼看着浓浓的亲情渐行渐远,越来越淡。

孙子在北京上班,爷爷在海南定居。好久不见,爷爷问孙子:“工作怎么样?”孙子说:“还行。”

爷爷又问:“谈对象了吗?”

“谈了。”孙子回应。

爷爷问一句,孙子答一句。问什么,答什么。至于爷爷身体如何,孙子不管。爷爷的喜怒哀乐,孙子不予考虑。

况且,每次都是爷爷主动找孙子聊一聊。

姐姐在澳大利亚发展,妹妹在中国拼搏。姐姐是公司老板,妹妹是学校园丁。山高水远,姐妹两个只能屏对屏联系。

姐姐问:“你还在老地方住吗?”

“是。”妹妹说。

姐姐继续问:“女儿考上大学了吗?”

“考上了。”妹妹回复。

姐姐不问了,妹妹也不吭声了。

姐姐想念妹妹,妹妹并不牵挂姐姐。

妹妹觉得,姐姐钱多,要啥有啥 不需要她问长问短。她不知道,姐姐在国外举目无亲,为了生存和尊严,受的委屈不计其数,遇到的阻力超乎想象。流汗流泪流血是家常便饭。

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来,你却让我带着满身的伤痕离去。

许多亲情,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变淡的。

2021年8月17日

崔礼山,供职于大同高校,专业英语教师。虽然并不年轻,却激情澎湃;尽管无权无势,但有造福社会的雄心。

曾经,用6个月的疯狂精神学会初高中英语,高考成绩全县第一。

坚信学习英语,需要着急,更需要从容;需要开口说,更需要动手写;需要背诵,更需要模仿;需要练习,更需要使用(Use it or lose it);需要自己学,更需要教别人学。教会的是别人,提升的是自己。

10岁左右学英语,英语标准又容易;错过学习黄金期,学习英语太费力。

擅长写作,英汉并举,日发一文,从不停息。写教育教学,写备考应试;写师生之道,写育才经验;写亲子关系,写家国天下。

为家长分忧,切切实实;替学生解愁,方方面面。不怕家长严要求,就怕他们不相信;不怕学生起点低,就怕他们没志气。

教学理念是:既要面向未来,又要回望历史,从孔子陶行知叶圣陶、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等超越时代的名师身上学习,不甘成为搬运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塑造品格、 陶冶情感、联结世界的大先生,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英语辅导报》特约撰稿人,《环球时报英文版》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