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6岁儿媳瞒着娘家,割69%肝脏给公公续命,父母:永不原谅

2025年05月18日04:32:08 情感 1575

医生,我愿意捐肝,请尽快安排手术。”

一个年轻女人坐在医生面前,语气坚定神情平静。

医生看着她的体检报告:“你和病人不是亲属,怎么匹配度这么高?他是你父亲吗?”

女人摇头:“不是,他是我公公,”一句话让医生愣住了。

非亲非故,她为什么愿意为年过五旬的老人捐出自己69%的肝脏?

河北26岁儿媳瞒着娘家,割69%肝脏给公公续命,父母:永不原谅 - 天天要闻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手术之后,不仅她的身体严重受损,还与最亲的父母断绝了来往。

当初她的选择,真的值得吗?

01 只能她救

王大龙昏迷送医后,医院建议立即寻找肝源移植,公公两个儿子配型失败,妻子也不符合条件。

王亮四处求人,托关系送礼金,结果仍是失望。

全家陷入绝望,“要不我也去试试?”张建霞悄悄提出。

丈夫劝她:“你又不是血亲,哪可能匹配”,可她还是去了。

结果意外地完美匹配,她拿着报告找到医生:“我能救我公公。”

医生却问:“你年纪轻轻,孩子又小,真要做这个决定吗?”

她点头:“这是两害之中,我愿意承受较小的那个。”

她瞒着父母瞒着丈夫,悄悄签下了手术同意书

河北26岁儿媳瞒着娘家,割69%肝脏给公公续命,父母:永不原谅 - 天天要闻

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王大龙的身体逐渐好转,笑着对她说:“闺女,我这条命是你给的。”

可张建霞却没有那么幸运,术后她患上“小肝综合症”,胆汁淤积,腐蚀体内组织。

反复手术反复高烧,长达一个月都无法下床。

出院时,她已面黄肌瘦,体力严重透支,提一袋米都喘得上不来气

这段经历很快传遍了村子,有人赞她大义,也有人说她愚孝。

但真正的风暴,是从她父母知道消息开始的。

02 丢了父母

“你疯了吗?把命都搭进去了!”

张建霞的父母赶来时,她还在病床上躺着。

河北26岁儿媳瞒着娘家,割69%肝脏给公公续命,父母:永不原谅 - 天天要闻

父亲气得当场甩她耳光,母亲痛哭:“你连问都没问我们一声!我们是你亲爹亲娘啊!”

张建霞努力坐起身解释:“我不后悔,爸妈,我只是……”

母亲打断她:“你是我们唯一的孩子,你考虑过我们以后怎么办吗?”

父亲更是怒不可遏:“除非你和王家离婚,不然别叫我们爸妈了。”

张建霞一边是养育她的亲生父母,一边是含辛茹苦照料她的婆家人。

她哭着回到王家,父母从此不再和她联系。

公公王大龙在术后恢复良好,张建霞也努力调养身体,恢复得慢却一直坚持。

她没有抱怨没有后悔,她说:“我知道我会被骂,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敬重的人死去。”

她因此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也被纳入“新二十四孝”榜单。

但天不遂人愿。三年后王大龙病情复发,这一次他没能挺过去。

河北26岁儿媳瞒着娘家,割69%肝脏给公公续命,父母:永不原谅 - 天天要闻

有人感叹她的伟大,也有人讽刺她竹篮打水”,“拿命换命,结果人还是没了。”

“她的父母怎么办?以后她自己生病,谁来管?”

张建霞的行为,一夜之间从“道德模范”变成了“愚孝案例”。

可她始终沉默……

03 写在最后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选择不是黑白分明,而是两害相权。

张建霞的选择,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太“傻”,太不“划算”。

但她知道,她救下的是自己深爱的家人,是那个曾为她端茶送水、哄孩子睡觉的公公

她说:“我不能看着他死,那种痛我承受不起。”

她失去了父母的理解,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没能最终保住公公的性命

河北26岁儿媳瞒着娘家,割69%肝脏给公公续命,父母:永不原谅 - 天天要闻

可她保住了自己的良知,保住了“我尽力了”的底气。

人生中的某些时刻,根本没有“完美选项”。

只有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放不下的东西。

你也许不同意张建霞的决定,但你不能否认:在爱与义的天平上,她没有逃避

这是一次牺牲,也是一种担当。

所以,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会像她一样选择吗?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老伴先走了,再婚已经过时了,现在更流行这三种活法 - 天天要闻

老伴先走了,再婚已经过时了,现在更流行这三种活法

老伴先走了,再婚已经过时了,现在更流行这三种活法。一、重拾爱好,让日子有滋有味人啊,有时候就得活得洒脱点儿,就像那句俗语说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话搁丧偶的老人这儿,又有新说法了。以前啊,人一没了老伴,就觉得这日子没盼头了,灰头土脸的。
河北26岁儿媳瞒着娘家,割69%肝脏给公公续命,父母:永不原谅 - 天天要闻

河北26岁儿媳瞒着娘家,割69%肝脏给公公续命,父母:永不原谅

“医生,我愿意捐肝,请尽快安排手术。”一个年轻女人坐在医生面前,语气坚定神情平静。医生看着她的体检报告:“你和病人不是亲属,怎么匹配度这么高?他是你父亲吗?”女人摇头:“不是,他是我公公,”一句话让医生愣住了。非亲非故,她为什么愿意为年过五
亲家有没有钱,一看便知:没钱的亲家,大多有这些穷习惯 - 天天要闻

亲家有没有钱,一看便知:没钱的亲家,大多有这些穷习惯

有些人过日子滋润,做事大方又得体;有些人日子过得紧巴,行为习惯也透着窘迫劲儿。习惯这东西,可是判断一个家庭经济情况和家风的重要标准。古人讲:“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亲家有没有钱,一眼就能看出来:没钱的亲家,大多有这些穷习惯。01:
一个家庭的衰败,多半不是缺钱,而是不够“松弛” - 天天要闻

一个家庭的衰败,多半不是缺钱,而是不够“松弛”

有的家庭,气氛压抑得很,就像拉紧的琴弦,一触即发;可有的家庭呢,温馨自在,松弛得当。家庭的松弛感,那可是维持家庭和谐特别关键的因素。老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能不能长久兴旺,松不松弛,起着大作用。一个家庭的衰败,大多不是因为缺钱,
如果有人不联系你,也不拉黑你,别胡思乱想,要这么解读 - 天天要闻

如果有人不联系你,也不拉黑你,别胡思乱想,要这么解读

生活里有些人,曾经跟咱们亲近得很,突然之间,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但还有些人,哪怕好久没联系,再碰面的时候,还是感觉特别亲切。对人际交往中这种“不联系也不拉黑”的状况,咱得正确解读,这对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可太关键了。古人说:“
挑选亲家时,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低调观察 - 天天要闻

挑选亲家时,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低调观察

有些人挑亲家,动静搞得很大,急着就把事定下来;但还有些人,不声不响,在暗地里琢磨考量。低调观察亲家,对儿女婚姻幸福来说,那可太关键了。古人讲:“欲知其人,观其所与。”挑选亲家时,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低调观察。
光阴的故事丨一诺坚守16年 “三元钱”理发店背后的温情故事 - 天天要闻

光阴的故事丨一诺坚守16年 “三元钱”理发店背后的温情故事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翠园社区,有一家“唐姐理发店”。3元钱能买到的东西并不多,但在这间社区理发店里,却可以换来一次精心的理发服务。没有豪华装修,也没有昂贵的设备,这样一间不起眼的小店,每天门庭若市。今天一起走进“唐姐理发店”,看看发生在这间小小理发店里的温情故事。 小小社区理发店 平价惠邻数十年边理发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