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葬礼上司仪连问两遍,我们姐弟默契点头,母亲娘家无一人前来

2024年05月12日18:45:15 情感 1558

讲述人/腊月

文/易安

母亲的一生是苦难的,却也是幸运的。

我小时候,跟着村子里的孩子们去上学,其实上学要交学费,我小不懂,只是高兴的跟着别人一起去。

这份高兴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我的母亲就在村口拉住了我的胳膊,把我拽回了家里。

我哭着闹着要去上学,母亲等着我说:你是老大,不帮家里干活,你走了,你弟弟妹妹咋办?

我没有上一天学,所以,这是我这辈子的人生遗憾,好在后来通过自学认识了字,会背了乘法口诀。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总是和她抱怨:我要能上几天学就好了,也不至于这辈子是个文盲。

母亲总是唉声叹气:那时候家里是个什么光景,你自己怎么心里没数。

我唠叨归唠叨,虽然我的命运不济,可是母亲总是会给我们讲起她年轻的故事,和母亲相比,虽然我没有上学,可是我的人生终究是比母亲的人生幸福多了。

母亲的上半辈子——逃难。

母亲出生在陇西的一个贫困小村子里。

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母亲出生的命运似乎就是好为了给家里改善生活。

在母亲18岁那一年,母亲被半卖半嫁。说是卖,可明明是嫁人。说是嫁人,其实是用母亲出嫁的钱才能给自己的哥哥娶媳妇。

我知道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在正常不过。

嫁的好与不好都是一辈子。母亲运气不好,出嫁的第二年,那片贫瘠的土地闹饥荒,家里好几天没有吃的,连草根都挖不到了。

母亲的丈夫沿着陇海线说是出去找吃的。母亲一个人在家里等了好几天,可是左等右等,却总是等不到丈夫回家。

母亲说她出去挖观音土吃,碰见了村里准备出门讨饭的妯娌,他们三五成群,准备沿着陇海线,去关中讨饭吃。

他们喊母亲一起走,出去了或许还有口吃的,在家等着,只能坐以待毙。

那一代人是苦难的,也是坚毅的。

母亲回到家收拾了自己仅有的一身换洗衣服,背起包袱,跟着大部队一起出发了,他们一路向东。

母亲葬礼上司仪连问两遍,我们姐弟默契点头,母亲娘家无一人前来 - 天天要闻

进了宝鸡之后,一路走来的妯娌们陆续被人介绍,成亲了。

他们被介绍给当地的工人,有了口吃的,也就落脚了,从此有了新的家庭。

母亲并没有停下脚步,她听说再往东,市里边的厂里面招收女工,她想进厂里当女工。

很多人停下了脚步,但是母亲继续走了起来,她继续往东,走到了咸阳市。几经打听终于到了市里,可是一听说招工的条件,她傻了。

市里有纺织厂,招工的条件是本地的城镇户口,而母亲,根本就不够格。

母亲说她走了一路,又饿又累,几天滴水未进,又碰见了下暴雨,就在自己以为可能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命运再次垂青了母亲。

从建筑工地下班的父亲,看见路边奄奄一息的母亲,好心的给母亲买了一个馒头,递了半碗水。

母亲那枯萎的生命,再次冒出了绿芽,她再次活了过来。

别的妯娌在嫁人,都找了工人,只有母亲跟了救了她的父亲。父亲是一名临时工,在建筑工地上打工。

一个月后,父亲工地上的活干完了,要回到渭河岸边的老家,母亲跟着父亲回到了渭河岸边的村子里。

两口黑漆漆的窑洞,成了母亲新生活开始的地方。环境艰苦,生活简陋,父亲和母亲在这两口窑洞里开始生儿育女。

有了家,母亲终于安定了下来。母亲和父亲在这两口窑洞里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在窑洞里,母亲生下了七个子女,其中有两个从小就夭折了,另外五个子女,都被父母养大成人。

母亲葬礼上司仪连问两遍,我们姐弟默契点头,母亲娘家无一人前来 - 天天要闻

父亲经常到处去打零工,母亲就一个人撑起家里,我作为老大,自然是母亲的帮手。

忙的时候,母亲没有时间伤春悲秋,也没有时间回忆往事,可是一闲下来,母亲总是喜欢站在院子里往西望去。

她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也不知道家里爹娘是否可好。

我小时候听不懂母亲的絮叨,只知道我们没有舅舅,母亲那么多年都没有回过娘家,我们以为母亲是孤儿没有娘家。

直到渐渐地大了才明白,母亲有一个回不去的娘家。

后来我们渐渐大了,母亲思乡情切,父亲就劝母亲:想回去就回去看看,看了也就放心了。

母亲却坚决地说:不回,回去又能干啥?

母亲倔强的拒绝回自己家,父亲劝道:要么给家里写封信,让家里也知道,放个心。

母亲终究还是没忍住,托人给家里去了信,信里报了平安,写了自己的生活,也算是和娘家牵上线了。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就收到了娘家的回信,收到信的那一天,母亲哭了,颤抖的双手拿着信,看了又看,看完后趴在炕上的小桌上,哭得肩膀抖动。

这就是我母亲的前半生,颠沛流离却最终找到人生归宿。

如果说母亲的上半辈子是幸运的,那么下半辈子就是苦难的开始。

母亲的下半辈子——深陷泥潭

和娘家联系上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于母亲来说,却让自己的人生再次陷入泥潭。

我的母亲落脚在渭北平原,已经没有人知道她以前的故事,她是嫁过人的,那年和娘家取得联系,娘家人没来,前婆家人却来了。

有一天,我回到家,家里来了一群陌生人,几个黑着脸的汉字坐在家里,家里的气愤一时严肃得有些害怕。

父亲和母亲坐在炕边,母亲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在这边这么多年,那边回不去了。

我有这么多孩子,我离不开孩子。

从大人的谈话中,我渐渐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母亲在陇西的婆家找了来,想让母亲回到陇西去。

来了四个人,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我们守在门口排排站,却不敢喘气。我是老大,心里总有股莫名的悲哀,就怕母亲被他们带走了。

母亲哭着拒绝了回去,来的人回去了,黑着脸走的。走得平静,却让人没有想到,过了几个月,他们又来了。

这一次,母亲娘家的哥哥和嫂嫂也来了。嫂嫂拉着母亲的手劝道:不是我们对不起你,是人家非要个说法。

你是嫁给了他家儿子,儿子没了,媳妇也没了,人家说鸡飞蛋打,就是好儿子没了,你也是他们梁家的人。

母亲葬礼上司仪连问两遍,我们姐弟默契点头,母亲娘家无一人前来 - 天天要闻

我们知道你难过,你有孩子放不下,可是人家不松口,这如何是好。当年咱爹妈收了人家彩礼,这是事实,不管到哪里说不过这个理。

母亲哭着抹泪,不愿意回去。可是来人态度强烈,在自己哥嫂的劝说下,母亲坚决的拒绝了。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辩证,母亲被哥嫂绑了起来,嫂嫂说:你回去给他们个交代,人回去一切都好说。

母亲被一行8个人绑了回去,我们家也不是吃素的,父亲看着人多势众,怕不是对手,去了村子里喊了自家的堂兄弟,一行人追到了邻村的地界,双方对峙,一方不让另一方。

母亲哭着求父亲,说自己回去看看,回去有个交代,自己还会回来的,舅舅和舅妈一边劝着保证着,说母亲回去就是和梁家做个了断和交代,一边安抚着母亲,说他们一定会替母亲做主。

对峙了不下时,父亲终究是松口了,母亲跟着自己的哥嫂和前夫家的人,被绑了回去。

母亲回去了一个多月,总不见回来,就在父亲按捺不住,想要去要人的时候,母亲跑了回来。

母亲回家什么都没说,还是我偷偷躲在被窝里听到了这个让人惊讶的故事。

梁家人回去后不放人,想让母亲在他们家替去世的儿子尽孝。母亲的娘家人有意帮母亲,可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到底是理亏,却无法说理。

母亲被囚禁在梁家一个多月,趁着嫂子去看她,梁家人放松了警惕,母亲自己跑了出来。

跑出来后,母亲娘家都没回。让嫂子给的钱买了车票,一路饿着讨饭回到了家里。

她知道,自己跑了,自己的爹妈和哥嫂就得受罪,果不其然,过了一个多月,梁家人再次来了。

他们还是想让母亲回去。这次父亲前后脚寸步不离母亲,不管他们怎么说,母亲终究是没有回去。

最后两家达成协议,父亲还给两家三袋粮食,母亲的事就算清了。

为了三袋粮食,父亲走遍了方圆二十里,用了五天才凑够,梁家人带着三袋粮食走了,至此,母亲才算和前夫家彻底了断。

母亲葬礼上司仪连问两遍,我们姐弟默契点头,母亲娘家无一人前来 - 天天要闻

只是那终究是心底的一块疤,或许是难堪,或许是有意逃避,娘家,母亲再也没有回去过。哥嫂她再也没有提起过,唯独提起的事自己的母亲。

有一年,母亲一睡醒就喊道:我娘想我了,她说想我想得厉害。我也想我娘呀。

父亲说:你想娘,你就回去看看。

母亲摇头。

几天后,母亲收到了舅舅的信:娘病,速归。看到电报时,母亲双眼模糊,随便收拾了行李就踏上了归乡的列车。

只是紧赶慢赶终究是晚了一步,等到母亲回到娘家,娘已经下葬了,没有来得及看上一眼自己的母亲,母亲只能坐在母亲坟前,哭诉着对母亲的思念。

母亲说她絮絮叨叨哭了半天,哭到天都要黑了,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她说完对娘的思念,心里空落落的,似乎丢了魂,踉跄着起身,差点摔倒,离开时却不忍回头张望,她知道,有些地方,此生一别,再也回不去了。

母亲回到家里病了一场,病好后,她再也没有提起过娘家,从此娘家似乎成了母亲的禁忌。

一直到我们几个儿女相继成家,直到最小的弟弟也成家后,父母才从住了几十年的两口旧窑洞里搬了出来,搬进了新房里。

母亲这一辈子就像路边的野草,不管被生活怎样的践踏,却永远能在一场雨后,肆意生长。

子女成家之后,母亲再次变得忙碌起来。

她忙完了子女,开始忙着带家里的第三代人,给儿子带完了孩子,给女儿带;帮女儿带完了外孙又回家帮忙带孙子,她身上好像有永远用不完的力气。

母亲明明越来越忙,却总是越来越容易走神。有时候她坐在窗边看着远处的天空发呆,有时候她坐在我们城里的房子,坐在阳台发呆,有时候在老家的院子,她望向门口发呆。

天上的云卷了舒了,时间有时候在母亲眼里好像静止了,可我却发现母亲越来越发寂寞。

她总是一个人喃喃自语: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我知道,人老了,总是眷恋故乡,母亲可能是想念自己的母亲了,也或许想念自己的家乡了。

我曾劝母亲:要不回去走走,看看。

母亲摇头:有啥好看的,不回,不去。

嘴里倔强的说着不回,眼里总是无声的看着远方发呆。

母亲在絮絮叨叨中走了,84岁,历经生活的磨难,她安详的走了。母亲的葬礼上,我们犹豫着要不要通知母亲的娘家。

一想到这些年母亲没有和娘家联系过,甚至我们都没有去过舅舅家。当葬礼上的司仪问我们,你们舅舅家有人来吗?

我们姐弟几人默契的摇头,司仪不可置信的又问了一遍,我们依然摇头。

今天是母亲节,我突然想起母亲这苦难的一生,颠沛流离,拉扯大五个儿女,帮忙抚养家里第三代人,被绑回前夫家,和娘家终究断了联系。

我的母亲苦难的一生,却从未听她说过一个苦字。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打造透明沟通的艺术:深挖沟通漏斗与乔哈里视窗的奥秘 - 天天要闻

打造透明沟通的艺术:深挖沟通漏斗与乔哈里视窗的奥秘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沟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无论是在繁忙的职场,还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透明化沟通都是建立互信、消除隔阂、推动合作的金钥匙。然而,实现透明化沟通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沟通漏斗和乔哈里视窗的奥秘,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提升。
当挑山工19年,独自养大3个孩子,07年被央视表扬,却成全村最坏 - 天天要闻

当挑山工19年,独自养大3个孩子,07年被央视表扬,却成全村最坏

来自安徽的汪美红,丈夫意外去世,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做了19年的挑山工,其中两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2007年8月24日,她的事迹被央视报道,得到了许多人的援助,没想到村里人眼红了。开始在村里散播谣言,就连她的婆家都散播丈夫是被她克死的谣言。汪美红为什么会遭受到如此大的恶意?
1小时花6万多元! 母亲无意发现13岁女儿的“秘密”…… - 天天要闻

1小时花6万多元! 母亲无意发现13岁女儿的“秘密”……

△点击图片,参与征集,有机会获得丰厚奖品哦!13岁女孩加入明星的“粉丝群”后一位“警官”以有人泄露艺人隐私为由需要群里人配合调查女孩为自证清白按假警察要求进行操作结果被骗6万多元!此类案件频发家长和学生们一定要当心了!女孩加粉丝群遭“警官”恐吓5月9日,辽宁大连13岁的初中女孩郑雪在家里用妈妈的手机刷短视...
520、521多地婚前检查人数骤增,较平日多3倍 - 天天要闻

520、521多地婚前检查人数骤增,较平日多3倍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杨晓露)因谐音“我爱你”,“520”“521”成为不少情侣选择领取结婚证的好日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除了领证,不少网友还在这两天预约了婚前检查,部分民政局为了鼓励新人做婚前检查,还提供了小礼品。5月20日当天,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内医生为新婚夫妇做婚前检查。受访者供图。“这两天...
女友宣布30万彩礼一分不能少!新婚夜婆婆铺白布验身:看你值多 - 天天要闻

女友宣布30万彩礼一分不能少!新婚夜婆婆铺白布验身:看你值多

彩礼与验身: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婚礼闹剧近日,一则关于彩礼与新婚夜验身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这个本应是喜结良缘的美好时刻,却因为一场传统的陋习和现代的价值观冲突,演变成了一场闹剧。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女子,她坚定地宣布:“30万彩礼,一分不能少!
老公负债累累,老婆如何自保 - 天天要闻

老公负债累累,老婆如何自保

当风雨来袭:妻子如何守护家庭与自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生活有时会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当你的伴侣突然负债累累,家庭面临巨大压力时,身为妻子的你,可能会感到无助、迷茫,甚至绝望。但请记住,每一个困境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个挑战都蕴含着转机。
恋爱中的小魔法,让他离不开你! - 天天要闻

恋爱中的小魔法,让他离不开你!

爱情里的心语,悄然绽放的温情在繁华的都市中,隐藏着一个充满温情的小角落——“心语”咖啡馆。这里不仅是咖啡的香气弥漫,更是无数爱情故事悄然绽放的见证地。李晓和张涛,就是其中一对让人动容的情侣。
想不劳而获,到最后只会一无所有 - 天天要闻

想不劳而获,到最后只会一无所有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美好的期待和向往。但有时候,一些想法看似诱人,实则可能是个陷阱。比如,有些年轻的女孩子可能会梦想着“一步登天”,通过嫁给一个有钱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飞跃。但我想告诉大家,这样的想法真的不太实际,也不太明智。
红线之舞:婚外情的真实与残酷 - 天天要闻

红线之舞:婚外情的真实与残酷

在璀璨的霓虹灯下,每个人都像是舞台上的演员,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而对于已婚的女人来说,有些角色背后的诱惑,或许比你想象的要更加致命。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一个可能让许多已婚女性感到扎心的事实:一旦你与婚外的男人发生情感纠葛,你的生活将可能面临一场无法预料的暴风雨。
60岁女人再过夫妻生活:三位女人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 天天要闻

60岁女人再过夫妻生活:三位女人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描述:年纪再大,爱情之花依然盛开。在岁月的沉淀中,60岁的女人们对夫妻生活有着独到的感悟与见解。今天,我们邀请了三位充满智慧和经验的60岁女性,在这里坦诚地说出了她们的真心话。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对夫妻生活的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