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半生父母恩,一世兄妹情。
作为一个屋檐下长大的兄弟姐妹,情谊自然是不必说的,作为同辈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也有着很多相同的人生任务,当然也能相互参考对方的人生,更能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正常来说,兄弟姐妹的情深意厚是无可比拟的。
但人性无常,现实和利益能改变任何感情,有的父子因为利益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有的夫妻因为感情不和而放弃多年的婚姻。
即便是兄弟姐妹间,也有不合的时候。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均,特别是在上一代人的财产分配上,有的子女主张按孝顺程度分配,有的子女又要求平均分配,在这个问题上经常是矛盾不断。
实际上,到头来可能就是小部分的财产,却因此破坏了亲情。
亲情一旦消散,想要释怀、和解都是相当困难的,毕竟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本质上的。
要想判断兄弟姐妹间的感情还有没有余地,就要从细节入手,兄弟姐妹在一起聚会时,常说这样的话,说明彼此缘分已尽。
嘲笑侮辱,嫌贫爱富的话
兄弟姐妹之间产生贫富差距是十分正常的,毕竟大家各凭本事吃饭,有着不一样的发展成就都在情理之中,甚至于有的人当了大老板,而他的兄弟姐妹还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有钱归有钱,但有钱而又爱炫富,并且还瞧不起穷人,那必将引发矛盾,特别是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瞧不起。
无论怎么样大家都是一家人,经济实力雄厚不是看不起别人的理由,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觉得自己有钱就不可一世,就连同为一个家庭的至亲都瞧不上,说明他已经开始将自己当成了主角。
在与兄弟姐妹的聚会上,若是对方总是在以有钱人自居,总是在瞧不起自己的穷兄弟、姐妹,更有甚者甚至百般侮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说明对方已经打心眼里瞧不起穷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
且不说这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至少有一点是他已经失去了亲情,围绕在他身边的只有铜臭味。
只谈钱财,不谈感情的话
兄弟姐妹之间聚会,大概是已经成人成家之后的行为,毕竟在孩童时代,兄弟姐妹是好得能同穿一条裤衩的存在。
长大成人后各自奔波,彼此之间会产生一些距离感,特别是各自成家之后双方的联系会越来越少,聚会也就成了为数不多能交流感情的机会,大家共诉衷肠把酒言欢。
但是有的兄弟姐妹聚会,嘴里谈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全都是利益相关。
比如说聚会的费用要严格AA,又比如说一些债务问题等等,兄弟姐妹间聚会甚至还不如外面的朋友聚会来得痛快,总是三句不离钱。
或者说兄弟姐妹之间聚会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约着聚会表面上是为了联络感情聚一聚,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某些利益相关的问题。
比如说财产分配问题、相互之间的债务纠纷等等,反正就是与感情无关,商讨的都是“正事”,大家都板着脸各抒己见不留情面,没有一点兄弟姐妹的人情味。
相互攀比,相互指责的话
兄弟姐妹之间若是在聚会上经常相互指责,说明相互的手足之情已经没有了半分,有的只是愤怒与责怪,是对责任的推卸和问题的逃避。
比如说在赡养父母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来说,作为兄弟姐妹总是相互推诿,不愿意多承担责任,并且相互进行无意义的比较,总是说着自己是吃亏的一方。
赡养父母的重点在于父母开心幸福,而不是兄弟姐妹之间付出了多少。
但在没有感情的兄弟姐妹这一层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付出有多少,有谁付出得不够,说白了还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着“雄辩”。
若是兄弟姐妹之间一到聚会就相互指责,不仅指责现在,还要将之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掰扯,这样的兄弟姐妹俨然已经成了仇人。
并且这样的关系也是十分难以调和的,最多只能是让双方不要再相互指责,要想和好如初几乎是不可能的,兄弟姐妹走到这一步实在是悲哀。
古人用“手足之情”来比喻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兄弟姐妹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存在,应当荣辱与共,共同进退,要保持团结协作、同心戮力的原则,要有亲人之间的寄托,也要有感情上的交互。
其实不光只是语言上,我们能从方方面面去体会一段关系的好坏。
亲人之间也是如此,兄弟姐妹对你的态度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本该持续一生的手足之情到头来无影无踪,不得不说是一个家庭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