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要把50后60后比作为“小老人”,其实是因为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甚至上百岁的老人也不再是个稀奇事儿。
所以,在这里我把50后60后比作为“小老人”,50后60后这两代人是最辛苦的人。他们因为几种情况而没有自由,可是到头来又很迷茫,他们自己的晚年路在何方?
童年时被冷落
50后60后的这两代人,童年的时候就不被重视。
因为,那个时候都是家家一帮孩子,10个8个的都有,并不是说像50后60后的人,家家都是独生子女。
所以,一大家子人有10个8个孩子想被重视也是不可能的。
父母也不可能照顾的面面俱到。只能靠自己随意地自由生长。
就像我那个年代的人,我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班级是30多人,真正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就只剩下3个人了,其他的孩子都是由于某种原因,再也不念书了。
到最后也就是这3个人拿了工资,其他的人都在家务农了。
所以,那个时候全靠自己,因为父母是提供不了任何帮助的,特别是像我这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文盲,不可能给你指明将来的奋斗方向。
青年时靠自己
等到青年的时候自己结婚了,打拼也是完全靠自己,没有婚房,没有婚车,没有彩礼,一无所有,所有的一切全靠自己打拼。
我们那时候是响应国家号召,一对夫妻一个孩儿,并且都是自己生自己带,没有说是婆婆带还是自己的娘家妈带娃这一说,都是自己休完产假之后就抱着孩子上班了。
只是上班的途中能够到托儿所有喂奶的时间,然后下班后再自己抱着孩子回家,同时边带孩子边做家务,我们都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熬过来的。
退休后带孙辈儿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子女结婚了,又开始照顾孙辈儿,有的就千里迢迢的撇下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的老公来给子女带娃。
给女儿带娃的“小老人”还好一点,因为最起码不会受气,哪怕是彼此有了摩擦,娘俩也是没有隔夜仇,第2天照样妈是妈,孩儿是孩儿的。
可是,给儿子带娃的婆婆就没那么幸运了,婆媳之间产生了矛盾后,绝对不会像母女俩那样立马就冰释前嫌的,而是各自都在藏着各自的心事,但是婆婆为了儿子的小两口家庭和睦,只能忍气吞声地默默忍受着。
“小老人”伺候老人
还有的50后60后退休后,这些“小老人”就加入了伺候年迈的八九十岁老人的行列了。
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是没有伺候到他们上一辈的老人的,因为那个时候条件不好,他们上一辈的老人没有那么长寿的。
所以,这些老人是没有体会到伺候老人的辛苦,往往他们就会很自私,要求又很高,所以折磨得这些“小老人”真是苦不堪言。
因为,50后60后这些“小老人”在他们自己的子女那里都是老人了,可是反过来还要拖着病体去照顾年迈的老人,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但出于孝道又别无选择。
由于这些50后60后的“小老人”上要照顾老人,下要伺候孙辈儿。所以,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整天围着老人和孩子转。
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可是要有条件才行啊,这些“小老人”有的带病坚持照顾老人,还哪有什么精力和时间去游山玩水,享受生活呀。
迷茫路在何方?
可是,回过头来等把孙辈儿带大了,把老人伺候走了之后,自己又从“小老人”真正变成了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可是,我们这些50后60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迷茫的是自己的路,将来我们自己的养老路在何方?
总之,50后60后的这些“小老人”,上要照顾老人,下要伺候孙辈儿,完全没有自由自在享受生活的空间。
等到把老人送走了,把孙辈儿也带大了,自己也老了,又面临着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
我们这批人都是独生子女,如果都像我们的上一辈那么长寿的话,那估计养老就更指望不上了。
因为独生子女他又没有三头六臂,他要伺候4个甚至更多的老人,那不更是没指望了,咱们只能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