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不能太闲。
这篇文章来自于醒读哲学。
《劝民》中说:“不见闲人经历长,但见劳人筋骨实。”太闲不是一件好事,就像有句话所说:“闲一点是一种福气,太闲就会变成一场灾难。”因此,人的一生真的不能太闲。如果一直太闲,会毁掉一个正常人。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确实如此。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忙也是生活的常态。在现代社会,有一种群体被称为“啃老族”。
其实,有些人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他们一直闲着,衣食住行各种开销都靠父母,被社会学家称为“新失业群体”。但是,长期没有工作一直闲着真的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吗?并不是。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人,久而久之,只会失去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一个成年人追求的应该是人格独立、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而不是整天游手好闲,想着依靠父母。长期闲着真的会毁掉一个正常人。人空闲久了,很容易变成怨天怨地怨社会,满腹抱怨的人,甚至活着没有方向,人生失去价值。
人可以暂时不工作,但在过渡期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多读书多学习,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如果每天都在闲着,沉迷于玩游戏、刷视频、吃喝玩乐,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消极,废掉了本应该积极向上的人生。
我的前半生中有一句台词:“人呀不能太闲,得有事做,既能排忧解闷,关键时刻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至于没了依,靠就倒下。”走不动路,让自己忙起来,有事做的人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主旋律,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想要的人生,忙起来会更满足,一直闲只会更累。刀越用越光,脑子越用越灵活。忙起来的生活会让人更好地创造价值,收获满足感和幸福感。而闲着只会让一个人患得患失,将自己弄得身心俱疲。
沈从文先生说过:“我一生最怕的是闲,一闲就把生命的意义全失去了。”因此,他这一生都没有随便闲着,而是把人生活的极致,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冬天没有生活的屋子里,依旧是他在不停写作的身影。到了晚年,他也依旧在查阅整理资料,完成了中国古代的服饰研究。无论别人在干什么,也无论外界看他的眼光如何。他始终都在坚持忙碌的生活,成就了他的一生。
绘画大师齐白石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曾言“不教一日闲过”,他每天至少坚持做5幅画,90多岁时依旧每日挥笔不坠,生日宴上耽误的时间。他都要第二天起个大早,继续埋头作画,还要补上昨日的5幅画。家人不解,他却说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
今天画了几幅画,用来弥补昨天的浪费时间。齐白石先生的忙碌生活赋予了他的人生无限意义。他的众多作品备受世人推崇。他没有虚度光阴,而是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这种充满热情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不是让自己陷入焦虑和迷茫,让自己忙碌起来,过着自律的生活,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很多人感到疲惫不堪,是因为太闲了,所以胡思乱想,这样只会越来越累,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也没有时间多想,让生活变得充实,人生充满意义,有忙有闲才能更好地体验生命的意义。梁秋实说过:“闲要有滋味,忙要有价值,这样才像一个人。”
梁实秋先生在山东大学任教时,身兼数职,一边授课一边研究,非常忙碌。但他一直很有时间观念。上课时间绝不迟到,下课铃响绝不拖延。他说,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能侵犯。因此,上下课必须准时,在忙碌中享受到闲适,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义。
苏轼的一生,诠释了“忙出价值,闲出滋味”的真谛。他忙着赈灾、挖井、引水,创办安济坊,救治逃难的灾民。他修缮西湖、疏浚航道,完善水利系统。但他也会种田。他喜欢饮酒赋诗,和朋友游玩,放松心情。他的一生中有起早贪黑的忙碌,也有以苦为乐的清闲。苏轼造福百姓,功绩卓著,他也享受生活,吟诗作乐,成就了苏东坡。
最好的人生就是忙出价值,闲出滋味,在忙碌中创造生命的价值,在闲暇中感受生活的意义。忙起来让自己拥有稳定的快乐,闲下来让自己欣赏壮丽的山河,这样的人生才更加有意义。
俗语说:“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人闲是非多,忙碌能解千愁。适当的休闲是对生命的一种修复,忙碌则是对生命更好的诠释,在忙碌中创造生命的价值,避免让生命失去意义。清醒的人生不会让自己闲太久,愿你把握生命的节奏,在忙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里是心阅诵读,感谢您的聆听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