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今年80岁,这几天中招新冠躺倒了,我在陪护照顾中。躺在妈妈身边,我突然想到,我这个快60的人,这辈子的几个“高光时刻”,竟然都是妈妈带给我的。
妈妈年轻时长得很漂亮,一直觉得,妈妈是她那个年代活得非常精致的女人,在周围的邻居同学家里都把“吃饭”当作日常头等大事的时候,我和弟弟从小就被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与众不同。妈妈的原则是:吃的可以差一点,但穿扮一定要讲究,因为那是门面。当然妈妈自己也很爱打扮、也很会打扮,现在回看她当年的照片,无论与多少人合影,妈妈都是最打眼的那一个。
妈妈当年在一个企业搞技术工作,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差,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和弟弟买很多我们当地没见过的新奇衣服。我现在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夏天妈妈给我们两个带回来一人一双小拖鞋,当年大人们都很少穿拖鞋,小孩子就更没见过穿拖鞋的。拖鞋本来是在家里穿的,但我当时故意穿出去,傲娇地走街串巷,引来无数惊叹和羡慕的眼光。
还有一次妈妈去天津出差,回来带了几盒泡泡糖,就是那种在嘴里嚼一嚼就能吹出很大的泡泡的东西,类似于现在的口香糖。我们当时也玩儿吹泡泡,但是自制的,用的是一小块儿面团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成面筋,放嘴里,就能吹岀泡泡。第一次见到这么包装精致小巧的泡泡糖,我恨不得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拿着泡泡糖在大院里招摇,不一会儿就被女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我小心翼翼地掰下来若干个小块,按照与我关系的亲疏依次分给她们,心里又一次被傲娇的情绪填得满满的。
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衣服的颜色和款式都很单调,而且只有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服。那一年妈妈从北京出差回来,给我买回来一件格子尼的半大衣,样子类似日本的学生服。当时别说小孩子,就是大人也没有见过穿尼子半大衣的,更何况又是如此新潮时髦的款式。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穿到学校,立刻就成了全校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每天享受着不同年级同学们投来的艳羡的目光,我的心里甭提多满足了!记得当时正风靡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主人公瓦尔特大都穿着半大风衣,后来同学们一见我就起哄:快看,快看,瓦尔特!直到现在我们初中同学聚会时,我当年身着格尼子半大衣招摇过市的样子,还被年过半百的同学们拿出来津津乐道呢!
上高中的时候,妈妈有一年冬天又去北京出差,走时带着家里的全部积蓄300块钱,回来时带回三件羽绒服。当时社会上刚刚时兴穿羽绒服,我们这里没有卖的。这三件羽绒服是给我、弟弟、爸爸三人一人一件,我的是一件鸭鸭牌双面穿夹克式的,弟弟和爸爸的都是蓝色伊里蓝牌半长的。妈妈回来时正赶上临近过年,这三件羽绒服作为过年新衣,又让我们父子三人着实拉风了一回。尤其是我的那一件,不仅夹克式的款式新潮,双面的颜色也好看,一面是浅豆绿色,一面是紫红色,即使现在拿出来穿也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