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使同父同母,生下来的两个儿子,性格脾气也是不一样的。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两个儿子的家庭,子女结婚以后,父母只喜欢跟着一个儿子住。
而经常和父母待在一起的那一个,总是被另一个说,父母偏心什么都给了他。
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农村里经常会看到,两个儿子的家庭。
大儿子结婚相对早一些,带孙子的时候父母还年轻,开始一直在帮老大照顾孙子。
等到过几年小儿子结婚后,当爷爷奶奶的, 又去帮小儿子照顾小孩。
这时候又很可能,赶上老大家生二胎,这时候又正在帮老二家带孩子,孩子还小也离不开人。
当爷爷奶奶的,若是想要帮老大家照顾, (通常当爷爷的不怎么会带孩子,都不太愿意要)。
做奶奶的想要两边兼顾,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只能先待在老二家。
时间久了,就可能遭到了老大的记恨,等到奶奶照顾老二家的孩子上学后。
再想回来帮老大照顾时,可能老大家也已经渡过了难关,也不再需要她了。
小时候在农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另外一个也就是,有一个儿子比较乖。
平时可能对父母也相对较好,父母和他们待在一起比较舒心,也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
这一点没有统一定律,有的家庭是大儿子孝顺 ,有的家庭是小儿子孝顺。
02.
记得小时候我是家里的老小,父亲两兄弟 还有两个妹妹,从我小时候记事起。
我白天就一直在,爷爷奶奶的家里面待着,我爸可是全村公认的孝顺儿子。
我们家平时有好吃的、好喝的,做好后我爸都要我赶紧给,爷爷奶奶送过去一份。
而大伯家里面,自从娶了大娘以后,他家生大儿子的时候,奶奶也在带小姑姑才一两岁。
也没有时间帮他们带孩子,他们生二胎女儿的时候,奶奶倒是有空帮他们带了。
大娘各种嫌弃奶奶带的不好,我爸是老二,比大伯晚几年结婚。
听我妈说,生我哥的时候,爷爷奶奶一听是孙子很欢喜,赶紧送过去一碗鸡蛋。
后来轮到生我的时候,奶奶过去一看是个女孩,扭头就走了月子都没有照顾。
老妈说她生了我,第三天就下地自己煮饭了,爷爷奶奶从小也没有带我。
还是后来两岁多以后,爸妈需要出去干活,奶奶正好也需要照顾大伯家的女儿,才把我也强留在她们那里的。
北方的农村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小孩子平时出来吃饭,饿的时候就给你掰一点馒头吃。
其实爷爷奶奶还是比较偏心的,两个儿子每家生了一男一女,大姑姑结婚生了一个儿子。
过年的时候,4个孙子孙女,一人一元压岁钱,一个外孙子发了5元的压岁钱。
奶奶只心疼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家里不管是有钱还是有东西,每次大姑姑回娘家后。
走的时候,奶奶就偷偷摸摸的塞给她,而且每一次都送的老远。
小姑姑是一个比较实诚的人,到了她结婚以后,被大姑姑和奶奶扇风教唆。
嫁到了大姑姑的村子里,回娘家的时候,经常是两姐妹一起回来。
每次走的时候,奶奶就给大姑姑塞东西, 大姑姑都收下了。
可是小姑姑觉得,不应该要老人的东西 ,每次她都拒绝,还被奶奶和大姑嫌弃 她傻。
03.
那时候农村小孩上学,都是七八岁才去,在这之前,爷爷奶奶都很不待见我。
上了小学以后,中午放学都是回家吃饭,小孩都要帮妈妈烧柴火煮饭。
长时间耳濡目染下,我也早早的就学会了煮饭,农村平时吃的稀饭,馒头包子面条都不在话下。
每次蒸好馒头后,我都习惯性的,先拿两个给爷爷奶奶吃。
然后再回到家里,自己一家人开始吃饭,这个都是我们家的家风,从小已经习惯了。
而大伯家女儿上了学以后,就不怎么让他去爷爷奶奶那里了,回到家里有什么好吃的。
大娘都是关着大门,自己一家人吃,从别指望他们给爷爷奶奶送一点。
有时候有个什么矛盾,大娘总是说爷爷奶奶的不是,说他们偏心我家,和我家走的近。
还说分家的时候,给她分了一个有缺口的碗了,镰刀少给她分了一把了,老调重弹。
其实周边的人都知道,大娘是那种自私又小气的人,就是那种只能占便宜,吃不了亏的人。
平时只有她去吃别人家的东西,别人谁也别想,吃到她家什么东西。
后来爷爷奶奶老了,爷爷生病卧床了,需要两家儿子每月给粮食吃。
老妈总是我们家吃什么,给爷爷奶奶就会是一样的,总是选好的给她们。
而大娘总是好的留着自己吃,把那些黑的带康的面粉,拿给爷爷奶奶吃。
因为后来我会做家务,奶奶家厨房的活平时有空也是我干。
爷爷生病虽然躺在病床上好几年,但是心里也是跟明镜一样,知道谁究竟对他最好。
大伯有一个修车的手艺,常年在外面赚钱,被大娘挑唆的,从不给爷爷奶奶拿钱。
偶尔回来一次,也只是匆匆看一会就走了,留给爷爷奶奶的钱,都被大娘减半了。
几年的时间里,常年吃药每次犯病的时候,都是老爸拉着他去医院。
医药费也是我们家里出,那几年要负担爷爷的医药费,还要供哥哥上学,我们家过的简直是苦不堪言。
而大伯家的日子却过得非常好,大伯的儿子长大后,也学到了大伯的手艺。
会开车也会修车,平时别人建房,帮别人拉拉沙子水泥砖头之类的。
两个人每人每月,都有好几千的工资,不仅农村家里面建了房。
还到镇上面买地皮建了房,爷爷生命到最后的时候,经常给我老爸说,在父母面前吃的亏不叫亏。
当然老爸也从来没觉得,照顾自己的父母是吃亏,其实孝顺这两个字。
有的也只是嘴上说说,从不付出什么实际行动,而有的却是在日复一日的用心在做。
做老人的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哪个儿子善良,哪个儿子是靠不住的。
虽然都说要一碗水端平,即便老人对待两个儿子,态度都是一样的。
但是两个儿子,对待老人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所以老人无奈只能,跟着那个孝顺不太计较的儿子住。
你们身边有这样相同的现象吗?
作者:珍妮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