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言语尖刻,锋利如刀。他常去饭馆吃饭,很合他的胃口,他也算是一个美食家。不仅食不厌精,而且饭量惊人。有个边上的看客忍不住站在他饭桌的对面,目不转睛,看他面前小山一样的食物——
他却异常冷静,回敬了他一句:
“先生,你似乎对我的胃口感到吃惊。确实,我的饭量是你的三倍,但我的智慧也是你的三倍!”
那个看客无趣地背过脸去……
他也是一个吝啬鬼,冷漠无情。每次饭前,他总是把一枚金币放在自己面前的桌上,侍者以为照例,那是饭后要留给自己的小费,对他格外殷勤。但是,饭后,他却总是又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头也不抬地走开。如此几次,侍者终于忍不住失落之心,开口问他到底在做什么——
“我每天都在心里和那些军官打赌,只要他们哪天除了马呀、狗呀、女人呀之外,还能谈点别的话题,我就把这枚金币放进教堂的施舍箱里去。”他说。
是的,那原本横竖就没侍者的份!
他似乎还是一个被害妄想症患者。睡觉的时候把一只上膛的手枪放在枕下;理发的时候,为了避免刮脸刀割断他的喉咙,禁止理发师给他刮脸;他怕家里有小偷光顾,就煞费苦心,把钱东藏西藏,认为即使来了也找不到,为此他很得意;他甚至为了防止别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少钱,竟然用一般人不懂的外文来记账,又给屋里的贵重摆设贴上假的标签,他为此得意洋洋……
他也出于嫉妒,为了让对手蒙羞,故意给自己课堂的讲座起了一个颇为诱人的名字,并安排在同一时间讲授;但最后他还是失败了:他的听众寥寥无几,他不得不悻悻然落荒而逃……
他甚至与邻居搞不好关系,与一个女裁缝发生了纠纷,因为肢体冲突,他失手把对方推下楼梯而致终生残疾。为此,他吃了官司,并败诉,不得不按季度支付赔偿金一直到女裁缝死去……他得到死讯,吐了一口气:“恶妇死,重负释。”
他年轻的时候,面相英俊,衣着考究,颇受女性青睐。他一生保持活跃的性生活,但他对结婚不感兴趣。
他虽然有亲人也基本形同于无。他也没有朋友,如果说有,那就是他那只形影不离的卷毛狗,他对于它的热情和信任,显然超过了他周围所有的人。
他也没有明显的信仰,除了他自己所创立的学说和个人所秉持的理念。
罗素曾这样对他描述:“除了对动物仁慈以外,在他一生很难找到任何美德的痕迹。……他完全是自私的。很难相信,一个深信禁欲主义和知命忍从是美德的人,会从来也不打算在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信念。”
他的一生基本在孤独中度过,即使他的学说,在他活着的时候也并没有引起同代人的特别关注,一直到暮年才稍有起色。
但他的确是一个非凡的巨人——他的名字就叫:阿图尔·叔本华,在他死后数年,才逐渐享誉全球。
阿图尔·叔本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著述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等。他1860年9月21日逝世,享年72岁。
叔本华的独特性格也许与他从小的家庭和经历有很大关系,如果论私德,简直可以用“一无是处、惨不忍睹”来形容;
但是,性格与才能、与成就,终究是两回事,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简单如一的事情。所以,有时候,我们还真的不能够放任自我习惯的思维,以“当然”和机械的方法去推测、判断和丈量。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