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同言
我渐渐发现,人到中年以后,形同虚设的婚姻,比我想象中更多。
周国平曾经在书中写过:
如果我们把爱情理解为男女之间极其深笃的感情,那么就会看到,它绝不仅仅限于浪漫之情,还有别样的形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浪漫之情逐渐减弱。然而,倘若这一结合的质量是好的,就会有另一种感情渐渐生长起来。这种新的感情不如恋情那般热烈和迷狂,却有了恋情所不具备的很多因素,最主要的便是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互相的信任感、行为方式上的默契、深切的惦念还有今生今世的命运共同之感。
并且,周国平把这看作不属于血缘性质的亲情,认为这是爱情更为成熟的形态。
实际上,哪怕这样的关系,都有一个前提,包括前面那段话里,也提到过这需要“关系结合的质量是好的”,只有在这个前提成立后,婚姻最终的形态才能在原本的浪漫之情上,得到另外一种升华。
此时的两个人,不光是彼此相爱的,并且已经离不开对方。
但回到现实生活的话,其实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大家对于婚姻,都不会有着过于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不会坐在一起对这段关系进行及时的复盘和揣摩,大家都是以随意的心态,继续推动着婚姻关系的前行。
而此时的话,生活基本是被柴米油盐装满,所谓的浪漫,自然也会在这样的模式下,渐渐变得可能都想不起来。
于是,有些人的心,是越走越远的。
并且,这和年龄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年龄越是增长,彼此可能越是陌生,甚至我见过有的夫妻,逐渐彼此产生了厌恶之情。
但此时的两个人,如果早已过得如此不好,能够及时分开吗?说个实在话,这也需要勇气,因为婚姻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利益,孩子,共同的朋友关系等等,如果此时离婚的话,必须要和自己早已习惯的生活做切割。
这其实蛮难的,需要的勇气也很巨大,并且还需要个人具备一定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对于女人来说,更多是指离开了对方,你要有能够独立生活的各种资本,不光是在经济上,还有心理上。
正是因为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所以很多人也就这样将就着过了。
然而,感情也回不去最初,于是大家不光是在心理上越走越远,包括行为上也在不断践行着自己的真实心态。
人到中年,很多夫妻为什么都过着“禁欲”的生活?
这个问题,曾经有两个过来人都给我说过答案。
她们的年龄都是46岁,和老公早已分居多年,一个是因为彼此早就没感情了,主要是她的老公前些年的时候背叛过家庭,信任被打破了,便再也无法复原。
而她的老公,当时不愿意离婚,她考虑到现实的种种因素,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只是从此以后,他们之间也就疏离起来。
她只在意两件事:第一,老公对孩子好不好。她老公的确是个对孩子比较负责的人,当年这一点成为她不离婚很大的筹码,她不想孩子在单亲家庭里面长大;
第二,老公每个月的工资是否交给她。这一点,她的老公也做到了,于是她也就继续维持着这段关系。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离了找的人肯定没有他对孩子好,对方也不一定真的对婚姻有多忠诚。
反正她看得比较淡了,也不怎么把目光放在婚姻里,而是更多专注于自身,整个人的状态倒也不错。
而第二个女人和老公分居,纯粹就是她岁数开始大一点后,整个人睡眠质量比较不好,而她的老公睡觉打呼的声音很大,于是两个人就分开睡了,这一分开就是多年。原本他们就是相亲结婚,从没有过热恋期,彼此倒也习惯。
她自己都调侃,他们现在就像是合租的室友,她和老公的相处基本也是如此。
你要说完全不好吧,也不是,很多时候两个人还是能够说说笑笑,但你要说多亲密的话更不是。
她有很多事宁愿和自己的朋友倾诉,都不会和老公讲。她的老公也不感兴趣,反正不管她说什么,她的老公基本都不会怎么回应,有时简单回答一两句,有时直接装作没听到。
她认为老公只对钓鱼感兴趣。
婚姻走到这一步,她没感觉有什么不妥,因为自己也不再是恋爱脑的年纪,她的整个心思基本都在两个孩子身上,只要孩子们好她就心满意足。
至于老公的话,她没有抱着过多的期望,只是与此同时,也习惯了身边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而已。
当然,这两个过来人的分居原因,只代表着其中的一部分人,现实可能具有更多不同的形成因素。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婚姻里,有着一些避不开的问题,有些人能够不断去解决问题,而有些人只会不断堆积,甚至是加重问题。
有多少人到中年的夫妻,感情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年岁中,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相伴多年,而陌生则是因为彼此都不再真的交心,但因为牵扯着诸多共同的利益,两个人都没有选择结束这段关系。
说句现实的话,每个人的追求和选择都不一样。此时作为外人,可能有的人认为与其如此,倒不如彻底及时止损,人这一辈子,总该为自己活一次,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你的追求不代表别人的追求,你的底气也不代表别人的底气,有人不愿意委屈自己,但也有人不认为这是委屈,因为换种方式可能更委屈。
所以,说到底不过都是个人的选择,也要承担选择下相应的结果和生活而已。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但无关风月。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