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护士收养10岁男孩,12年后生父上门,他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

2025年04月08日04:32:03 情感 1474

她19岁,他10岁。

她是护士,他是本该出院的男孩。

一场命运的偶遇,让两人开始了一段无血缘却胜似母子亲情的感人故事。

直到12年后,小男孩的亲生父亲突然找上门,面对父亲,他提出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请求。

护士听到这话惊愕不已,久久才缓过神……

这不是电视剧,而是真实发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故事。


被父母抛弃

1989年,已经进入深秋的齐齐哈尔有了冬天的寒意。

医院走廊的长椅上,一个穿着病号服的小男孩,他背着书包,神情有些紧张。

19岁女护士收养10岁男孩,12年后生父上门,他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 - 天天要闻

李晶莉,当时她19岁,医院的实习护士,查房路过时注意到了他。

你不是昨天就出院了吗怎么还在这儿?”

男孩怯怯地回答:“我爸妈没来接我……我怕住一天多花一天钱。”

李晶莉见小男孩可怜巴巴的模样,顿时怜悯之心涌了上来。

她没有犹豫,自掏腰包替他结了费,还决定亲自送他回家。

可当自行车穿越城乡结合部,停在他说的“家门口”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栋紧锁的破房子

周围人都说:“这家人早搬走了。”

她陪他等到夜深,始终无人归来。


“弟弟”成“儿子”

那天晚上,李晶莉将他带回了家。

母亲煮了面,找出她小时候的旧衣服。那晚,男孩睡在她的床上,睡得异常安稳。

她本以为很快可以找到孩子的父母,然而,他多次寻找无果,怎么也联系不上孩子的父母。

19岁女护士收养10岁男孩,12年后生父上门,他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 - 天天要闻

无奈,她只得选择报警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想要找一个人难度不小。

期间,她接过一个陌生来电,只是电话很快就断了。

她断定那人肯定是小男孩亲人,想不到家人如此绝情,李晶莉做了一个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从那天起,他叫她“姐姐”,叫李母“妈妈”。


从未放弃

五年后,李晶莉的母亲因病离世。

24岁的她,已独自照顾男孩五年。

生活本就不易,亲戚劝她:

小莉,你太傻了,这孩子和你非亲非故,还是别养了,送福利院吧。你还年轻,别毁了自己……”

19岁女护士收养10岁男孩,12年后生父上门,他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 - 天天要闻

但她很固执:“他已经是我的家人。”

为了赚钱,她拼命工作,孩子很懂事,经常帮她做家务,有时候还去打零工帮她节省开销。

时间飞速流逝,姐弟俩的关系越来越好,李晶莉看着“弟弟”长大懂事了,她打心眼里高兴。

可命运再次捉弄她,1994年,她被查出宫颈癌,手术切除了子宫

男友得知后提出分手:“我不想跟你一起照顾这个别人的孩子’。”

那一刻,她伤心欲绝,不过她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

孩子很懂事,为了省钱,经常饿肚子。1996年,他因严重贫血在课堂晕倒

在病房外守了一夜的李晶莉,手一直在发抖。


一个“感恩的决定”

康复后,男孩突然跟她说:

姐姐,等我长大,娶你,好不好?”

他以为这是回报她的方式。

19岁女护士收养10岁男孩,12年后生父上门,他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 - 天天要闻

李晶莉听后震惊了,严词拒绝:“你是我弟弟,我不希望你把恩情误认为爱情。”

她甚至搬离原本住处,与他保持距离。

她知道,那是一个青春期少年在缺爱中的情感错位,所以她不得不这样做。

2000年深秋,门铃响起。

一个陌生中年男人站在门口,自称是姜玉志(男孩)的亲生父亲姜延波。

他说:“12年前我因为婚变、打架逃亡去了新疆。这些年我一直在找他。现在我有稳定的生活,开了厂,想带他回去,也感谢你对他的养育。”

他带来了补偿金,但姜玉志拒绝了。

他说:“你想还这个恩情?那你就娶我姐。”


完整的家

这句话一出口,李晶莉愣住了。

姜延波也愣住了。

他比她年长14岁,她病后已无法生育,两人没有任何情感基础

19岁女护士收养10岁男孩,12年后生父上门,他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 - 天天要闻

可接下来的日子里,让姜延波心里有了决断。

生活虽然很平凡却不失温馨,一段时间相处后,两人渐渐发现,对彼此竟然有了感情。

2001年春天,他们举行了一场朴素的婚礼

李晶莉穿着母亲留下的青花旗袍,嫁给了那个曾经逃避过责任、但如今愿意补偿一切的男人。

他们带着姜玉志一起,搬去了新疆。

李晶莉在医院继续当护士,姜延波经营毛衣厂,姜玉志上了技校,学电焊。

这一家人,终于圆满。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比电视剧还动人的故事。

一个女孩,在最花样的年华,因为内心深处的善良,她背负世人的不解救了一个孩子

19岁女护士收养10岁男孩,12年后生父上门,他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 - 天天要闻

也因为这份善良,最终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不仅如此,李晶莉不是孩子的母亲,却用真诚的爱,扮演了母亲的角色。

这份爱,让人感动。

而那个曾经逃避责任的父亲,也最终选择用行动担当,去还上那份迟来的责任。

我们总说“血浓于水”,但有时候,情更浓。

愿你我都能在世界的冷漠里,守住那一点点温暖。

愿好人有好报,愿付出终被回应。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