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2022年08月20日22:52:22 情感 1640

在一次交流会上,作家古典问了在座所有人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手拿一个水杯,他下一步最好的选择是做什么?


有人说应该去装水;

有人说应该去分享给别人;

有人说应该分析一下怎么用最好的方式利用水。


而古典却微微一笑:


“一个人手里拿着水杯,他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水杯没有必然关系。”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水杯。


那就是我们不易察觉,又极易犯下的思维陷阱。


它们就像一道无形之墙,阻碍了原本思维的畅通,让你看不清内心。


因此,不断升级认知,打破思维壁垒,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里,古典就点出了三条生活中常见的思维陷阱,并给出转变心智的方法。


读懂这几点,你的人生或许会通畅许多。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拆掉“稳定”之墙,拒做安全感的奴隶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继续深造可以让我的履历更漂亮,提高就业竞争力,但是现在做同样选择的人太多,我考上的几率太低了。”


“大城市的就业岗位广,发展机会多,但是我怎么努力也安不起家,去了也迟早要回老家。”


“最近有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可是我能力一般、要新学的东西也很多,我一定做好不好。”


有以上这些想法的人,其实往往都是被安全感囚禁的人。


他们习惯用一个“是的,但是……”的口头禅,给思维设下各种限制,把自己封锁在狭小的成长空间里,害怕改变,拒绝尝试,最终沦为安全感的奴隶。


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就讲述了一个关于“安全感”的故事:


以奶酪为食的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在某一天发现他们的奶酪不见后,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嗅嗅反应敏锐,迅速做出思维转变,接受奶酪不见了的事实;


匆匆立马行动,出发寻找新奶酪;


哼哼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极后,也开始慢慢转变思想,接受现实和积极行动;


唧唧则是永远陷入在“奶酪不见了”的悲伤中,自怨自艾、萎靡不振。


故事里的这个“奶酪”,隐喻的其实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某种东西:


比如个人的竞争力、职场的变现力,被爱的幸福感等等。


当我们发现它们消失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而沦为安全感奴隶的人,就会像唧唧一样,不愿接受,不敢改变,画地为牢,圈锁自己。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猎豹移动CEO傅盛说得好:


我认为安全感的本质不是你真的安全,而是你不害怕危险,敢于面对困难。


有时候,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内心的恐惧。


往往只要你迈出小小的第一步,就会发现:


事情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困难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大。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里,唯有不断更新、持续学习,才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


本书已在樊登读书APP上线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免费收听整本!

仅限7天!

(领取时间:8月19日至8月31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拆掉“畏惧”之墙,莫成“没兴趣”的弱者


你是否曾经因为犹豫、纠结错过很好的机会?


或许是一份难得的感情、一个突破自己的挑战;


又或许是一个能够让生活跟现在截然不同的选择。


时过境迁再想起,只能用“不感兴趣”“没有缘分”来安慰自己。


《人生第一次》里有句话我很喜欢:“只有当你再也不想尝试了,你才算失败。”


很多人常常把失败归结于自己不擅长,但其实真正的失败其实是害怕失败,比如假装自己没兴趣而拒绝尝试。


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她先是给学生们看一个非常有趣的黑洞科普视频,绝大多数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接着,她又让学生读一篇很难的黑洞科学文章。


结果许多原本宣称自己对黑洞感兴趣的学生,立马改口说自己没兴趣了。


其实,这正是大部分人都会存在的畏惧心理:


我们常常在一开始对某种事物表露出兴趣,可一旦发现需要耗费精力去学习研究时,就会以“没兴趣”来推脱,不愿尝试,拒绝挑战。


《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上说:


当一个人面对新事物觉得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漠不关心。


你有没有对某种事物说“没兴趣”的时候?


如果有,那请你认真地提问自己的心:“我是真的没兴趣,还是我害怕失败?”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里任小天,喜欢天文,却被爸爸逼着练钢琴。


学琴八年的他,心里对天文的热爱与好奇,却从不消减。


于是,爸爸提出一个要求:如果他参加钢琴比赛能进入决赛的话,就同意他不再练琴。


最终,任小天不仅获得比赛一等奖,还拿到高等音乐学府的录取通知书。


可即便获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他对钢琴依旧没有半分兴趣,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研究天文。


也就是说,当一项事物让你荣誉加身,可你依旧喜欢不来,这种情况才是真的“没兴趣”。


作家李尚龙做过这样的总结:


失败的痛苦远远不如怯懦的痛苦,怯懦带来的痛苦是持续的,而失败带来的痛苦会随着反思和解决问题而消失。


生活里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不敢开始的懦弱。


人生不过短短三万多天。


任何事情,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你只有行动起来,想要的生活才会奔你而来。


本书已在樊登读书APP上线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免费收听整本!

仅限7天!

(领取时间:8月19日至8月31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拆掉“迷茫”之墙,慎选“有意义”的人生


古典老师在做职业咨询的时候,经常被问到这些问题:


“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我能热爱一生的事?”

“什么是我最独特的天赋和热情?”


而他的回答是:“就从做点你觉得有意思的事开始吧!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为什么不是做有意义的事呢?


心理学中提到,人有“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我们因为喜欢,才去做一件事;


外在动机,则是我们会因为某个外在原因,而去做出某个行为。


有意义的事对你来说,一定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你喜欢、乐意的。


而当你去做内心感兴趣的事,你的学习主动性会更强,行动阻力会更小,那么最终的效果自然会更佳。


胡适先生在赴美留学之前,哥哥极力要他学铁路。


可当时,年轻的胡适对路矿这方面并不感兴趣,他喜欢与朋友们讨论文学问题。


但为了不辜负兄长的期望,他最后妥协,决定选读既能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又能报国的农科。


直到有一次,老师要求他们做苹果分类的作业。


美国同学都是农家子弟,对于苹果的普通名称一看便知,所以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而胡适跟另一个中国学生,花了两小时半,只分类了二十个苹果,而且大部分是错的。


那天晚上,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我花了两小时半的时间,究竟是在干什么?中国连苹果种子都没有,我学它什么用处?自己的性情不相近,干吗学这个?”


思虑再三,胡适决定抛弃这种带着他人期望的,有意义的人生,而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余生。


不久,他便离开农科,转而投向自己喜爱的文学领域,并最终取得了非凡成就。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周国平说: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学习也好、工作也罢,热情永远是人生最好的助推剂。


人生在世,要么去抛开一切束缚,做你真正喜欢的事。


要么就要学会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中,不断发现热爱和乐趣。


唯有如此,才不会在日复一日煎熬和懊丧中丧失热忱、停止生长。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层次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古典老师说:


“对于个人发展的差异之问,在这个阶段,我会说,看清人生真相,做聪明的努力,为自己负全责。”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知不觉地形成自己的底层思维。


但过去阶段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用于当下的你。


正如我们不能用学生时代的思维来适应职场生活,也无法用20+的人生经验来指导30+、40+的自己。


跳出现有的认知框架,不断打破思维的局限,才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点个“在看”,与大家共勉。


作者 | 胖妞不爱动,一个身体安于小城,思想却不愿受限的广东姑娘。爱好读书写作,追求终身成长。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 胖妞不爱动 樊登读书 2022-08-20 17:55 发表于上海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决定不再探究,他是为何要提出分手的 - 天天要闻

我决定不再探究,他是为何要提出分手的

电视剧《你是我的荣耀》中有这样的一幕。乔晶晶第一次对于途表白的时候,被于途拒绝了,她不甘心,和于途问原因,于途说想找一个以后可以和自己一起努力的人。第二次,两人又有了接触的机会,在慢慢接触中,互相知道了彼此的心意。于是乔晶晶不想错过,又一次
别再惯着一个男人了,你越包容,越顺从,他越不珍惜 - 天天要闻

别再惯着一个男人了,你越包容,越顺从,他越不珍惜

你是如何看待爱情的?是不是以为,只要你顺从对方,包容对方,纵容对方,对方就会一直爱着你。即便不够爱,也不会和你分开,因为你能给予的别人都给予不了。可现实却恰恰相反。你越是惯着一个男人,你约会时包容,你越是顺从,他越不珍惜,也越不爱你。
女人一旦自由起来,真没男人什么事儿! - 天天要闻

女人一旦自由起来,真没男人什么事儿!

[微风]这个五一,我回老家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一个人回去的,老公和儿子留在苏州,和公公婆婆一起过节。因为我没有提前买火车票,一直到五一那天早上,我才开始刷票,因为路程近,还是能捡漏到几张票的。最后我顺利买了一张高铁一等座。
人到60岁后,最惜命的活法,其实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人到60岁后,最惜命的活法,其实很简单

人到六十,岁月将我们磨砺得愈发温润。走过风风雨雨,终于明白,命这东西,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手里的那一把琴弦。该紧的时候紧一紧,该松的时候就让它慢慢弹奏。许多年轻时似乎重要得不得了的事,到头来也不过是云烟散去,连个回音都不剩。
结婚后,工资该不该交给老婆?这是我听过最现实的答案 - 天天要闻

结婚后,工资该不该交给老婆?这是我听过最现实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里头,说起工资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关系慢慢就疏远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诚对待,家里头的日子越过越和美。工资怎么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个影响夫妻关系的关键事。古人讲:“夫妻齐心,其利断金。”结婚之后,工资到底咋分配,每个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 - 天天要闻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着眼前那点好处;可有的人,却把心思花在修养人品上,想着长远的事。人品,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载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01:善良是智慧的体现,智者心怀善念当善良成为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智慧也就
别叫老公“亲爱的”了,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 天天要闻

别叫老公“亲爱的”了,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亲密关系里面,称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称呼,会拨打男人的心房,让他对你产生不一样的情愫。女人在爱情里面,真的别太老实了,你越有点情趣,男人才会越爱你。别再叫老公“亲爱的”了,太俗气,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惊人的感情铁律:中年男女暧昧,最大的问题只有这2个 - 天天要闻

惊人的感情铁律:中年男女暧昧,最大的问题只有这2个

如果一个人无法压制自己的欲望,没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绪,荷尔蒙操纵行为,而非回归理性本身;那么TA在感情里每个关键节点的选择,都会影响自己接下来几年的势。看过一组数据:有超过60%的夫妻,在30岁之后,对婚姻的满意度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