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难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2022年08月18日06:09:18 情感 1135

1、如果你的内心深处有对金钱和有钱人的贬低,认为金钱是肮脏的,有钱人道德是有问题的,那么你的潜意识就让你远离金钱和有钱人,外在的表现就是你赚不到钱。


2、缺爱的人,他们和小时候和父母等大人相处的时候,没有得到爱,长大了他们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他们也会去重复一样的关系模式,结果就是他们依然得不到爱,这就是心理上的强迫性重复。


3、有些人他们对吃苦有“成瘾性”,他们觉得吃苦是高尚的,而让自己轻松,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幸福,就会受到惩罚,因此他们就会给自己找苦吃。


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金钱容易流向不缺钱的人,爱容易流向不缺爱的人,苦难容易流向能吃苦的人。


这个现象可以有很多的解释角度,但咱们今天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用心理学的视角看一些心理和行为,让我们活得更好,这是我们要做的。


1、心理学解释为什么金钱容易流向不缺钱的人

所谓的不缺钱的人,其实他们是和金钱建立了健康关系的一些人,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们没有贬低金钱。


在我们心理咨询,以及我们的心理学训练营的学员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他们会对金钱和有钱人进行贬低。


比如有个学员说,他小的时候,他们的邻居是做生意的,他们家穷,而邻居家比较富有,但是父亲经常贬低他们,说他们生意人就是贪图便宜,为人贪婪,不安分种庄稼,就是懒人,不要和他们家的孩子一起玩。


慢慢的,他有一种观念,就是金钱是肮脏的,有钱人是道德不好的,他们只会贪图享乐,可以看出来,这个来访者通过贬低金钱和有钱人获得了道德上的优越感。


那他的潜意识为了让他继续保持道德优越感就会抑制他赚钱的能力,让他远离金钱和有钱人,这样他就可以不用成为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自己讨厌的那类人了。


2、心理学解释为什么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关系模式,童年不幸福的人,他和父母等大人,打交道时候,是没有得到足够爱的。


那长大后,在和他人打交道的时候,他们依然会沿用小时候和父母等大人打交道的方式,那这个方式依然会是缺爱的,这就是如同走同一条路,走向的结果是一样的。


其实这个解释最贴近的一个词语叫做“移情”,就是你把和父母相处的经验带来了现在,你只会僵硬和用原来的那一套和其他人相处,为了使用这个模式,你会诱导别人像父母一样对待你。


比如下面这个心理咨询中的案例:


来访者张敏(化名),她有过好几次失败的感情,她说她总是得不到真情,总是得不到爱,为此她认为男人都是坏的,自己是命苦的。


张敏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忽视她,贬低她,后来还把她寄养在了亲戚家,可以说她是非常缺爱的,所以她小就敏感、压抑,还学会了讨好。


长大后在情感关系中,她在和自己的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她不相信对方会爱自己,于是她敏感地去找蛛丝马迹,去验证对方不爱自己, 她压抑自己,去顺从男朋友,每次都会失望。


在这个关系中,他有一个操作就是诱导对方,你不爱我,你肯定不爱我,我就知道你不爱我,这就像一个“圈”,使劲往对方身上套,一次没有套中,就多套几次,对方招架不住这样试探,就承认了,我就是不爱你,好了,她成功了。


结果就是她的她的每一段感情,她都验证了,得出来一个结论就是对方不爱自己,这心理学上叫做投射性认同,就是你投射给我一个特点的反应,我认同了,当然可以解释为你诱导我,对你的反应做出特别的反应。


对于缺爱的人而言,就是他会诱导别人,以缺爱的方式对待他,所以缺爱的人得不到爱,心理学原因就在这里。


3、心理学解释为什么苦难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有个学员说,他现在觉得他们家人老是快乐不起来,老是把生活过得很苦涩,明明不用那么辛苦,但是就是要搞得很辛苦,然后自我感动。


这个学员说得很对,确实有这样的很多人,潜意识里他们是喜欢吃苦的,因为吃苦可以给他们一种高尚的感觉,而不吃苦,去办成一件事,让他们会有一种投机取巧,走捷径,只知道享乐,是一种堕落的感觉。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那就是潜意识里他有一种自我预言,我每做一件事,必须要吃一定数量的苦,经受一定数量的挫折,我才能做成功,这成为了一种强迫性重复。

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难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 天天要闻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对“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难流向了能吃苦的人”的心理学论述,下面我们再简单总结一下。


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困难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1、金钱容易流向不缺钱的人,是因为不缺钱的人他们不轻易贬低金钱和有钱人,意识上很多人爱钱,但是内心深处呢?可不一定,提到金钱和有钱人,你对他们是怎么样评判的,你可以想一想。


2、缺爱的人,他们和别人打交道的方式是有问题的,这个有问题的方式是让他们很难得到爱的,所以问题出在他们的人际关系模式上。


3、在有些人心中,享受快乐是让自己不安的,而吃苦的时候,会心安理得,还会有某种程度的道德优越感,所以他们就会去找苦吃。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媳妇狠心撇下三姐弟离家,男子气愤之下引发脑梗,姐弟三人抓阄决定命运 - 天天要闻

媳妇狠心撇下三姐弟离家,男子气愤之下引发脑梗,姐弟三人抓阄决定命运

“爸爸不会又被赶回来吧?上次那人说的可难听了。”姐弟三人干活时说起了悄悄话。家里已经快到了无米下炊的地步,三姐弟自发地担心起了未来的日子。“听奶奶说爸爸天生脑血管狭窄,年纪越大越容易出血”“上次把我吓坏了,要是万一抢救不及时,我们就再也看不见爸爸了”姐弟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爸爸的病情,生在这样的...
有人给52岁单身的堂哥介绍女朋友,家人却劝他还不如单身到底 - 天天要闻

有人给52岁单身的堂哥介绍女朋友,家人却劝他还不如单身到底

迟来的春天"杨建国相亲成功啦!"厂区大喇叭里播出这则消息时,我正推着二八大杠往家走,不由得停下脚步,心里五味杂陈。那刺耳的广播声传得老远,引得路过的工友们纷纷朝我投来好奇的目光。"老赵,你堂哥终于舍得娶媳妇啦?"车间的王师傅扯着嗓门喊道。我
姑姑葬礼刚结束,她儿子就找到表姐:我妈给你的20万快点给我 - 天天要闻

姑姑葬礼刚结束,她儿子就找到表姐:我妈给你的20万快点给我

姑姑的遗愿"冯表哥,我妈临走前给你的二十万,你得还给我,那是我的遗产。"姑姑的骨灰盒还热着,张明华就站在我面前,眼里只有钱。我一时语塞,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样子,心里又酸又涩。我叫冯长河,今年四十有五,在县里一所中学教书。已是小有名气的语文组组
爱上一个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结局,往往指这些 - 天天要闻

爱上一个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结局,往往指这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们偶尔会误入复杂的境地。爱上有家庭的人,内心纠结与挣扎丛生。不少人在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为能坚守出别样美好,却不知这常是布满荆棘的迷途。其实,这份爱看似热烈,却可能不经意间灼伤自己与
因果定律:人生的恶果,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 天天要闻

因果定律:人生的恶果,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老子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们日常行事时,常因冲动或欲望,做出损人利己之事。可他们没意识到,这背后藏着因果关联。我们总觉得自己行为,不会有严重后果,可事实并非如此。世间万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与人相处时,在这些情况下,要学会“装傻” - 天天要闻

与人相处时,在这些情况下,要学会“装傻”

人们常说:“难得糊涂。”在人际交往里,不少人一门心思事事精明,处处显摆自己聪明。但其实,真正的智慧,并非锋芒毕露,而是懂得适时“装傻”要是。一门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较真,往往会把自己拖进没必要的纷争和困扰中。“装傻”就像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
请记住,以下这些事是躲不过的,要学会勇敢面对 - 天天要闻

请记住,以下这些事是躲不过的,要学会勇敢面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总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困境紧紧相随。要是总选择躲避,那些问题就会像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将自己吞没。这些躲不过的事,就像横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关系中如果出现这些冷漠反应,要学会自我保护 - 天天要闻

关系中如果出现这些冷漠反应,要学会自我保护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人与人相处时,一些冷漠反应,正悄悄啃噬着关系的美好。很多人在关系里,面对冷漠行为,选择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并非总能改善关系。有时,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