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5%的改变——这才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2022年07月16日09:56:13 情感 1338

“改变”5%的改变——这才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 天天要闻

昨晚,进入古典老师的直播间,听他和李松蔚老师的对话,感觉很有收获。

这是一场关于“改变”的对话。

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出改变?

怎样才是改变的正确“姿势”?

在这里提炼出自己的三点学习收获,和大家分享。


第一,从5%的改变开始

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或者是想要让自己更好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做出重大的改变,结果往往是功亏一篑,难以坚持。

比如,你想要坚持写作,有了这个改变的念头之后,你就希望每天都能够写出一篇文章,发表出来。可是以前数月都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上来就想每天都写出一篇来,这样的改变未必有些太大了。

最好的方式,不是每天要写出一篇文章,而是每天想让自己能够坐在电脑前,打开屏幕,敲击键盘,写出第一个字就好。

如此,坚持一周,看看自己有什么改变。在此基础上,再做出5%的改变。降低难度,是改变能够坚持下去的核心要旨。

比如,你想要用自己的生涯咨询技能,获得每年数十万的收入,而目前的自己可能连一分钱还没有开始赚到呢。最好的方式,不是让自己一口吃个胖子,而是从眼下开始,从能够挣到10块钱,1块钱开始。让自己的攀登,循阶而上,而不是要跨度太大,以致于失败后怀疑人生。

假如你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以前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现在想要每天早上6点起床。突然从一个状态,改变到另一个状态,跨度有些大,打破了人生的平稳性。即使你能够坚持2天,靠着一时的心血来潮,但是也无法坚持长久,最终还是会放弃。

比较可行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先定个6点的闹铃,让自己在那个时间醒来,至于起不起床都无所谓,只有你能够在6点钟醒来,哪怕你关掉闹钟接着睡,也都是可以的。坚持1周,看看有什么改变,随后再慢慢地调整,比如坐起来,比如起来刷牙,洗脸,比如接着就是读书学习。

这就像是自己以前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从2013年开始,希望用自己的电脑和纸笔,记录自己的想法。起初在从本子上只能写几行字,到现在每天很自然地坐在电脑前能够敲出几千字的内容,这本身就是逐渐改变的结果,

为什么每次只能改变一点点呢?从心理学上讲,如果我们总是想让自己有巨大的改变,潜意识中其实是对自己目前的自己无法接纳的,是认为自己不够好的,不够完美的,充满了对自己的评判和自责。当我们以这样的观点看待自己的时候,就设置了改变的阻力。

“宇宙中,最强大的话语,是你对自己说的话”,对自己消极的评价,会阻碍改变;积极的评价,才能带来有益的改变。就像是开车时,我们一脚踩着刹车,一脚踩着油门,让自己处于能量的空耗状态,却在原地寸步难行。接纳自己95%的不完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那5%的改变,才会更有可能。


第二,接纳而后改变

在连线中,古典老师问了李松蔚老师一个问题:“假如,不知道什么原因,你一定要去一个荒岛上待3年,而且只能带一本书,那你会带哪一本?”古典其实想让李松蔚推荐一本他最喜欢的书,但是没想到他的回答更妙:“因为这是一个假设的问题,我就用一个假设来回答,如果我要去一个荒岛待3年,我会带上一本造船的书,让自己造出一条船来,离开那个荒岛。这是我平时思考问题,最常用的思维方式。”这是我听到过的最有力量的回答。

接纳目前的处境,无论好坏,我都会用行动让接下来的自己更好。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思维方式,是运作我们生命的最精妙的底层操作系统,是在驾驶中,让自己松开“自我评判,抱怨,指责”的“刹车”,只踩“油门”前进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目前收入不高,工作上也不如意——好吧,先接纳命运带来的这一切,或者是接纳由于自己之前的各种选择,导致的这一切,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今天开始,从当下开始,做出些什么来改变这样的状况。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或者不够帅,太胖,或者太瘦——这都无所谓,先接纳当下的自我,认清这就是目前真实的自我。抱怨,也无法让自己返回胎中,重新再出世为人。立足于目前的自我,想办法能够做出哪些改变。

比如,我可以通过手机美颜,让自己在照片和视频中看起来更美、更瘦;我可以赚到足够的钱,去做整容手术,人工变美。或者,干脆以这样的不完美坦然示人,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型。

总之,将自己的目光从对过去的悔恨,对当下的不满中转移,聚焦到未来自己想要达成的结果上。如此以来,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浮现出来。

接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许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此,在咨询中,我们总是会带领来访者,重新认识当下遇到的挑战,换一种角度,先看到不同的风景,而后再寻求改变。

如果来访者感觉经受了挫败——我们会问:“这样的一次经历,让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的经验,如何在未来帮你提升成功的几率?”

如果来访者带着焦虑的情绪——我们会说:“这样的焦虑,你觉得它想要向你传递什么正面的信息?”

立足于当下,才能开启美好的未来。立足当下,不仅要认清当下的现状,更重要的是接纳当下这个“不完美”的自己,这才是改变的基点。


第三,做好生涯“摆渡人”

这一点,关于咨询师心态的改变。

咨询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在对话中,有一个比喻让我记忆深刻,老师讲到,后现代主义的流派的观点认为,来访者就像是此时来到了一条河流面前,被挡在这里,无法渡过。

咨询师,就是在此时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和他一起造船渡河的“摆渡人”。渡河之前,渡河之后,他都可以很好地前行,只不过是在这个当下遇到了阻碍而已。

咨询师,不是什么大师、专家,而是这个时间点,恰好出现,帮他走过一程的人。而来访者才是他们生命的专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他在完成自己的生命旅程。

咨询师,要放低对自己的期待,要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角色,这样才不会高高在上,才能修炼出咨询师的“超然”。没有过高的位置“优势”,没有过多的心理“期待”,咨询中才更容易进入客观、中立、不评判的“位置”,保持“悬浮注意”的状态,让咨询的效果达到最佳。


改变,也是一种艺术。“断崖式”改变,或许只会无果而终;“渐进式”改变,才会更加长久和稳定。无论怎样的改变,想和自己和解,和当下和解,松掉“刹车”,才会避免无谓的能量损耗,让自己这辆车轻踩油门,就可以自在前行。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闻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澜一起吃饭,问他:“你会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问:“我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东西!”看样子蔡澜跟太太的婚姻是开放型的,太太方琼文职业是电影监制,也是个独立大女主的样子,所以两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闻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海浦东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后,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闺蜜陈女士有了婚外情,并多次大额转账给陈女士。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事件登上热搜2024年7月,62岁的胥女士和67岁的沈先生离婚,结束了35年婚姻。离婚后,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