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对于被催婚的年轻人来说,回家的脚歩是不轻松的,近乡心更怯,这是他们的普遍心情。年年催,只能催来无耐的敷衍,因为他们的心里话又能和谁说呢?
年年完不成父母的任务,可能原因很多,但这些原因大都能改变的,最难改变的是现在"婚事"如大山一样重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又很难说出口。父母听到的只能是敷衍的话,这一切可能全然不知。
其时两代人的"婚事"的观念、环境不一样了。下面就从我平民的角度比较一下两代人"婚事"的变化:
(1).婚事由过去的过门槛,到现在的爬高山
我对过去的"婚事"有着很深的印象,我家兄弟四个,年龄差不了几岁,一旦进入了婚龄,那是接二连三的门槛。
那时,还是在大集体时期,农村的生活是很艰难的,吃饭都成问题,置办婚事只能靠借了。我现在还依然记得那时母亲的愁容。我算了一下,还完了上一个结婚的帐,刚好又下一个结婚。即使这样,一般几个孩子的家庭十年、八年的就能完成任务。但相比现在,一个孩子的婚事,就可能终其大半生。
我说那个时候的婚事,就如跨门槛,艰难两年,跨过去就是了。现在的婚事,尤如开始了爬山,不是能一歩跨过的。那么现在婚事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对美好的事情,谁不渴望?但当这种喝望很难变现的时候,可能就选择了逃避,这可能是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吧。
(2).以前的父母若比渔公,而现在的父母如同愚公
以前的婚事,跨过去后,父母如同渔公可以打打鱼,晒晒网,歇息一下。而现在父母,尤如愚公每天要挖山不止。父母为了孩子,即是终其一生,也无怨无悔。但这一切,在孩子的心里,是酸楚的。
在孩子的心里,最不希望看到愚公式的父母,最想看到父母象渔公样的逍遥生活,所以在面对婚事这座大山的时候,无可奈何的选择了逃避。
鉴于目前的这种局面,我谈一下我个人对此破局的思考:
(1).把初次工作、事业选在成本价值比最低的地方。前些年的城市梦,现在开始慢慢的改变了。随着我国交通、物流,互联网、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事业观、价值观也开始了变化。城市不再是青年学生事业选择的唯一目的地。反之,闲置的乡村,独特的资源有更多的机会。看看这几年创业成功的网红,不都是在农村吗?
对自已的特长、核心竞争力要有切合实际的评价,再同生活成本相比,看适合在哪里发展。盲目的追风城市梦,只能伤痕累累。
(2).把平凡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色彩。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看看这些年的荣誉殿堂,有走进北大课堂的保安,也有泥瓦匠、电焊工在世界技能大会上的夺冠。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专注,成就一定会精彩。有了梧桐树,就会招来金凤凰。
(3).把家安在快乐的地方。如果生活沉重的如大山,那就无快乐可言。要量力而行,把家安在生活轻松的地方,这样家才是爱的港湾,快乐的乐园。
(4).不迫风不攀比,我的生活我做主。人生是踏实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别人的表演,即使这一刻获得了掌声,这掌声也会很快消失。为了一时的虚荣,可能要付出很长时间的痛苦。车追好的,房子追大的,婚礼追豪华的,这一切重要吗?当宴会散去时,这一切人们很快忘记。要想持续获的掌声,那应该是人生的高度。
这些不成熟的看法,只是我个人的思考,能起个抛砖引玉作用,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