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高贵的人,不太合群,享受孤独

2021年10月02日20:21:10 情感 1555

01

大学教师陈果说过:“真实是最高的高贵,美只有真假之分,以真为美。”

可是,什么是高贵?

大部分的人以为,一个人特别优秀,走到哪里,都是出类拔萃的样子,比别人高出一截。这就是高贵。

其实,高贵不仅仅是比别人更高,还可以是低人一等——既有高山流水的韵味,也有大海的气势磅礴。

合群不合群,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当一个人把群体看透了,活成了自己,并不断超越自己,人生的贵气,就自然显现了。

真正高贵的人,不太合群,享受孤独 - 天天要闻

02

盲目合群,埋没自己。

人和人,需要保持距离,否则就会互相干扰,就像两块石头,同时丢进水里,不知道水花到底是谁的。

二十年前,我的两位同学小李和小张,相约一起去东莞打工。

小李头脑灵活,还很爱学习。很快,他成为了某工厂的技术骨干。小张呆头呆脑的,一直在底层当工人。

小张很不服气,也跟着小李一起学习。小李看过的书,他都要看一遍。

一晃,三年过去了。小张还是一事无成,他找到一位人生导师,问:“凭什么我不行?”

导师说:“你还没找到自己,你只是盯着别人的位置、金钱、面子。”

古时候,有一个叫丑女东施的人,看到美人西施生病了,皱着眉头走路。她以为很美,就认真模仿,反而变得更丑了。

小张就犯了“东施效颦”的错误,他只是重复走别人的老路,反而迷失了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盲目去模仿别人,或者加入别人的团队,难免会被同化。更有可能,每天都做着违心的事情,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比方说,一群人去爬山,你去东边看日出,别人要去西边看流水。为了迁就别人,你错过了日出。

想一想,沼泽地里有很多的烂泥巴,并没有人分得清,到底那一块泥巴有特别之处。即便泥巴里有一块石头,也早已面目全非。

真正高贵的人,不太合群,享受孤独 - 天天要闻

03

学会独处,方能出众。

叔本华说过:“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能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他人的思想就像夹别人食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脱下的旧衣衫。”

小时候的叔本华,父母是当地的商业望族。父亲让他去一家汉堡店打工,但是他非常厌恶商业,憧憬文学。父亲过世之后,他摆脱了束缚,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梦想——读书、写作、思考。

任何时代,能够让一个人出头的,总是“标新立异”。刚开始,他的行为是很难得到认同的,但是假以时日,他就会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比方说,在我们身边,常常有一些成年人,对工作不感兴趣,却常常去图书馆。当他的工作业绩一直下滑的时候,他反而通过考试,拿到了一些资格证,跳槽去了更高层次的单位。

不合群,表面上是形单影只,其实是一个人静静地享受孤独,提升生命之美。

其一,圈子很干净,甚至一个谈得来的朋友,都没有。如果是“共利”的朋友,那么彼此都是戴着面具的,聊天、签约、分红,都是非常自私的,表面上笑嘻嘻,内心却恨不得把对方掐一顿。这样的朋友圈,全部都需要抛弃。

没有了利益圈,又不想随意入圈,那就注定是一个圈外人。

其二,思想很纯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不人云亦云。一个人做的事情太多,难免会手忙脚乱。如果单纯做一件事,很快就能成功。

有头脑的人,不会随意接受别人的指挥和建议。按照自己的想法,另辟蹊径。

其三,精神很独立,从不依靠任何人,总是一个咬牙坚持。戒掉了对别人的依赖,那么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方向,哪怕走了弯路,也不会找人诉苦,而是自己寻找另一条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得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事实上,每一条路,第一个走的人,才显得特别伟大,还会被人当成是“旁门左道”。

其四,言语很少,或者沉默到了极致。不说话,是尊重别人,也是不动声色地观察,一举两得。

如果一个人,做到了以上四点,那么他就会显得很特别。在茫茫人海之中,一眼就能被发现,并且受人尊重。

真正高贵的人,不太合群,享受孤独 - 天天要闻

04

贵气之人,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里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个很高贵的人,并不是一直拒绝合群,而是抱着合群、不合群都很自由的心态,和同层次的人交往。一旦同层次的人,被他超越了,就及时退群。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为了不合群,做一些奇葩的事情,其实是哗然取众,反而显得自己很低级。

对任何人都有好脸色,但是不跟从和迎合,还能独树一帜,那么他在淤泥之中,也会冒尖,就像一朵盛开在荒原里的野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商人,一不小心把夜明珠丢进了一大堆珍珠里。他寻找了半天,都无法找出夜明珠,毕竟所有的珠子外形都差不多。

商人的妻子说:“别急,等一等就知道了。”

商人疑惑不解,只能听从妻子的安排。

到了夜里,妻子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关了,把门窗关好,不让月光照进来。一道亮光,慢慢浮现出来。顺着亮光,夜明珠就找到了。

深以为然,一个人真正的贵气,不是外表的奢华,而是生命的气质,内心的品格,人生的成绩。再多的杂物,也不能把它隐藏。

社交是生活的必须,孤独是做人的品格。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