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2021年09月09日18:32:11 情感 1437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宁静的生活

【个人作品·杂谈】


社会观察·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闲聊

“谁”可能想成为一个“清谈者”甚至“清谈大师”?成功人士还是跌落神坛者?还是普通大众?——切,这么说简直是笑话。即使是“谁”有那个愿望,恐怕也只能是“愿望”罢了;虽然说“谁”还没个或这或那的愿望呢?只是我们常常怀疑我们的能力和动机,要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顾左右而言他。但是,我们总不能因为愿望与实现的距离遥远而轻易放弃的吧?尽管愿望与现实之间总是有难以跨越的鸿沟,常常横亘在许多人的面前的。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私密交谈

尽管“清谈”必得借助“语言的工具”,才能够诉诸现实(的场景之中)。语言不仅是人人彼此交流、沟通、联络、合作和协调的“媒介”,更是情感、想法或思想的直接现实。人类正因为有如此“利器”,才得以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生物圈之中的霸主,还要觊觎外太空的发现什么的。因此,很多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急于想表达自己的东西;哪怕是词不达意、废话连篇或滔滔不绝;至于那些人声鼎沸不绝于耳的喧嚣,究竟有多少货真价实的内容,其实人们并不怎么在意的,只要不令其闭嘴,就非常开心了。而很多的人们,总是在一边喋喋不休,言不由衷,一边仍在不停地想心事,有的甚至忘记了脚下的路,有的甚至于落入不知是什么人布的陷阱,都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儿。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幸福的家庭

人总是要说话的。所以,当今世界大多数的宪法都有“言论自由”的条款。当然,这么说决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地胡说八道的。因为,“言为心声”,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面对如此世界,以及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有总是会有许许多多或者形形色色的情绪、想法需要表达的。

至于说那些人生阅历比较丰富经多见广或者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们,更是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想要表达的。因此,这个世界才显得越来越喧腾,甚至震耳欲聋。其中自然不乏“清谈者”了。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还是那家人

而这里所谓“清谈”,通常不过是指那些热衷于说大话、放空炮、闲扯淡、吹牛皮或故弄玄虚之类的“口头派”,因此也往往是最令人讨厌的了;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有些人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东西,如票子、车子、房子椅子和女子;而另有一些人可能只能给一些人带去虚无缥缈的东西,如建言、想法和思想以及观念、理想和梦想之类的看似没用的东西。

而究竟什么东西有用,什么东西有益处?没有一个普世或通用的标准或模式。一切都会因人而异的。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都市日出

我或许梦想可能成为一个“百无一用”的“清谈大师”,或沉湎于“个人织梦似的宏大叙事”的茫茫幻海之中?或者试图想为人们至少是某些人们带去“温馨的和风”或“清远的风景”以及“精神的感召”什么的;或者能给许多“迷途的人们”带去适宜的“警示”什么的。是的,或许是的。而假如真的是这样,恐怕会与时代的主流意识和取向相扞格相悖逆?不,是“南辕北辙式的背离”。我以为可能不会的。因为,我并没有什么资历或天赋异禀的东西与时代生活及其习俗相抗衡的;而且,那也是“不自量力的僵化或无知”。毕竟,想法、思想总是与具体行为不能划等号的;尽管人们的行为总是会与其想法和思想相关联,就是说,思想总是会制约和主导人们的实际行为的。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宁静的都市

如果仅有两个选项:“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与“思想的侏儒,行动的巨人。”我毋宁选择前者,而不愿意成为后者。尽管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畸形的不正常的。若能够二者兼备,那当然是最佳人生的状态了。恐怕遗憾的是,鲜有那样的“幸运儿”,除了那些凤毛麟角的人中龙凤,或可能成为“天之骄子”。

其实,纵然谁谁谁可以成为一个假设性的“清谈之人”,充其量也只不过或许是一个“清谈者”,而不可能“自我拔高”成什么“清谈大师”;毕竟,“狂妄自大”者是令人“质疑和生厌”的,何况那也很难“名副其实”的,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就是这个意思。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知性人生

有时候,如果翻开一些古籍如诸子百家们的文章,先秦、两汉和唐宋很多人的著作文章,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的。比如,我昨天偶尔翻看了《昭明文选》,对其中很多人及其文章,不得不钦佩有加;当然,魏晋时代的社会玄谈之风早已吹进历史的角落里了。那些文章,无论其立意、叙述或论述的方式和技巧、详实而繁丽的材料运用、文辞的干练、密实和严谨,还是色彩斑驳的文采,可以说是当今那些很是自负者望尘莫及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当今时代那些“水文满天飞”的人们,难道真的不知道“赧颜羞愧”是什么意思吗?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放大

可能有人辩解,不管怎么说,那些东西早已经过时了,只能成为历史的垃圾了。没错,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切不可一概而论地就要否定颠覆或者予以割裂。毕竟,当下的人们也正在创造着历史哩。

再说了,正因为社会生活越来越繁富多彩,人们自然就有说不完的话语,甚至有倾述不完的情感什么的。而这里所谓的“清谈”,其实,无非是指言说者把“说话”不加限制地突出了而已。社会是个“大市场”,其中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规则和制约的,何况“听众们”可不都是傻子,就算是有余暇时间,也不一定喜欢去听那些不太识趣的“清谈者”口若悬河的聊天、谈话、演讲和报告什么的;即使是听见了,自然也会有自己的分辨、甄别和评判的,毕竟,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不知所云

有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总是唇枪舌剑,能言善辩,喜欢高谈阔论,好为人师;而有的人则谨言慎行,推聋作哑,惜墨如金,难得糊涂,知道言多必有错的道理。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醉心艺术?

所以说,对某些喜欢“清谈”的人而言,还是尽可能废话少说得好;因为大家都很忙。如果实在有什么真知灼见或者良好建言,也要讲究谈话的实效性、艺术性或者思想性,而且,也要看看说话的场合、对象和氛围怎么样哦。至于说,社会上有某些心性扭曲或者居心不良者,闲得蛋疼,耐不住寂寞,到处寻找机会,不负责任地肆意宣泄一己不良情绪,信口雌黄大放厥词什么的,伤害别人和危害社会,则是不行的。弄不好,遭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的惩处,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遭到人们的唾弃,那就是咎由自取了。


古蓝云

社会观察 · 谁会成为一个“清谈者”? - 天天要闻

多彩人生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