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2021年09月01日21:58:12 情感 1373

文/张小暖

会发火的女人,从不乱发脾气,而是能够精准判断矛盾级别,分辨出哪些情况需要发火,哪些不需要,懂得抓大放小,在核心原则被侵犯后,直截了当的表达愤怒,就像乔三丽这次制服恶婆婆一样,轻易不发火,发火就一定要发到点子上。


乔三丽忍受婆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她一直“按兵不动”。

三丽并不是那种“忍气吞声”的人,她只是觉得没必要发火。

直到她看到王一丁为了弟弟的婚房疲于奔命,看到婆婆的恶行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小家时,就再也忍不住了,选择站出来,仅用了一招就把婆婆制的服服帖帖。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正如傅首尔在《奇葩说》的舞台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婚姻中,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不要随随便便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吊”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上。

同样,“火”也要在最关键的时候发,而不是随随便便就发。

01

乔三丽第一次登门拜访婆婆,就知道婆婆不是什么“善茬”。

三丽其实很精明。

她第一次上门,名义上是拜访,实则却把这个“准婆婆”摸了个透。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大家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王一丁只会埋头干饭,而三丽却一边吃一边观察。

她发现婆婆往一宁碗里夹菜的次数比一丁多多了。

由此可见,婆婆的心是偏的,一丁在家里的地位并不高。

这也就预示着,自己以后在这个家的处境,以及这种处境下,自己该如何生存得更好。

再者,就是吃完饭洗碗的时候。

起初是三丽和一宁的女朋友一起收拾,但是婆婆却从中作梗,把脏的碗筷全部推给了三丽,让她一个人洗,拽着一宁的女朋友就去客厅聊天了。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其实,在那个年代,第一次上婆家干干家务,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比现在,女孩子上门就是客,两手不沾阳春水。

但是婆婆故意为难三丽,确实是有失长辈的身份。

然而,三丽并没有反抗,而是选择乖乖呆在厨房把碗筷全部刷了一遍。

这种事情,搁谁心里都不会高兴。

但是看在王一丁争抢着要和自己分担的份上,看在第一次登门不要让大家尴尬的份上,三丽便忍了。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其实在三丽眼里,洗碗这件事也无可厚非,这只能说明顶多就是自己摊上了一个爱耍小心思的婆婆,又不会害人,无伤大雅。

所以,她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02

忍让这种事情,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当你第一次选择不计较,那么她就会选择在你身上故技重施。

你第一次对干家务不反抗,那以后的家务活很有可能全部都会交给你干。

果不其然,婚后的三丽,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一次大清早,婆婆一手叉腰,一手指挥三丽拖地,像极了地主老财剥削家里长工的样子。

一边指示,还一边挑剔,这里没拖干净,那里也需要重新拖一下。

面对这样的婆婆,如果是四美,可能当场就会与之叫板,大不了吵一架,谁怕谁。再不济,也会在心里骂她个千遍万遍。

但是三丽并没有,她一边闷头干活,一边连连应声:好的,妈。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结果,因为地滑,把自己绊倒了,险些流产。

还好孩子保住了。

出了如此大的事儿,三丽都没有对婆婆怀恨在心,依然选择不计较。

在自己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还去叮咛王一丁,赶紧去看婆婆,照顾婆婆要紧,怕婆婆再出什么幺蛾子。

三丽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并没有出什么事儿,没必要再去激化矛盾,况且自己现在是孕初期,比较危险,为这些事情,不值得动气。

03

但是,三丽一退再退,婆婆却得寸进尺。

如果一再地忍受“委屈”,却没有求得一个“全”字,那么反抗是迟早的事儿。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当三丽看到满脸血渍地一丁回到家里时,看到自己的老公疲于奔命的去养一个寄生虫一样的弟弟,遭受苦难时,她才下定决心,和婆婆决战。

婆婆一直惦记着三丽和一丁的存款,这次又以“一宁结婚需要婚房”为由,逼迫一丁出钱。

这件事情上,王一丁一直很窝囊,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任由自己的妈和弟弟宰割。

一副苦哈哈的样子,殊不知,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为了筹钱,还必须要背着三丽,王一丁只能每天下班去摆摊,赚一些外快,补贴弟弟的生活。

为了占一点摊位,和人打了起来,满脸血渍地回家了。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三丽很恼怒,那天晚上,她彻夜难眠,看着窗外漆黑一片,像极了自己未知的生活。她深知,面对婆婆的恶行,丈夫根本无力反抗,欺负自己也就算了,现在又开始欺负自己的老公,那以后孩子出生是不是也会欺负孩子,不无这种可能。

为了老公和将要出生的孩子,三丽决定反击婆婆。

三丽不像四美,她很精明,反击婆婆的招数是一针见血,从根儿上给了婆婆重重一击。

第二天一大早,三丽准备好一个存折,里面是他们小两口半年的房租,交给了婆婆。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拿到存折的婆婆大喜。

就在这时,三丽却说:这存折上不光是我和一丁的房费,前段时间一宁不是要买房吗?我们作为兄嫂,理应帮忙,但是我们也有家庭,以后也有孩子要养。这一宁呢,自己有手有脚的,总不能像个植物人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您刚刚也说了,要自立嘛,那哪能动不动就揩人家的油啊。所以这存折里,有我和一丁半年的房费,再多我们也没有了。

三丽以为点到就可以了,谁知,婆婆却不依不饶。

婆婆:三丽,这话可不对呀,一宁需要多少,一丁当然得出多少,他们是亲兄弟,都姓王。

见婆婆如此蛮不讲理,三丽忍无可忍,放出了最狠的话。

三丽:妈,您可能忘了,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一丁娶了我,我和一丁的家,就不光姓王了,我怀着一丁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既可以姓王,也可以姓乔。

三丽真的是用最温柔的语气说了一段最狠的话。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三丽的言外之意就是:婆婆,你适可而止吧,你要是再敢在我和一丁身上动什么歪心思,惹毛了我,我就让肚子里的孩子跟我姓,看你的老脸往哪儿搁?看街坊邻居怎么笑话你。

短短几句话,彻底把恶婆婆给制住了。

一丁的妈妈一副震惊的样子,上下打量着三丽,那个乖张懂事任她摆布的儿媳妇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吓得她,一句话都不敢反驳。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三丽趁着这个机会,又把一宁狠狠的寒碜了一番,一解他抢一丁传呼机的气愤。

三丽:哦,对了妈,那个传呼机,一宁就留着用吧,没事儿的。不过啊,现在这小姑娘呢,眼光很高的,得有点真才实学,不然别说别着个高档传呼机,就算是把什么大哥大别在裤腰带上,也是没用的。

三丽一番话,既显得自己大气,同时也贬低了婆婆和一宁抢一丁传呼机的不耻行为,还给婆婆好好上了一课“要想追姑娘,靠的是真才实学,不是一个传呼机,没有真才实学,到哪都是一个废物。”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说完这番话,三丽片刻都没停留,转身离开客厅,留婆婆一个人反思反思。

04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不能触碰的点,有的人是尊严,有的人是过去,有的人是亲人,而对于三丽,是老公是自己的小家。

不管婆婆怎么欺负自己,都无所谓,她为了天下太平,都能忍。

但是,一旦婆婆触碰到了自己想要保护的老公和孩子,她就会化身战士,对抗到底。

乔家的儿女:“仅用一招制服恶婆婆”的三丽,她的精明,值得借鉴 - 天天要闻

因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老公和孩子更重要的人了,没有什么比自己未来的幸福更重要的事儿了。

平时不发火,一旦发起火来,就一定要从根源上,给对方致命一击。

就像开篇所讲的,会发火的女人,从不乱发脾气,而是能够精准判断矛盾级别,分辨出哪些情况需要发火,哪些不需要,懂得抓大放小,在核心原则被侵犯后,直截了当的表达愤怒。

而三丽发火更高级,她没有表现出张牙舞爪的愤怒,而是用最平静的姿态,最温柔的语气,说了一段最狠的话,一招制服恶婆婆。


作者:张小暖, 愿你我在温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长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婚姻不需要金钱的支撑,你认同吗? - 天天要闻

#婚姻不需要金钱的支撑,你认同吗?

关于婚姻是否需要金钱的支撑,这个问题涉及物质与情感的平衡,我的观点如下:1. 金钱是婚姻的"基础设施",而非核心婚姻的本质是情感联结和共同成长,但金钱确实构成了现代婚姻的基础设施。就像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平时不易察觉,但长期缺失会危及生存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 天天要闻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单亲妈妈,79年的羊,今年46岁了,独立抚养一个大一的娃。我在饭店工作,为了碎银几两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闲见缝插针的写小作文贴补家用。生活从来都是惧怕强者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也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从三十多岁就自
邻里街坊那些事儿(5):洁癖和待客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 天天要闻

邻里街坊那些事儿(5):洁癖和待客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原创作品,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与转发!我们3楼的高阿姨在社区里工作,人长得不漂亮,但能说会道,关键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干净。听对门葛大妈说,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结婚几十年,她老公从来不让她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就连两个孩子小时候也没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