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佛事:善心向佛,清白做人

2021年05月06日21:12:16 情感 1797


母亲的佛事:善心向佛,清白做人 - 天天要闻


  文/王晓强

  母亲在七十四岁高龄时皈依佛门。

  至于母亲的举动,开始是惊诧,继而疑惑:母亲因何一心向佛坐禅诵经?母亲为何将自己的身心安放在那座冷寂的庙宇?

  我找来妻子、内兄及内姊们,说是不是我们亏待了母亲,大家众口一词:没有。

  之后,母亲便在庙里安心诵经拜佛。有时,我和妻子一同去庙里探望,运气好的时候,会看见母亲诵经上课的情形——母亲轻移莲步,焚香跪拜,嘴里念念有词。瘦弱的身躯,庄穆的神态,虔诚的叩拜,让我看到异于寻常的母亲。

  我和妻子相识时,母亲已年近花甲。那时,母亲身体硬朗,推车担担是家常便饭。我常常看见母亲挑着一担豆腐或豆干去往集市,回家时依然一脸怡然,毫无倦意。

  我和妻子结婚后,农村有“看女儿”的习俗。母亲挑着满满一担礼物,步行十余里,来看望她新婚的儿子儿媳。

  母亲老远就喊叫妻子的乳名,我飞奔下楼,只见母亲步履快捷满脸微笑,我慌忙接过母亲手中的担子,然而我这四体不勤之人怎能承受母亲手中的重担?母亲笑着说,还是把担子给我吧。

  我歉意地笑笑,望着母亲挑担上楼的情景,我不禁肃然:母亲的礼物好重啊!那时,母亲挑担的身影便深深铭刻于我的记忆里。

  母亲有时会和我聊起她的往事。母亲和我说起她孤寂的童年,和我说起她悲苦的命运。母亲说,除了养育五个儿女外,她还毫无报偿地养大了三个他人的儿女。

  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我无法想象,母亲是如何克服饥饿与贫困。又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艰辛!

  母亲说,她义务带大的三个儿女中,有的看都不来看她一下。我说,母亲你对你的善举后悔吗?母亲说,这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

  从母亲平淡的话语中,从母亲慈祥的面容里,我读懂了母亲,读懂了母亲的佛事

  母亲的佛事,是缭绕人间的香火;母亲的佛事,是不图回馈的善心

  也许,在母亲生命诞生的那一刻,便点燃了盏善心之灯。这盏善心之灯一旦点燃,便永不熄灭。

  有不少每日念经拜佛之人,只注重早晚的功课,只注重形式的焚香膜拜,只注重口中的诵念,缺乏至诚至恭的态度,缺乏一心不乱的定力,缺乏戒行清净的心性,而在走出佛堂之后,依然我行我素,完全忘却了佛法的本怀。

  而我的母亲,对于菩萨佛法至诚至恭,始终如一。

  有一次,母亲在街上捡拾到一根金项链,便大声问道,谁丢了金项链谁丢了金项链?一位贪财者便说,老人家金项链是我丢的你还给我吧!

  母亲没有丝毫的怀疑便递上了金项链,不想真正的失主寻得来,母亲说金项链已被某某拿去。于是二人为一根金项链当众叫骂,母亲一边阿弥陀佛,一边感叹:行善也不易,真是念经容易成佛难啊!

  从母亲无私的善举中,从母亲无奈的喟叹里,我读懂了母亲,读懂了母亲的佛事。

  母亲的佛事,是善心向佛的道场;母亲的佛事,是清白做人的菩提。

  受母亲的影响,我读了不少佛经禅理。然而在我看来,不识一字的母亲在佛法的修为上仍有所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对于佛法仍未完全摆脱“迷信”而至“智信”的境界。母亲的那颗凡心虽无畏却有忧,虽无憾却有碍。


母亲的佛事:善心向佛,清白做人 - 天天要闻


  比如我的小姨(母亲的妹妹)突然去世,就给坐禅诵经大病初愈的母亲以重重一击。

  在小姨做祭的那天晚上,母亲坐在小姨的灵柩旁,望着静静躺在灵枢里的小姨,不停地哭诉。哭她们没有享受过父爱母爱的的孤寂,哭她们没有欢歌笑语备受虐待的童年,哭她们姊妹情深离多聚少的凄凉。哭她们含辛茹苦做了一辈子睁眼瞎的无奈。哭她们……妻子去劝慰我说,不要让母亲压抑自己的情绪,让母亲跟小姨倾诉吧。

  小姨出殡的那天,母亲双手死死抓住小姨的灵车不放,大放悲声。观者听者无不动容。

  我紧紧抱住母亲,说母亲你放手吧,母亲你不要太难过,你不要哭坏了自己的身体……

  母亲似乎根本没有听到我的劝慰,双手仍旧紧紧抓住小姨的灵车不放:妹子,你命好苦哇!你怎么没有跟我说一句话就走了啊……

  很长一段时间,母亲依然沉浸在与小姨朝夕相处互牵互挂的情怀里。我说母亲佛称人的去世为“圆寂”“归天”,小姨已经摆脱了尘世的苦恼,去往西天的极乐世界,你应该为小姨感到欣慰。母亲眼含泪水,默不作声

  母亲,从你嚎啕的悲声里,从你哀痛的神情中,我读懂了你,我读懂了你的佛事。

  母亲的佛事,是忆念昨日的忧伤;母亲的佛事。是氤氲心田的亲情

  今天,我又去看望了母亲。我说,母亲我最近写了一首题为《山麓》的诗,我念给你听吧:“尘心识佛意,凡心未空明。欲洗烦心净,万端牵绊深。”念完后我又给母亲解释了其中的意思,母亲望着我,依然默不作声。

  也许,是病榻前儿女的悉心照料;也许,是法师居士不厌其烦的劝慰:又或许,是母亲禅心的开悟……母亲终于从小姨去世的哀痛中缓过了神,我和妻悬着的心终于放了安稳。

  佛堂上,我又能看到母亲焚香拜佛的瘦弱身躯,我又能听到母亲清心悦耳的诵经之音。也许,母亲毕其一生也不能普度众生,但母亲的佛事至少普度了我:善心向佛,清白做人。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