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点# 认知提升#《精进》#无法做到坚持,那就从专注开始
很多朋友见到我都会说,你的意志力真强,能每天坚持写一点。似乎只要有足够强的意志力,完成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就会变得很容易。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意志力固然重要,但想要长期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光有意志力是不够的,因为意志力就像橡皮筋,它是有承受上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上限,橡皮筋就会绷断。所以,会遇到坚持了一段时间而放弃的情况。
那怎样能让我们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呢?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通过实验发现,在兴趣这种内部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完成同一任务的表现比在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更好。也就是说,兴趣和激情才是驱动我们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的动力。
比如我之所以能做到每天坚持写一点(当然我写得不好),是因为做这个事能促动我不断地学习新知,掌握新知能可以扩展我的认知边界,然后我通过写一点的方式进行输出,强化我的这个学习效果,这个过程让我愉悦。
或许有些朋友会说,我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所以去做了很多尝试,但就是寻觅不到怎么办?
有什么办法能帮我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吗?
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在上周提到过学习积累通常呈现S形曲线的特征,对于兴趣的寻找上也是如此,宁可先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又富有挑战的事,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并且咬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把死循环的闭环打破,开启新的良性的循环。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告诉我们,行动能影响思维,所以,我们可以调整一下顺序,不再是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二是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象与骑象人》一书中将理想脑形容成骑象人和用大象来形容感性脑,当大象发挥作用时,骑象人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可以通过绕过骑象人直接给大象刺激的方式来激发兴趣。
三是给予自主空间,化被动为主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自我决定论”,说人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别是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人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其中自主性非常关键,自主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出兴趣。但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自主的空间很小,还可能处处掣肘、束缚太多,那么即便起初兴致盎然,这种激情也可能被慢慢磨掉。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最好的方式是用探索的精神,发现条条框框之外自由腾挪的空间,从而拓展出属于自己新领地来。
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而且很投入、很专注地做,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