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消息,2025年深圳中考志愿填报将于5月22日10时正式启动,截止时间延至6月3日18时,较往年增加5天,为考生提供更充分的择校决策期。今年最大变化在于新增“接受走读调剂”选项,考生可在第一批次公办普高志愿中勾选不超过4所学校,系统将按规则优先匹配住宿或走读计划。
近日某网络平台有用户发帖称:部分学校承诺,走读生也可以安排住宿和床位——这一传言,在家长圈引起关注。南都记者致电询问深圳市教育局,答复称“为走读生安排住宿或床位”的做法不规范。
什么是“走读调剂”规则?初衷是什么?
南都记者获悉,根据深圳高中招生计划,2025年深圳市所属高中阶段学校共安排招生计划13.7万个,相比2024年增加约0.9万个,其中公办普高招生计划达到7.4万个,较上年增加超5000个。公办普高录取率超52%,全市普高录取率超73%,录取率均较上年有一定增长。在外界看来,新增的走读学位尤其惠及“边缘分数”考生,为其提供更多入读公办高中的机会,对广大学子而言是一个利好。
深圳作为一座多元化的城市,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多样。 南都记者获悉,部分学生因家庭住址距离学校较近,选择走读既能节省住宿费用,又能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学习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与学业提升;还有些学生可能因个人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因素更适应走读。走读调剂政策充分考虑到这些个性化需求,给予学生和家长更多选择空间。此前,因住宿名额限制而可能被拒之门外的学生,有机会通过走读方式进入心仪学校,实现了学位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不新增硬件设施投入的前提下,间接增加了有效学位供给。
近日,深圳教育官方微信发布关于中考志愿填报“16问16答”,其中提到,对于同时具有住宿和走读计划的公办普通高中,如果考生没有在该学校志愿勾选“接受走读调剂”,系统在投档时只检索该学校住宿计划是否录满,如果住宿计划未录满,则作为该校住宿生出档,如果住宿计划已录满,则检索下一个志愿学校。
如果考生在该学校志愿勾选了“接受走读调剂”,系统在投档时先检索该学校住宿计划是否录满,如果住宿计划已录满,再检索该学校走读计划是否录满,如果走读计划未录满,则作为该校的走读生录取,不再参加后续志愿的投档,如果走读计划已录满,则检索该学生下一志愿学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考生选择“接受走读调剂”且被录取为走读生,不能要求跳转到后续的志愿学校录取,也不得在录取后要求转为该校的住宿生,或者以无法住校为由要求退档转录其他学校。
一位福田区高中招生负责人表示,在深圳中考招生体系中,同时具备住宿和走读计划的公办普通高中,其录取流程与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是否勾选 “接受走读调剂” 紧密相关。该政策旨在规范招生秩序,保障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机会,“但具体到学校的选择上,我到底是要选择a学校的‘走读调剂生’,还是放弃‘走读调剂’,让孩子自然顺延地流入下一个志愿的b学校,都需要更仔细的斟酌。”
家长:会更关注“家门口”附近的学校
家住南山的一位家长表示,因为有了“走读调剂”政策,她与孩子在填报志愿上会更加倾向于“离家近的学校”或“家门口的学校”。“在我们的理解里,‘走读生’估计是要比‘住宿生’录取分数更低的,更容易被’录上’的。”
“以前总想着孩子能去住宿条件好、名气大的学校,现在有了这个政策,家门口的学校成了更稳妥的选择。” 家住宝安的一位家长认为,走读生或许会比住宿生的录取分数更低,被录取的几率更大,这让他们更愿意考虑地理位置便利的学校,既能减少孩子上下学的通勤时间,也能让孩子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学习生活。
这些想法并非个例。随着走读调剂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新审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因素。以往一些考生可能因为学校没有住宿名额而放弃填报,但现在走读调剂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可能性。即使学校住宿计划已满,只要走读计划有空余,学子就有机会被录取。
深圳市教育局:部分学校承诺“为走读生安排床位”不符合招生公平原则
南都记者获悉,在政策宣传与招生咨询过程中,部分学校为吸引生源,私下承诺可为走读生安排住宿床位。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行为不符合招生公平原则,也易误导考生,增加志愿填报风险与不确定性。
“打个比方,如果一所学校计划招住宿生1000人,计划招走读生100人,如果该校承诺给100名走读生安排住宿或床位,那意味着该校本来就拥有为1100名学生安排住宿的资源条件,这1100人本来就应当列入住宿生的招生计划当中(而不是部分划给走读生),学校正常的操作应是‘招1100名住宿生,再招100名走读生’,而不是把100个本该属于住宿生的名额划到走读生招生计划中去。”
深圳市教育局表示,将持续加强引导和管理,全力维护中考招生的公平公正,助力考生们奔赴理想的高中。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