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到吃头发!中高考临近,千万考生的心理困境如何破解?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侯冰玉

距离河南中高考仅剩一个月左右,考试的紧张氛围如潮水般涌来。

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出现了令人揪心的反常行为:有人彻夜失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人记忆力明显下降,刚背过的知识点转眼就忘;还有人频繁感冒发烧、胃痛不适,甚至做出吃头发、吃纸等异食举动。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近期就接诊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因过度紧张焦虑,竟开始拔自己的头发吃。随着焦虑情绪不断加重,他吃得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头顶一块头发都被拔秃了。

心理治疗师王少宗表示,从4月中旬起,有关考前紧张焦虑的心理咨询数量显著攀升。前来咨询的既有家长带着孩子,也有考生自行求助。

“像这个吃头发的孩子,就是因考前紧张焦虑,却不知如何排解,才用这种极端方式试图克服。”王少宗介绍,啃手指头、吃纸、撕手皮等行为,都属于孩子对抗考前焦虑的“非正常”方式。

这些方式之所以“非正常”,是因为它们只能暂时缓解焦虑,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健康隐患。

以吃头发为例,长期如此不仅会导致外观受损,大量头发还可能在胃里形成毛石,严重时需通过手术治疗。

在王少宗的诊室里,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考前焦虑已成为家长和考生咨询的主要问题。

孩子们因多种因素产生焦虑,通常在情绪、认知和生理上出现明显反应,严重影响考试表现和日常生活。

情绪方面,孩子们会表现出紧张、不安、恐惧和忧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往往源于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或是对失败的恐惧。

认知层面,他们容易出现负面自我评价,如预期失败、自我贬低,过度担忧未来后果,进而导致考试前后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

无论是焦虑情绪还是认知问题,都可能使孩子采取逃避或防御性行为,如拖延学习、逃避考试,或在考试中草率作答,最终形成焦虑加剧的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考前焦虑并非学习成绩差的孩子的“专利”,成绩优异的学生反而更容易受其困扰。“孩子成绩越好,对自己的要求越高,也就越害怕失败。”王少宗解释道。

面对考前焦虑,王少宗为家长和考生提供了实用建议。

对于家长而言,首先要明白上学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面临中高考的孩子学业压力巨大,充足有效的休息至关重要。

想要降低孩子的焦虑,需减少外部焦虑源,因为父母的情绪会不自觉地传递给孩子。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后退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再适当给予动力。

对于考生来说,不妨先静下心来思考:如果真的没考上,人生是否就没有出路了?同时,要学会摆脱对学业本身的焦虑,做到“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

在放松时,尝试多样化的娱乐方式,避免陷入重复性的行为,以免消耗过多精力。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