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又不是安理会”,家长发自我介绍竞选,老师直呼不敢惹

得益于网络的发展,学生的教育得到了发展,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便捷,从打电话请家长面谈,升级成为家长群@一下即可,家委会也应运而生,处理家长和学校的问题,家长在学校教育的参与感更强了。

家委会起着纽带的作用,起初作用很明显,方便家长争取权益、了解教育一线消息,但发展一段时间后,不少家长怨声载道,之前没有家长群、家委会的时候,好像也没这么多麻烦事。

很多学校的家委会权力很大,尤其是在家长这边,掌管着财政、行政大权,还能经常和老师接触,让不少有“官瘾”的家长尝到了甜头,对于家委会的选拔志在必得,就连在家长群中的自我介绍都不走寻常路。

“家委会又不是安理会”,家长发自我介绍竞选,老师直呼不敢惹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上学变得复杂起来,比如组织家长打扫卫生、让家长在学校门口执勤、家长跟着上自习等等,以前学生自己要做的事,也都轮到了家长身上,繁忙的好像永远是同一代人。

家委会是在家长中选出几名,代理执行家长的权益,说的好听,不过就是在班级干杂活的,义务帮老师做后勤工作,或许能摆摆架子,给学生挣点面子,但要说实际好处,没有。

并非能得利的岗位,一般要求家长有时间,并有能力能做好就可以,但一个班级五六十人一百多位家长,该让哪几名家长成为家委会成员呢?自荐之后,由大家选择无疑最公平的。

家长群里不少家长纷纷发出自我介绍,想要争取家委会的席位,看着简单的几条消息,老师看后震惊不已,家委会又不是安理会,有必要这么卷吗?

第一位家长的自我介绍很谦虚,但工作职位和丈夫的毕业院校都很亮眼,不是复旦就是同济,还展示了自己才艺,让其他家长有些无奈,这么亮眼的履历,只是想要进入家委会吗?然而这还不是最精彩的。

另一位家长更是展现了非凡的“实力”,虽然这位爸爸学历不高,但个人时间充裕,而且和学生妈妈竟然都是“拆二代”,三口之家有40套房子,还是在上海,其他家长有点恍惚,莫非这位家长是带着无聊,要为学生无偿做贡献吗?

下面这位家长主打一个能力,也要报名竞选家委会,看到具体简介后,感觉更像应聘CEO,博士毕业大公司任职,看上去平平无奇介绍,但又透露出凡尔赛的气息。

看到这些简历优越的家长,他们竞聘家委会势在必得,让普通学生有些难为情,原来进入家委会也需要这么优秀吗?看到自己平平无奇的自我介绍,连自信都没了。

家委会“变味”现象明显,已被官方点名批评,不是家长的逐利场

其实家委会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工作,家长时间充裕且有一定基础能力就也可以,但没想到部分家长对此如此在乎,进入家委会的门槛也越来越卷,莫非家委会有什么魔力吗?如此吸引履历优越的家长选择。

不少家长都是奔着为学生争取权益去的,进入家委会可以离老师更近,方便和老师拉好关系,还能在重大决策中发挥主要作用,但如今家委会变味现象明显。

有的家委会,越过其他家长的意见,直接给老师送礼物、买东西,打着全体家长的名头,其实都是为了一己私欲,也有的家委会家长,收取高额班费,实际上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并没有多少,还有直接在群里统计家长职位和收入的情况,容易看人下菜碟。

变了味的家委会已被官方点名批评,家委会是为了方便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个别家长的逐利场,也希望家委会成员真正为学生做实事。

比如监督学校各项政策的落实,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解,和学校进行交涉等,部分学校食堂菜品质量无法保证,这时家委会就可以进行反馈等,发挥实际作用。

写在最后:

老师和家长也要正确看待家委会的作用,提倡更多家长参与进来,但不能单纯地以家长自我介绍的简历做为筛选原则,而是要选择有时间、有想法,愿意为学生付出的家长,履历不是通行证,真正为学生做出奉献的心才是。

老师要以身作则,制定好家长群的规章制度,为广大家长建立清新、公平的环境,为学生构建更方便成长的平台。

今日话题:对于家委会的“变味”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