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5月14日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是:“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2015年,国务院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2022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为5月11日到17日。
市教育局表示,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是为了向全社会宣传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展现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今年厦门职业教育活动周由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
现场
职校学生秀绝活
开叉车点燃烟花 把豆腐切成菊花
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职校汽修专业学生维修刹车盘。
在前天的厦门职业教育周启动仪式现场,全市各职业院校摆摊设点,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既有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高科技体验,也有机械加工、叉车、茶艺、烹饪、提琴制作等技能展示,还有娘惹服装文化、剪纸、珠绣等文化艺术,涵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术、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很多观众走完一大圈,不约而同说的一句话是:“真的是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开叉车点燃烟花!职校学生通过它来练习叉车操控力技巧。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物流专业三年级学生黄裕超成为“显眼包”,他开着叉车表演点燃烟花的绝技——黄裕超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将插在铲斗上的香支慢慢靠近烟花,快、准、稳,绚烂的烟花瞬间被点燃。黄裕超说,这是自己设计的练习操控力技巧。
职校学生秀刀工,用豆腐雕花。
当天,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烹饪专业学生谢文杰表演将一块一捏就碎的内酯豆腐切成有上千个花瓣的菊花形状,把来宾看呆了,谢文杰不断地被要求切豆腐,他都快忙不过来了。
谢文杰的老师说,这不是耍酷,而是传统菜的基本功,“这功夫AI取代不了”。
市教育局高教职教处表示,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厦门各职业学校都要举办展示活动,其中之一是职普融通示范日,即组织中小学生赴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等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及劳动教育,推进“职业启蒙”教育。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要打开校门,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开展新形态、新职业推介及体验活动,展示办学成果等。此外,职校师生还要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等,开展各类技能服务。
职业教育有什么用 听他们说
他空降到海外维修车辆,他致力于让每条鱼都享受到科技福利……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有什么用,他们是答案。
今年的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厦门市教育局挑选多位中职和高职优秀毕业生代表,举行“厦门市2025年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优秀毕业生专题报告会”,向在校学生讲授自己就业、创业的故事,分享人生经验。
我们今天为您描述四位毕业生的故事,职业教育的“一技在手,一生无忧”,在这些毕业生身上一目了然。
洪茂林:
用科技养鱼的应届毕业生
■就读学校: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机电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入职单位:
厦门水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洪茂林是报告团里唯一一位2025届应届毕业生,他是一位“知鱼之乐”的科技养殖工作者,要让每条鱼都能享受到科技的力量。
洪茂林去年开始在公司实习,参与了“复合式精准投饲机”的研发项目,创新性提出二级料仓设计方案,设备成功地将饲料利用率提高了15%。目前该设备已在20余家养殖场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他还参与了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项目——南海现代渔业工程技术中心智慧渔业工业化循环水系统建设。从最初的毛坯房到如今设施完善的无人化养殖车间,他和同事见证了技术改变产业的全过程。
洪茂林说,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职教生的价值所在:我们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邹涵斌:
在全国大赛获奖的修车达人
■毕业学校:
厦门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
■就职单位: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工程师
邹涵斌中考失利后,一度迷茫沮丧,不过,他很快在厦门技师学院找到人生的方向——他要投身汽车维修。
在校时,为了备战世界技能大赛,他每天六点起床,奋战到深夜十二点,即使暑假也是如此,邹涵斌说:“嘀嗒嘀嗒的汗水掉落声与检测仪器‘嘀嘀’的蜂鸣声交织在一起,我们全身心投入,只为听到汽车那一声清脆的启动声,是我们努力的回报。”
2023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赛场上,邹涵斌获得全国第十名,获优胜奖和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
现在,邹涵斌在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担任海外售后部技术支持工程师,他代表公司海外售后服务部前往非洲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进行海外车辆维修,为客户解决车辆出现的疑难杂症。
李宇煌:
从农村孩子到青年创业者
■毕业学校: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就职单位:
厦门集众品牌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宇煌来自惠安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现在,他是厦门集众品牌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客户包括全球孔子学院、瑞幸咖啡、奈雪的茶等。他认为,职业教育让他这样的农村孩子和世界握手。
2020年,李宇煌考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专业老师发掘了他的闪光点,并支持他参加各类竞赛,提供资源。他获专业设计比赛的多个奖项,这让他逐渐脱颖而出,积累资源,为创业打下基础。
2023年,李宇煌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毕业,选择和校友创业,成立公司。他说,创业前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提供场地以及资金支持,缓解了他们的部分财务压力。现在,公司稳健上升,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李宇煌说,他的心得之一是:掌握一门技术非常重要。
张伟铿:
从中职学生到中职教师
■毕业学校:
集美工业学校数控加工专业
■就职单位:
南平技师学院数控实习指导教师
张伟铿用了八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中职学生到中职专业教师的转变。
2013年,他从集美轻工业学校(现集美工业学校)毕业后,凭借在技能大赛的成绩,直升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专科),2016年,他通过专升本考入三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202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平技师学院,成为一名在编教师。
张伟铿说,他的经历背后,都是技能沉淀。正是这些扎实的专业技能,让他获得了保送大专、专升本加分的机会,也让他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张伟铿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学历固然重要,但能让你立足的,永远是实实在在的本事。
亮点
数说厦门职业教育
中职与本科“3+4”贯通培养
厦门持续拓宽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去年,厦门首次实施中职与本科“3+4”贯通培养,即中职入学,本科毕业。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信息学校与华厦学院合作举办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试点,面向全省招生。
与此同时,厦门工商旅游学校、集美工业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试点举办中高职一体化培养项目,培养五年专人才,即五年都在中职学校上学,毕业后获得大专学历。
厦门职普融通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6所中职学校和7所普通高中开展普职融通试点班;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等3所学校增设综合高中试点班。普职融通试点班和综合高中试点班是将普职分流推到高中阶段,缓解家长焦虑。
职教高考、技能比赛双冠王
今年职教高考,厦门再次全省领先。其中,本科上线人数1134人,比2024年净增加275人,专科上线率99.59%。
职业技能竞赛厦门也领跑全省。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厦门获得3项金奖,10 项银奖,15项铜奖,获奖率69.44%,高于全省职业院校62.59%的总获奖率和赛事50%的设奖率,其中,集美工业学校获奖数位居省内中职学校首位。
新增1所高职院校
今年3月,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置“集美工业职业学院”,这也意味着厦门新增1所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扩大我市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
建立4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体
厦门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成立闽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教联合体和现代水产、智能家居、数字影视、跨境电商等4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逐步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产教融合模式。
与此同时,厦门建成27个省市级产业学院、15个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职业院校与合作主体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学生引进来 老师走出去
厦门职教育全球英才
不太为人所知的是,近年来,厦门职教已经走出国门办职教——厦门发挥“嘉庚系”职业院校对外纽带作用,正在闯出一个面向世界的厦门职业教育的模式、范式,打造厦门“职教出海”品牌。
我市中职学校有留学生
不仅学技能还要习文化
厦门一些职业院校开始招收留学生,集美工业学校是厦门拥有最多留学生的中职学校。
2017年,集美工业学校面向海外招收来华留学生。八年来,学校招收来自泰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哥伦比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十国留学生百余名。
校方介绍,留学生在集美工业学校学习语言、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技能,毕业生成绩斐然,有65名外籍毕业生被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泰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录取。
把培训中心搬到海外
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
2023年,在厦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集美工业学校与泰国素万那普皇家理工大学、泰国开放教育集团共建东盟嘉庚职业教育中心,2024年,学校又与泰国金池工业园共建产学研国际合作基地,与泰国建霖集团等企业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开启“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服务。
用大白话说,集美工业学校设在海外的培训基地,主要是服务中资企业出海需求,现在,学校的一些老师每隔一段时间要前往泰国,为当地中资企业培训员工。
不只是集美工业学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水产技术非洲教育培训中心”等平台,对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采取“中文+职业技能”模式,实施各类培训项目。
(文/厦门日报教育工作室首席专家 佘峥 通讯员 郭明波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