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2024年07月28日09:02:05 教育 1987

——读吕志强同学长篇连载“海岛往事”

文、图 | 徐 滔

从六月一日开始,吕志强同学的“长山列岛·我的海岛往事”在“齐鲁壹点·海岛寻梦”栏目开始连载。这个长达五十多期讲述大竹山岛的往日故事,最早发布于“遇强则强759”微信公众号。在吕志强同学离开大竹山岛四十年,在我离开大竹山岛四十二年的今天,两条很有可能再也无法相交的轨迹,却因为我们各自的文章通过好友分享,曾经的老师和曾经的学生奇迹般相遇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 天天要闻

( 右一为吕志强同学 )

2024年3月25日中午,收到添加好友申请,通过之后这位“遇强则强”第一句便是“您是曾经的老师,我是曾经的学生”,他告诉我,他叫吕志强,哥哥叫吕志刚,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大竹山岛的“竹山小学”就读,并发过来一张他与哥哥等四个孩子在大竹山小学的合影。

一句亲切的“老师”,一下子带我回到那遥远的大竹山岛,时光转过四十多年,吕志强吕志刚兄弟和他同学们小时候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快乐的学生、欢乐的校园好像就在昨天。1981年,这位吕志强同学刚刚上一年级,瘦小的身材,背着个大书包,身穿蓝色衣裤,头戴军绿色的帽子,眼睛十分有神,说起话来一字一句,笑起来十分可爱。

打开“遇强则强759”公众号,重头戏是56篇的连载《碧波漫卷往昔情:海岛往事》,豁然是讲述他小时候在大竹山的点点滴滴,大竹山岛、竹山小学、卫生队、服务社、俱乐部、打渔队、陆军码头、海军灯塔、部队大院、中灶食堂、海边野地、山上竹林,所有一切一切的都历历在目,都是那么熟悉而亲切。

读着吕志强同学的一篇篇文章,竹山往事,历历在目,回首过往,感慨万千。大竹山岛,是我年轻时候曾经支教过的地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吕志强同学的“海岛往事”写出了四十年前海防前哨的艰苦生活,写出了守岛驻军的豪情壮志,写出了一代又一代戍边人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吕志强和他的“海岛往事”推荐给了“齐鲁壹点 · 海岛寻梦”栏目马素平老师。

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 天天要闻

与吕志强一样,马素平也是内长山要塞区部队大院走出来的“军二代”,作为海岛军营长大、海岛金融系统走出来的女作家,马素平于2019年6月在“齐鲁壹点”开设了“海岛寻梦”专栏,从“讲述温暖故事,追梦美好明天”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学的专栏,成为一个文化的品牌,成为一个志同道合、情系海岛、寻梦青春的文学战队。连续四年获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壹点号”授予的“2020年度十大个人号”“2021年度影响力创作团体”“2022年度十大壹点号”“ 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团体”的荣誉称号。其专栏发表的《长岛岁月》系列长文,还获评壹点号“2023年度十大正能量作品”的光荣称号。以炽烈似火的热情和百折不挠的执着,着力发挥作为“军二代”的优势资源,为长岛宣传推介老兵的军旅文化、为长岛题材的民俗文化作品,架起了一座传播长岛文化、传递长岛感情的桥梁。

“长山列岛 · 我的海岛往事”这次在“齐鲁壹点 · 海岛寻梦”连载,吕志强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充实了很多新内容,马素平老师对每天发布的文章进行认真校对、修改、排版,并坚持做好转发、推介,让原内长山要塞区更多的老首长老战士第一时间读到更新文章,将近2个月的时间,吕志强的“海岛往事”引起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获得大量留言和点赞。

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 天天要闻

大竹山岛的海军灯塔是黄海与渤海分界三座灯塔之一,因此,大竹山岛一半儿留给了渤海,一半儿分给了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父辈们的守岛建岛经历和“海上钢钉连”等英雄事迹,都在他们童年的成长历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些宝贵的经历,就像大竹山岛山顶那照耀黄海与渤海的灯塔一样,在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过很多影响。

我们的大竹山小学,是内长山要塞区众多“三无小岛”中唯一的一所学校。从来都没有过原住居民的大竹山岛,地下没有赖以生存的淡水,海上没有固定的交通航班,照明全靠每天晚上两个半小时的柴油机发电,在要塞区所有团级建制中,大竹山是面积最小、位置最偏、条件最艰苦的岛屿。而且,大竹山岛还是长山列岛三个驻守两个军种以上的岛屿。

四十多年前在大竹山岛,我只教过吕志强他们短短的一年,对他们的成长,作用微乎其微,孩子们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家庭的教育、社会的熔炼和自己的努力所分不开的。我在大竹山那一年,就像千千万万的乡村教师一样,在尽职尽责的同时,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 天天要闻

春天的大竹山岛,有许多迷人的风景,推开教室的窗户,满眼都是波澜壮阔的海天景色,这就是多少年以后人们挂在嘴边的“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情景再现。傍晚放学以后,常常会遇见彩霞满天的黄昏。这个时候,我就让大个子的王旭涛从部队大院里集合全校20多个学生,到夕阳下海的沙滩上看日落,那个至今叫我记忆犹新的地方,就是今天所能看见巨大的“大竹山”三个字的码头附近。

在气吞山河的浑圆落日之下,这些从一到五年级高高矮矮的同学,用不同年龄段的视角,从看简单的形状变化,到逐步记录云霞的色彩渲染,看大海由耀眼的光亮变成夜色的笼盖,到最后变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两种冷暖不同色调的色彩分割。能够用肉眼分辨这些大自然奇特的景观,孩子们都会以欢呼雀跃回应少见的现场直播,惊讶,感叹,赞美,接二连三之余,还念念不忘七嘴八舌口述着观察的景物与变化。

通过这些平常的思维训练和写作练习,一是教给学生观察,二是文字记录,三是口头表述,用自己的眼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记录下来,一方面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练习叙述完整故事,通过记叙和描写千姿百态的内容,使得作文课变得有趣有味道,潜移默化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 天天要闻

孩子的记忆是单一的,孩子的记忆也是复杂的。孩子的记忆有时间是空白的,孩子的记忆有时间是丰富的。在一个二年级学生的脑海里,大竹山岛一件件往事在吕志强的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三十一团驻守的大竹山岛,是战士的第二故乡,是他们父母驻守的阵地,是他们童年成长地方,是深藏于血脉之中的精神家园。

1984年,吕志强跟随父亲转业从大竹山岛回到淄博桓台,1997年入职桓台新华书店工作至今。2014年,撰写的长篇散文《我的桓台我的家》被评为“桓台县更名100周年征文大赛”特等奖。2022年,撰写的《一段乌河四十年》被“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收录。

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 天天要闻

(如今的大竹山风景)

梦里寻他千百度,遥远的大竹山岛就在那云飞浪卷的黄渤海交汇处。四十多年前的海岛往事,成为难以忘怀的人生记忆,云雾满山飘的黄海前哨,海水绕海礁的竹山学校,忘不掉那朝夕相伴的云飞浪卷,挥不去那耳熟能详的嘹亮军歌,大竹山岛上所经历的一切,成为一生难忘的精神财富,时光远去,风浪阻隔,都挡不住我们对心灵家园的爱恋。

写于2024年7月27日

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 天天要闻青未了 | 遥远的海岛 精神的家园 - 天天要闻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大涨!杭二630分,学军629分,杭高627分,杭州市区第一批高中录取分数线出炉 - 天天要闻

大涨!杭二630分,学军629分,杭高627分,杭州市区第一批高中录取分数线出炉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今天下午,2025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录取完成,各校录取分数线出炉。2025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集中统一招生第一段学校录取分数线(陆续更新中)橙柿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部分分数段的考生集中,比如620分以上,每个分数段都有一批人,1分可能有100-200人。所以,同分滑档的情况较明显。杭...
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毕业 - 天天要闻

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毕业

7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雁栖湖校区举行。该校7114名博士毕业生、8108名硕士毕业生、394名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清晨5时许,一辆特殊的列车从北京北站驶出,这是国科大的毕业专列“科学号”。
增分100分以上的复读生有话说(三) - 天天要闻

增分100分以上的复读生有话说(三)

我校25年高考复读生平均增分86.5分最高增分202分增分100以上49人,占比34%增分80分以上86人,占比59.7%物理组合平均分496分历史组合平均分508.28分物理组合强基率由24年高考的4.76%提升至50.48%本科率由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