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良师成长指南”栏目长期面向一线教师征集专业成长方面遇到的困惑、问题,并从中选出代表性案例,由学校教师、教育专家等进行回答,分享有效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每周一期,每周日于“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学习强国号推出。投稿被选用者将获赠《教育家》文创产品。文末附下期征稿话题,欢迎投稿。
当前,教师除了需要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得服从学校的安排,完成非教学性的“特别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安排的任务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有些老师往往需要去参加开会、投票的活动,不去领导不愿意,去了课上不了。请问老师,如何平衡二者之间关系?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万善乡中心小学 宗老师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工作和生活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对于老师而言,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务,这就使得许多老师感到焦虑和困惑。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任务与非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呢?
一、区分教学任务与非教学任务
首先,在处理这两种类型的任务之前,必须先明确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教学任务”指课程内容、家庭作业、考试等与正式课堂相关联的事情;而“非教学任务”则指日常琐事、社交活动、兼职工作等与正式课堂无直接关联,但也需要完成且有时影响到正式课堂表现或状态的事务。
二、制定明确的计划
为了更好地处理好教学任务和非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制定一个明确、详细且合理的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建议老师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规划和安排,并根据每个阶段不同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在备课时间段内尽量不参加其他会议或处理非紧急事务;或者是在上课后留出专门时间用于回复电子邮件等。
三、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对于不同性质和重要程度不同的工作或活动,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并给予不同比例的时间和精力。在安排时间时,可以采用优先级法则:把最紧急最重要的事项放在第一位;其次是重要但没有那么紧迫的;再次才是紧急但并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
当然,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导致原计划被打乱,这时就需要做好适当调整以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四、同步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方便了我们进行日常办公和管理。老师可以使用各类软件、平台,收集自己设备记录下来的数据信息(如:语音笔记、图片记录)并上传至云端存取,以便随时调用,查看进度、更新状态。
五、避免过多压力
为了达成某些目标,人可能会产生很大压力,但是过高期望反而会影响效率,造成焦虑,减慢进度。因此,我们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把握好平衡点,不断调整细节,以达到舒适稳定的状态。
六、 管理好个人情绪
压力往往由不稳定的心态引起,老师要保持积极乐观态度;对待他人也尽量保持耐心友善。
七、 善于利用资源支撑
除了通过制定良好计划和合理安排外,老师可以借助校园资源以及他人力量降低自身压力(如:请求行政部门协助、增加助手),也可以向领导汇报当前状况,以获得更多支持。
以上七点仅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比较通用的方法,具体实施还需视情况而定。使用这些方法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够顺畅地交流意见并达成共识。
曾经有老师说:“如果每天只是教书,那该多么幸福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除了需要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得服从学校安排,完成非教学性的“特别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还会耽误上课。为此,我也苦恼过,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一、向领导说明情况
如果领导安排的任务与我的课发生冲突,我会向领导说明情况,如果申请得到批准,就严格按照承诺的时间完成任务;如果申请未得到批准,也要理解并接受领导的决策,并继续寻求其他解决方法。有的学校会有一套机制应对突发情况。例如,设立ab岗,即当某位教师因为上课等原因无法完成非教学任务时,可以由另一位教师替代完成。
二、提前谋划必做的事
当我刚跨入教师行列时,常常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总是被突如其来的任务弄得手忙脚乱。有一次,学校要进行一次教学检查,由于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我不得不在检查前的几个晚上通宵达旦地整理资料,结果不仅身心疲惫,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后来,我开始尝试提前规划,做到未雨绸缪。比如每个学期开始之前,我都会列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每周的教学任务、备课内容等。慢慢地,我养成了提前规划的习惯,现在每周开始前,我都会自觉安排好下一周自己要做的事情。老实说,自从用上提前规划的方法,我就没有熬夜整理过资料,而且因为提前安排好了教学任务,即使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处理时,我也能够迅速调整计划,不会耽误课程。
三、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经常需要填写各种表格、参加会议、处理学生事务等,如果做事拖沓,工作效率不高那是相当痛苦的。因此,教师平时要多学习一些办公技能,当处理一些填表问题时,就会轻松不少,提升工作效率自然不在话下。
另外,还要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上学期,我被选为学校一个重要课题项目的小组成员,需要多次参加会议,讨论项目进展。然而,这些会议常常安排在我的上课时间,让我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我不希望错过项目的讨论;另一方面,我更不能耽误学生的课程。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改变策略。提前了解每周要讨论的时间、内容,如果不需要我发言时,我就不去开会,等会议结束后,及时了解讨论内容;需要我发言时,我就提前调好课,查找好相关资料,做好发言准备。同时,在等待开会的过程中,我会带上一些不急但又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如批改学生作业、整理教学资料等,这样,即使在等待开会,时间也不会白白地浪费。
下期征稿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