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云区新农村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进普通劳动者”活动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这堂课的特殊教师是一位普通的机场摆渡车司机,也是一位家长,为孩子们展示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课堂,更是学校家校共育计划中的一环。
背景:新农村小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创新举措:多彩家长大讲堂,让教育走向社会
学校通过“多彩家长大讲堂”系列活动,让不同岗位、地域、文化背景的家长走进学校、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合伙人”。这一系列活动旨在让百行家长进入课堂,为学生打开成长之门。每学期初,学校召开家长会,解读学校教育计划,发布家长大讲堂工作方案,引导家长结合自身优长参与大讲堂。目前,已经开展了九期129场,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家长分享。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在不同大讲堂中有了明显的成长。家长们的参与不仅让学校与家庭的距离缩短,也让教育理念在家庭中得到共鸣。学生、家长、学校逐步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家长成为学生教育的“合伙人”,学生也成为学校发展的“代言人”。
案例: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之旅
在一次“走进普通劳动者”的大讲堂中,一位普通机场摆渡车司机,也是学生的家长,成为特殊的教育者。他用自编的儿歌和亲身经历向学生们展示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的光荣。这一场景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更加珍惜每一份幸福生活。
通过家校共育计划的推进,新农村小学实现了家校同频共振,形成了学生、家长、学校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每一次大讲堂都让学生得到新的启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更进一步。这一模式不仅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成长的种子,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新农村小学,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通过家校共育,了解社会、拓展视野,成为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