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2023年07月01日18:13:10 教育 1598

高考结束了,在大家都在讨论分数的时候,高校的另一则新闻也引起了热议,那就是大学学费又涨了。

包括上海吉林四川等多省高校纷纷上调大学新生学费。

比如,上海拟从2023年秋季学年起,将公办高校专科平均学费标准由5420元/学年调整为7215元/学年,涨幅约33%,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每年要多支出约1795元。而本科类学校的文理科涨幅也达到了30%-54%。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这样的涨幅,放在当前经济环境变差,普通老百姓钱包都缩水的当下,想要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真是不仅要考得进,更要上得起,民众真是越来越难了。

当然,大学学费之所以普涨,根本问题还是财政没钱了,根据教育部的预算报告,2023年,高等教育预算支出预计比上年下降3.7%,数额上,将比去年少40亿人民币。

作为一个公办学校占多数的国家,中国长期以来,大学学费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的低位,这与国家经济发展,政府财政能力不断增强也是息息相关的。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尤其是前些年,房地产发展强劲,楼市昂扬向上,通过土地财政,政府积累了丰厚的家底,尤其是大学扎堆的中心城市,同样也能吃到城市化红利,因此能够负担的起对众多高校的财政补贴

但从去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不行了,地方财政收入立马垮了一大半。光看2022年上半年数据,只有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江西五个省份实现财政收入正增长,其余二十六个省市均为负增长。

另一方面,为了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为了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政府还在不断给小微企业减税退税,给个人减免个人所得税,再加上地方政府本身还欠着60多万亿的地方债没还,每年光利息就要支出一大笔费用。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现在公务员都在降薪,未来包括医生、教师、公务员等这些铁饭碗的日子恐怕更难,所以高校如果还想运转,光靠政府补贴是不行了,得自救。

第二个原因,中国高校的边际产出实在太低了,由于大学扩招,这些年高考录取人数都在1000万左右,如果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8岁人口总共也就1600多万,也就是说近60%的人都上了大学。

这些天之骄子毕业之后,目标都是要奔着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外企去当金领的,让他们去工厂当蓝领,估计没几个人愿意。但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当前情况下最缺的还是产业工人。

另一方面,有多少学生在大学里是认真学了四年,或者只是在一个叫大学的群租房里吃喝玩乐了四年,然后出来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宁愿待业失业也不愿转型成为产业工人?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当下的结构性失业与经济下行有关,但何尝不是低教育产出造成的?普遍的学历提升,普惠式的维持高等教育福利已经不可维系,否则就是对所有纳税人的不公平,也会造成社会隐患,所以大学学费有必要涨。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大学学费上涨有必要,但是不能由此就剥夺普通人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彻底阻断那些来自社会底层孩子的向学之心。

对他们而言,通过大学实现阶级跨越也许是一条唯一的出路,也是能保证相对公平的出路。

如果因为学费被阻断了,那么中国的阶层固化只会越发明显,贫富差距只会进一步拉大,长期来看,更容易引发社会动乱。

有人说大学不是有奖学金不是有助学贷款吗?依靠这些,贫寒子弟也能完成学业呀。但关键是我们给自己国民的太少,条件也太苛刻了。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与动辄给外国留学生10万一年的补助相比,我们对“外国友人”不仅入学门槛低,而且还补助丰厚。但我们得想明白一个问题,愿意留在国内帮助国家发展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一面喊着财政没钱,一面还在维持留学生的高待遇苦自己的国民,有没有这个必要?

其次,大学学费可以涨,但是大学的费用开支也应该透明,这点国内高校几乎都是暗箱操作,财政拨款的钱花在哪,怎么花,根本没有一本向社会公开的明细账。

此外近些年曝出的各种师德堕落也让人堪忧,不管学生进来采用何种方式读书,那么既然高校想在学费上走市场化道路,那么学生花了钱,就应该给予相应的高质量教育,但有多少高校做到了先教书育人,后埋头功利?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如果不是,那么谁来给普通民众这个教育公平?如果给不了普通人应有质量的教育,那么大学学费涨价的依据又在哪里?

还是那句话,大学学费可以涨,但是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国民素质,更好的为国家发展服务,有钱读书,可以随意,没钱读书,国家应该想办法让他们读得起书,毕竟未来的发展,尤其在高科技、军工、航天等领域,我们可能依赖的就是后者。

教育是为了启迪心智,但教育也是创造一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别让学费把这个通道堵死了。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学校通报“教师不满学生未填报清北”:涉事教师检讨并致歉 知情学生:可能老师一时激动说重了 - 天天要闻

学校通报“教师不满学生未填报清北”:涉事教师检讨并致歉 知情学生:可能老师一时激动说重了

近日,一张群聊截图引发网友关注。群聊信息显示,某中学一教师对该校22209班三名高分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其他高校,却未选择报考北大、清华表示不满,并称“将以失望解散此群”,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职业教育的失败”。多名网友表示,上述聊天记录来自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学(下称瑞昌一中)。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该校一名...
教育部:修订教师专业标准,推进师范生培养数字化转型 - 天天要闻

教育部:修订教师专业标准,推进师范生培养数字化转型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以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为关键,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应用为牵引,扩大优质资源和服务供给,开辟教师发展新赛道、塑造教师发展新优势。《通知》要求,通过六大行动推进数字赋能。一是聚焦重点环节,实施教师数字...
河北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很难吗?来看看今年医生抱怨这项 - 天天要闻

河北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很难吗?来看看今年医生抱怨这项

河北省晋升副主任医师到底难不难呢,其实单看晋升文件要求并不难,但还是会有医生不知道怎么准备晋升材料,比如要求的5份临床病案报告:一、提前多久准备临床病案报告适合临床病案报告提前准备的时间,通常需要结合晋升申报周期、病例累计需求以及材料打磨周
资讯 | “天花板”级别的社科夏令营又来了!有哪些新看点? - 天天要闻

资讯 | “天花板”级别的社科夏令营又来了!有哪些新看点?

当人工智能叩击思想之门,当超大城市脉动触手可及,当求知的课堂延伸向更丰富的社会角落……这个夏天,一群少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馆“扬帆起航”,向辽阔的哲学社会科学天地探索。今天,第三届“大师面对面——上海新时代好少年社科夏令营”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开营
江西一高中老师怒斥学生为热门专业不报清华北大,教育局:已关注到舆情,正调查 - 天天要闻

江西一高中老师怒斥学生为热门专业不报清华北大,教育局:已关注到舆情,正调查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报道,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老师因3名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怒斥其“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认为其是“教育的失败”,“将以失望解散”该清北团队合作微信群。 网传微信群聊记录截图。图/社交媒体 7月7日下午,瑞昌一中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听说该事件,已将此事记下,之后...
今年中考,中等生成最大赢家?前两天还在后悔分配生吃大亏的家长,突然惊喜反转 - 天天要闻

今年中考,中等生成最大赢家?前两天还在后悔分配生吃大亏的家长,突然惊喜反转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昨晚,对于许多中考生家庭而言,是个不眠夜——许多原本成绩拔尖的学生,在录取中滑档了。一位知名重高教师昨天深夜发出一段文字,安慰那些没能考上心仪学校的孩子。大量高分考生的出现,让不少尖子生在今年中考的分配生名额录取中,没能顺利录入心仪的学校。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中等生迎来了意外之喜。这...
靠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提高学校世界排名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 天天要闻

靠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提高学校世界排名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在全球化浪潮下,大学排名成为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尺,然而部分高校将招收外国留学生作为提升世界排名的捷径,这一现象看似精明,实则荒诞,暴露出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严重扭曲,本质上是一场背离教育初心的闹剧。世界主流大学排名体系中,国际化指标(如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