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最能看清一个人

2023年01月26日16:35:12 教育 1332

很多社交,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一般,不能深入。

“人心隔肚皮”,不管你的视力有多好,看到的都是外表,不能看透。

有一种哲理,叫“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一些与人有关的事情、工具,人拥有的东西,就能比较准确地推断了。

如今,很多人在用微信,并且通过微信进行交流互动。

因而说,微信最能看清一个人。

微信,最能看清一个人 - 天天要闻

01

回复,看关系。

有一句很扎心的话:“不是没有看到消息,而是不想回复了。”

总有一些消息,发出去之后,本以为是希望,却石沉大海。

过后,别人解释了很多。没有信号、正在忙碌、没有打开微信......所有的理由,都是牵强附会的。

如果你很久都等不到回复,那就说明一个问题:“你在别人心中,不重要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于所有的关系,都是敏感的。若是什么都感触不到,那就主动放手好了。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推断别人的人际关系,也是比较准确的。

一个人经常和谁聊微信,会忽视或者屏蔽谁的微信,这就是社交的真实状况。

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根据一个人聊天的对象,看看和他互动很频繁的人,就能推断出,他的层次、待人的方式、如何处理交际等。

比方说,你身边的人,收到了消息,但是拿起手机,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说明他带着伤感,或者正在和发消息的人闹矛盾,要断交。

有时候,我们聊一聊共同的熟人,发现大家都有了变动。有人走近,有人走远,还有人转身不见。能留下来的,就弥足珍贵了。

02

群聊,看态度。

托尔斯泰说过 :“每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它的趣味越抽象,它便越自由;另一方面是自发的群体的生活,个人在群体里不可避免地要遵守那为他预先规定的法则。”

作为文化界的名人,托尔斯泰有很多到朋友,大家互相欣赏和提升。

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主动邀请托尔斯泰到自己的家来,并且住在一起谈论文学。

刚开始,屠格涅夫像长辈一样鼓励托尔斯泰,但是时间长了,很多矛盾就突显了。

1861年,屠格涅夫刚出版了新作《父与子》,非常高兴,并且大声朗读,托尔斯泰却睡着了,显得很没有兴趣。

再往后,他们断交了十多年。

有一句很中肯的话:“人与人走得太近了,是一场灾难。”

我们为了和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近距离交往,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群。一人发言,大家都能看到、听到,聊起生活和工作、回忆过去,好不热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爱群。在群里一直沉默的人,也不少;也有人,悄无声息地退群了。真正的大人物,显得越来越低调了。

群聊的频率、对大家的态度、抢红包时的互动、对大家的评价、群的数量等,可以洞察到一个人处世的态度。

微信,最能看清一个人 - 天天要闻

03

用钱,看实力。

用微信花钱,简单方便,并且免去了带现金的苦恼。

花钱的方式很多,除了支付之外,还有发红包、抢红包、转账、存储等。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抢红包的机会。并且乐在其中。

有人说:“一分也是爱。”

红包有大小,谁给的红包大,谁就是厉害的角色。这是普遍的认为。当然,也有一些人,打肿脸充胖子,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却使劲发红包。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长期交往的过程中,真正有实力的人,不是逢年过节表现自己那么简单,而能持续地稳住自己的经济交往。

我遇到这样一位陌生母亲。她说,儿子在病痛中,需要一点退烧药。可是微信里只有十二元钱,一盒药都买不起。

药店老板见状,说:“算了,就收你十二元,把药拿走。”这一次,老板亏了二十几元。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样的故事在今天,仍旧存在。但是挥金如土的人,也不少。相比之下,人的贫富差距,就洞察到了。

另外,一些长期在同学群、亲戚群里沉默的人,多半是经济状况不太好,或者处于煎熬状态,不想被人看到疲惫的样子。

04

头像,看人品。

微信头像真的很小,大部分的图,都是模糊不清的,还有加工的痕迹。

头像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的,真假也分不清。

“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是簸箕;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是柱子;摸到大象的身体,就说大象是一堵墙......

从故事去推断,我们会发现,微信头像就像我们摸到的“大象的一部分”,不够全面,却是一个人对大象的认知。

很多人,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入在头像里,因此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人品就从中可以体现出来了。

比方说,用媚俗女人的照片作为头像,就带着不良的动机;用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就很真诚;用恶毒的东西作为头像,就是非常不友善的。人品好不好,大家心里有数。

微信,最能看清一个人 - 天天要闻

05

细节见人生,日久见人心。

一个人如何,是可以改变的,需要用时间去考验。

如果你看到不喜欢的人,不要马上下结论,也许他以后会变成好人;看到发笑脸给你的人,不要马上靠近,也许是另有目的。

真正耐看的人,是那些长期联系你,在低谷时帮助你,浑身散发正能量的人。

闲来无事,我们要整理自己的微信,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让别人烦心,也不让别人烦自己的心。

遇见的都是缘分,不亏心,不亏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学校通报“教师不满学生未填报清北”:涉事教师检讨并致歉 知情学生:可能老师一时激动说重了 - 天天要闻

学校通报“教师不满学生未填报清北”:涉事教师检讨并致歉 知情学生:可能老师一时激动说重了

近日,一张群聊截图引发网友关注。群聊信息显示,某中学一教师对该校22209班三名高分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其他高校,却未选择报考北大、清华表示不满,并称“将以失望解散此群”,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职、职业教育的失败”。多名网友表示,上述聊天记录来自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学(下称瑞昌一中)。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该校一名...
教育部:修订教师专业标准,推进师范生培养数字化转型 - 天天要闻

教育部:修订教师专业标准,推进师范生培养数字化转型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以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为关键,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应用为牵引,扩大优质资源和服务供给,开辟教师发展新赛道、塑造教师发展新优势。《通知》要求,通过六大行动推进数字赋能。一是聚焦重点环节,实施教师数字...
河北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很难吗?来看看今年医生抱怨这项 - 天天要闻

河北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很难吗?来看看今年医生抱怨这项

河北省晋升副主任医师到底难不难呢,其实单看晋升文件要求并不难,但还是会有医生不知道怎么准备晋升材料,比如要求的5份临床病案报告:一、提前多久准备临床病案报告适合临床病案报告提前准备的时间,通常需要结合晋升申报周期、病例累计需求以及材料打磨周
资讯 | “天花板”级别的社科夏令营又来了!有哪些新看点? - 天天要闻

资讯 | “天花板”级别的社科夏令营又来了!有哪些新看点?

当人工智能叩击思想之门,当超大城市脉动触手可及,当求知的课堂延伸向更丰富的社会角落……这个夏天,一群少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馆“扬帆起航”,向辽阔的哲学社会科学天地探索。今天,第三届“大师面对面——上海新时代好少年社科夏令营”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开营
江西一高中老师怒斥学生为热门专业不报清华北大,教育局:已关注到舆情,正调查 - 天天要闻

江西一高中老师怒斥学生为热门专业不报清华北大,教育局:已关注到舆情,正调查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报道,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老师因3名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怒斥其“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认为其是“教育的失败”,“将以失望解散”该清北团队合作微信群。 网传微信群聊记录截图。图/社交媒体 7月7日下午,瑞昌一中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听说该事件,已将此事记下,之后...
今年中考,中等生成最大赢家?前两天还在后悔分配生吃大亏的家长,突然惊喜反转 - 天天要闻

今年中考,中等生成最大赢家?前两天还在后悔分配生吃大亏的家长,突然惊喜反转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昨晚,对于许多中考生家庭而言,是个不眠夜——许多原本成绩拔尖的学生,在录取中滑档了。一位知名重高教师昨天深夜发出一段文字,安慰那些没能考上心仪学校的孩子。大量高分考生的出现,让不少尖子生在今年中考的分配生名额录取中,没能顺利录入心仪的学校。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中等生迎来了意外之喜。这...
靠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提高学校世界排名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 天天要闻

靠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提高学校世界排名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在全球化浪潮下,大学排名成为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尺,然而部分高校将招收外国留学生作为提升世界排名的捷径,这一现象看似精明,实则荒诞,暴露出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严重扭曲,本质上是一场背离教育初心的闹剧。世界主流大学排名体系中,国际化指标(如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