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向来以传道授业解惑得到世人的膜拜,而现今则以成绩来体现老师的好坏。
虽然我不认可成绩即是一切,但姑且以成绩来当作参考标的,老师的作用真有这么重要吗?
......
昨晚和旺嫂发生点小口角,她对我采用了三不政策,不回,不理,不鸟。
事起于,住校的孩子在电话里诉说,现的数学老师没有以前的好,吧啦吧啦一大堆。
旺嫂开始担心教育质量,开始担心学习成绩,开始担心孩子未来。
于是乎,找到了解决焦虑的最佳途径,增加每周一次的补习量。
我说,校内不行校外补,是大多数家长的思路,增加补习量或许能减轻家长们眼前的焦虑,但不一定能增加孩子的考试成绩。
关键还看孩子愿不愿意多花时间去刷题,补习老师也好,学校老师也好全都是孩子学习的辅助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旺嫂听了非常不耐烦,早知就不跟你讨论了,减轻不了烦恼,也减轻不了焦虑。
果然,跟女人交流,讲正确的话,不如正确的讲话。
对错不重要,理性思维不如感性思维。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理性思维,该说的话我还是要说。
否则,家长如果也认同孩子的想法,容易把孩子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孩子目前正处于高二分班后的第一学期,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
万事开头难,新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会不自然地拿现状与过去进行比较。
同样,也为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找到理由与借口。
瞧,都是老师教的烂,都是分班造的难。
我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的原因。
孩子不爱听,家长不想听。
孩子打心里不会承认优秀的自己何以如此,家长也觉得自己孩子才是最棒的,怎么会如此呢?
早两年,旺嫂朋友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
分班之后,与任课老师不对眼,在家长的支持下,放弃学业,休学一年,下一年肯定不是这个老师了。
结果孩子患上抑郁症,跳楼轻生。
案例虽然比较极端,但也反映了,老师不是由学生选的,也不是由大多数家长选的,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诸多不如意。
在这种节骨眼上,如果家长火上浇油,认可了孩子的想法,会让孩子对老师更加失去信心,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改变不了环境,就去适应环境;改变不了老师,就去改变自己。
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淡化老师的作用,消弱老师的影响。
......
孩子是从一私立中学考上高中的,这所私立中学无论上榜率,升学率,重点率年年都是全市前排。
这引来了很多公立学校老师们的鄙夷,也引来了很多公立学校家长们的吐槽。
公学老师们讲,一个连公立学校都考不进的任课老师能有多大水平。
事实的确如此,这些私立学校的老师几乎都是淘汰品种。
公学家长们讲,私立学校其实是在榨干孩子的潜力,等上了公立高中就再也挤不出水了。
事实的确如此,这些私立学校的学生进了高中很难再保持领先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淘汰老师能教出好成绩,而优质老师却不行了呢?
私立学校,更强调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教育。
任课老师是在流水线上搬砖的车间工人,班主任是流水线上管理的车间主任。
零件或产品的好坏大部分并不取决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而是取决于流水线设计的巧妙与否,而是取决于原材料本身的质地如何。
很明显,私立学校的好成绩来自于标准化生产,来自于老师们的严格执行,让差生变好,让优生更好。
到了公立学校,就没有了这种流水线机制。
老师们没有了这种激励机制或任课压力,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人性本惰,能懒则懒,这是私立出来的学生为何走下坡路的原因。
而这也是学生们必须要适应的一个阶段,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没人逼着成长,只能自己学着成长。
有鞭子能够跑得快,没鞭子也得眼前挂上胡萝卜,来让自己拼命奔跑。
......
熊市里大多数时候都是亏钱的,我们可以把责任往熊市上推,为自己的亏钱寻理由,找借口。
而偏偏有些股民是赚钱的,这是我们不想面对,也不想承认的事实。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股民是运气的作用,可一不可再;
事实上这些股民可能是努力的结果,可二仍可三。
我们可能最终都成不了这小部分人,但我们可以把这个事实当成胡萝卜,来让自己不断努力,来让自己不断成熟。
冬天是蛰伏的季节,熊市是学习的季节。
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在人云亦云的洪流中,在沉冗繁杂的信息中,有一种直插心灵的碰触,有一种入地无缝的契合,正是本号存在的意义。学生任何观点,并非买卖推荐,皆是与各位师傅探讨研究市场的方法,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