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英语比重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对此发文回应: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10%-11%,外语6%-8%等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此举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课时比例来强调英语教学比重不高,因此也就没必要再降低英语教学比重。不知是教育部有意还是无意,此番申明中却漏掉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量:高考分值。
在全国学子围绕高考升学的环境下,高考分值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在高考中,英语分值一直是150分,与语文数学齐平,被称为三大主科。即使现在大多数人在“科技兴国”的理念下,提议提高物理分值的前提下,英语的150分仍岿然不动。
单提课时比例来强调英语占比不高无异于掩耳盗铃。举个极端的例子,即便英语课时比例为零,只要高考是150分,家长学生都会拼了命想尽一切办法去学习。因此,只谈课时比例不谈高考分值的英语就是耍流氓。
比较诡异的是:赞同降低英语比重的大多是普通民众,而国内的精英阶层则反对降低英语比重。其中的逻辑也好理解:普通民众大多不能出国,或直接面对外国文献,大多数人学英语就是为了高考,应试英语;而精英阶级则能享受英语的红利,出国等方面的便捷更能造就一种超越常人的优越感。
说白了,英语成了区分权贵阶层和普通民众的一条护城河。如果普通民众不学英语或英语比重降低,则这种优越感的展示范围就要窄得多。
举个简单例子,名贵跑车只对有车一族有吸引力,如果你要在工地的农民工面前显示拥有跑车的优越感,那只能只“呵呵”了。
2019年初,“国民老公”王某某和作家花某芳之间一场论战更是将是否降低英语比重推向了高潮。花某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认为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就是一件废物技能,浪费了我们无数人力财力,牺牲了孩子们的宝贵童年。而“国民老公”则在网上怼了一句:“9012年还有没出过国的XX”。言语之间,出国优越感一览无遗。
就笔者而言,赞成降低英语比重,原因有三:一、全民学英语占用的学习资源过大,效能很低,性价比不高;二,随着科技的进步,网上随处可寻的即时翻译器,无论是伦敦音,还是北美音,无论是法语,还是德语,可以立马翻译得妥妥的;三,确有英语需要的,可以培养专业语言人才,真没必要全民来学应试英语。
对于降低英语比重,网友怎么看?观迎评论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