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2021年09月25日20:53:03 教育 1861

中国《市县领导决策》刊、网 记者孙宏权 通讯员 王小莉 王聪 马福兵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提升课堂教学策略,让“两高两小——335”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日前,江苏射阳县四明小学于9月23日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该校校长徐古军、副校长周庆清、教科室主任王小莉及全校数学老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会议议程一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该校的刘成老师、王聪老师就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间隔排列》这一课题,给全校的数学老师呈现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该校教科室主任王小莉主持了评课议课环节的活动。

首先,执教的两位教师汇报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会议议程二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接着,该校的数学老师针对这两节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评课议课。大家在发言中,赞扬了教学中出现的亮点,指出了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陈海艳老师说,两节课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手段先进,从而教的轻松,学的轻松。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将他们培养成能说、会说、要说的一群孩子。我们作为教者,不仅要充分备教材,还要充分的备学生,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引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学会数学方法,提升数学能力。“授之以渔”,最终真正的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学。这才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的努力目标。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姜铁梅老师:两位老师的共同点是,从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的彩图中观察两种物体的排列情况,从而发现规律,得出不同位置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应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姜飞主任:两位老师的课准备的还是非常充分的,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两人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完整的,教学效果比较显著。个人的一点看法,在学生探索规律的时候,学生没有充分的摸索,学生没有讨论,规律不是一下子找出来的,要经过不断修正,不断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徐爱华老师: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感觉受益颇多,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设计了动手活动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两堂课都很成功,但是新课标上说,老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学习者、合作者。老师在课堂上有活力,孩子们就会更有活力,孩子们参与课堂的活跃度应该会有更高更好的提升空间。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数学教研组长路洋: 间隔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几乎每个学生都曾经接触过,但一般不会关注和研究它。两位老师“扶”与“放"相结合,引导学生验证规律,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商榷之处:师生交流充分,但生生交流贫乏。两节课教师安排的内容比较多,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教师与学生点对点的问答比较多,而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足,这样的课堂的参与面就会变窄。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于海艳主任:两节课都能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建构学习平台。在教学中,两位老师先让学生用数字、图形等学生熟悉的东西创造间隔排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望,引出今天的课题。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间隔排列,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物体之间是一一间隔排列。这样就更多了解到间隔排列的普遍性。我觉得摆图形验证和画画表示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先交流,这样学生验证的资源才会丰富,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其中。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会议议程三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周校就如何评课,评课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对全体数学老师作了指导。周校如是说:评课作为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然而我们平时较多地关注上课、说课讨论好课的标准、好课的设计与落实,较少把我们的视点聚焦于评课方面。那么,如何评一堂数学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看学生:①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②看学生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③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④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

看老师:①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得到和谐时学生愉悦的学习交流。②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③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④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徐校为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本学期我们开展“同课异构”,集体研讨式的教研活动,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的:1、为了推动“两高两小——335”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2、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3、共同提升、共同成长的需要。徐校指出了本次两节课的不足之处:1、需要旗帜鲜明地使用导学案;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兴趣没能得到很好的激发;3、教者对学生放手还不够。

最后,徐校提出了几点要求:1、要深刻领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用意,要切实履行好教研主体责任;2、要有专业发展意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教研兴校;3、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射阳县四明小学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 天天要闻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今后,我们会开展好每一次的教研课,真正做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让“两高两小——335”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我们四小人将在思索中感悟课堂艺术;在交流中,升华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芦丽芳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恐慌蔓延 哈佛国际学生不愿成为博弈的“棋子” - 天天要闻

恐慌蔓延 哈佛国际学生不愿成为博弈的“棋子”

美国一名联邦法官23日就美国政府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29日举行听证会前“维持现状”。然而,恐慌情绪在哈佛大学国际学生中持续蔓延,一些学生表示他们不愿成为哈佛大学与美国政府博弈的“棋子”。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3日报道,美国政府取消哈佛大学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
公费培养、有编有岗!萍乡招收38名 - 天天要闻

公费培养、有编有岗!萍乡招收38名

近日《江西师范大学2025年省属公费师范生招生简章》发布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计划数2025年江西师范大学共计划招收公费师范生350名其中 萍乡招收38名 具体如下什么是江西省属公费师范生?江西省属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由3所省属师范大学共同承担;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2025年招生专业及计划数以招生计...
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秦淮样本”!朱成山名师工作室成立暨红色文化校园巡展启动 - 天天要闻

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秦淮样本”!朱成山名师工作室成立暨红色文化校园巡展启动

搭建三重平台、联动五维力量……5月23日下午,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举办了“朱成山名师工作室成立暨红色文化校园巡展”启动仪式,探索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特色模式,打造了南京市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秦淮样本”。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纵深发展活动由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刁晓蓓主持。南京市秦淮区委教育...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汇聚职教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汇聚职教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

大众网记者 刘臻臻 通讯员 李文莉 潍坊报道5月23日,2025年山东省“百城千校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暨潍坊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富华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启幕。学校党委书记崔照忠率队参展,并向现场嘉宾宣传推介“潍护好品”。副院长窦忠伟参加活
上海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初中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90分钟 - 天天要闻

上海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初中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90分钟

5月23日,记者从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获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化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育人水平的通知》当日发布。《通知》明确,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
我是教师,如果神是存在的,请赐予我力量让我一直奉献 - 天天要闻

我是教师,如果神是存在的,请赐予我力量让我一直奉献

教师上课,只讲3分钟就给学生放电影,啥原因呢?这是我在手机上刷视频的时候,刷到了一个消息。消息来源呢是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在闪电新闻的这个视频里,说有一个网民发视频说,江西省樟树市滨江中学因教师福利未发放,个别教师消极教学,上课只讲3分
小童有“大美” 宋庆龄幼儿园举行第二十届国际艺术节 - 天天要闻

小童有“大美” 宋庆龄幼儿园举行第二十届国际艺术节

5月22日晚,上海大剧院内童声清亮、舞步轻盈。“小童大美”,宋庆龄幼儿园第二十届国际艺术节正在上演,汇聚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855名师生。孩子们用稚嫩却真挚的表演,诠释着艺术的力量——它不仅是美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创意激发、自然感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