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127-“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现在怎样了?

2021年08月17日13:27:07 教育 1371


2015年5月1日这一天,我更新了一篇文字,题目为《春日笔记460—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内容如下:

时间:2015年4月14日早上;

地点:河南省实验中学;

人物:任职11年之久的女心理教师顾少强

事件:顾老师申请辞职,所写的辞职信上,只有短短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结果:领导批准;

后续:如此任性潇洒的辞职态度,引发了各大媒体与网友的热评。

对于上班族来说,辞职申请可谓屡见不鲜。待遇不够高,发展空间窄,晋升无希望,老板太抠门太暴力等,都可以是辞职的理由。当然了,为了更顺利跳槽,总是要写得委婉一些,比如“要回家建房子,准备结婚”,“老婆要生了”,“离家人太远、无法照顾孩子”等等。不管什么理由,都得含蓄甚至“低三下四”,免得被老板抓到小辫子,不给辞。

河南实验中学的顾老师,并没有如此八面玲珑,她也许认为没必要。

顾少强:我不想干了,我想释放掉“压力山大”的包袱,想走出围城,到更广阔的世界走走看看,以实现自己的平生夙愿。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我又何必那么世俗虚伪,说一些违心的、不着边际的话呢?有太多的人,已被社会大染缸涂得面目全非,从而失去了本真的自己。我不屑那样做,我的思想还是挺拔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就是顾老师辞职信的内容。

顾少强:我的工作很稳定,职称也上去了,待遇也很好。可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束不安的火焰在燃烧。11年了,如果学校是井,我真像井里的那只蛙;如果学校是一盆开始凉爽然后慢慢升温的水,我也像水中的那只蛙。开始觉得安逸,就不思跳出去,然后水慢慢地热起来了,再想跳出去,却是难上加难了。幸好我不是井底或盆中的蛙,我的理智告诉我:人生有许多活法,职称、票子、房子、车子、面子等,这都像浮云,转瞬即逝。我为什么要为这些外物而活得这么累呢?更精彩的路,还在等着我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么有范儿的辞职信,让很多网友大赞,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情怀”二字该作何解呢?我认为这里面有幽默、本真、自由、坦荡。是啊,当一个人太在意名与利时,他(她)就很难跳出物欲的枷锁,从而也就谈不上真正快乐。

其实很多人也都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但在取与舍之间,更多的人会选择更现实一些的,舍掉那些看似不需要的。而矛盾之处就是,现实往往让人活得更累。快节奏的生活,催着我们不停地赶路,以至于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而舍掉的那些,比如梦想、比如压抑已久的远方,就会开始蠢蠢欲动,直到不可遏止。

顾老师的任性,让人心向往之。其实很多人早就想出去看看了,可是票票呢?没有票票的支持,就算出去了,就能快乐吗?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有网友如是调侃:“我也想去,但我五行缺钱。”“上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下联:钱包这幺小,哪都去不了;横批:好好上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如果有一天,我也要写辞职申请,会不会如此任性?不过我此时的最真实想法,和顾老师这十个字一模一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完)


人生百态127-“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现在怎样了? - 天天要闻


文章就写到这儿,让我们简单看一下花絮与后续吧:

2015年春节,顾少强只身一人,去云南旅行。在大理双廊的一家咖啡馆做义工时,和于夫相遇。通过聊天发现,彼此都不喜欢繁华都市,都向往简单的生活,都想开一家小小客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书喝茶弹琴。

于夫在成都经营理发的生意,他也是来云南度假的。

就这样,两个有共同志向的两个人邂逅了。爱情也不期而遇。和相爱的人拍拖后,顾老师的心愿也变了:“世界那么大,和你一起去看看。”

于夫迅速转让了发廊的店面,顾少强那封风靡全国的十个字的辞职信,也是平地起风雷。

2015年4月13日,顾少强辞职。16日,来到成都与于夫汇合。

几个月的旅行之后,顾少强与丈夫商议之后,决定定居成都。一边打算开客栈,一边准备做一个给成都青少年心理培训的项目。

2015年8月19日,顾少强和她的于夫一起,被郑州某旅游公司聘为“终身免费智慧出行体验师”。受聘的顾少强夫妇,享受该旅游公司旅游景点终身免费旅游的待遇,并将以体验师的身份分享心得体会。据悉,这是顾少强第一次从事商业代言行为。

2015年10月10日,顾少强与于夫在成都街子古镇真武街95号(他俩共同开办的远归客栈),举行了婚礼。

2016年3月,顾少强怀孕。 同年12月9日,女儿出生。



2021年年初,顾少强带着孩子,陪母亲回到了郑州,于夫留在古镇经营客栈。由于疫情和郑州暴雨的影响,她暂时留在了郑州。

应朋友邀请,顾少强在本地的一家小剧场说了场脱口秀,她将这几年的经历编成了段子。

辞职后的这六年里,顾少强后悔过吗?

顾少强:“不会,我是个从不后悔的人。”“这6年我不知道铺了多少张床,套了多少张被套,刷了多少个马桶。大家听到可能觉得这就是一种苟且的生活,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你在那一刻的选择,一定是当下最想要的结果。如果你之后觉得不好,再去改变就好了。”

“从辞职到现在,我对未来都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有心情就去旅行,该讲课就认真讲课,照顾家庭的时候,也会全身心投入。”

“我就是想过点不太一样的生活。现在看来基本达成了。”

有人如是赞美:这样的人生真的很好,想做什么都去做,不用被生活或者是现实所压垮,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有人如是感慨:就是一个人选择一种生活而已。诗和远方更多的是内心的境界。梦想一词被滥用了,其实我们最该对自己说的是:别做梦了,醒醒吧。有点理想能保持能靠近、不能或调整或放弃都挺好,自然就好。梦中的花园抵不上身边的一朵小花儿给你的。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岁月无痕),就是好日子,好过的日子。

有人如是批评:愚蠢,不知天高地厚。梦醒之后才发现世界并没有改变 ,只是自己又老了几岁。

人生百态127-“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现在怎样了? - 天天要闻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亚欧成留学“新宠”,传统英语国家“遇冷” - 天天要闻

亚欧成留学“新宠”,传统英语国家“遇冷”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全球留学版图正经历重大变革。过去一年,美国留学政策的风向突变让许多国际学生措手不及。哈佛大学禁止招收国际生的政策虽被地方法院紧急叫停,却折射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日益收紧的移民倾向。这类政策反复不仅加剧了留学申请者的焦虑,更释放出明确的信号:传统留学目的国对国...
华东师范大学两学院书记带队调研 赋能寻甸教育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华东师范大学两学院书记带队调研 赋能寻甸教育高质量发展

5月21日至22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朱文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旌旌分别率队赴寻甸县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并就教育帮扶、美育提质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县委常委、副县长涂皘陪同调研。调研期间,朱文佳一行在县教育体
交大铁发IPO注册生效 西南交大“保留管理”依然存忧 - 天天要闻

交大铁发IPO注册生效 西南交大“保留管理”依然存忧

《电鳗财经》文/高伟 北交所官网显示,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铁发”)北交所IPO于近日注册生效,并于5月26日在北交所上市网上路演。交大铁发拟募集资金约1.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新津区交大铁发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生产新建项目、新津区交大铁发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售后服务网...
《江苏百年中学校庆,2000万捐款背后的“被遗忘”之谜》 - 天天要闻

《江苏百年中学校庆,2000万捐款背后的“被遗忘”之谜》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学校的百年校庆本应是一场盛大而温馨的聚会,是学校回顾历史、感恩传承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对于创办者的后人来说,这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近日江苏却上演了令人咋舌的一幕。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中学迎来了百年校庆。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在“化风成俗”上下功夫 - 天天要闻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在“化风成俗”上下功夫

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文章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习近平总书记对落...
今早读 | 官方通报:停职、免职! - 天天要闻

今早读 | 官方通报:停职、免职!

■ 今日天气晴间多云微风转西南风3-4级30到21℃■ 限行尾号1和6地铁8号线装修工程全面启动记者在中铁二十局长泰河东站现场获悉,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全线路17座地下车站公共局域装修工程全面启动并进入决战,预计年底装修工程将完工。该线路全长18.58公里,投运后将有效缓解沿线群众交通出行难的问题。(李文博)6月3日起 天...
奥运冠军走进枫泾小学,还收下这份特殊礼物… - 天天要闻

奥运冠军走进枫泾小学,还收下这份特殊礼物…

5月23日上午,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操冠军郭伟阳走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枫泾小学,开展“奥运冠军进校园”主题活动,与300余名师生开展深度交流。作为全国体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上海·金山站)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次主题活动通过体教融合、文化浸润的创新形式,让青少年了解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激励青少年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独家整理|Bill Ackman:为什么我不再信哈佛 - 天天要闻

独家整理|Bill Ackman:为什么我不再信哈佛

原创 杨大巍 最新消息,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再度加压。这一次,措施直指哈佛最敏感的命脉之一:暂停或取消其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乍看之下,这是对外国学生的打击,但实质上,这一策略并非针对国际生本人,而是精准打在哈佛的财政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