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易》小得
近日读《周易》品得其中滋味,略有小得。
自古解《周易》之书甚多,从汉开始,三国、魏晋、隋唐有很多注疏,到了宋又有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尤其以程颐、朱熹为重,到了元明又有了一定的发展,清朝也有一些重要著作。
个人读了王弼、李鼎祚、朱熹、来知德、李光地等人的注疏,发现其中更多的是将义理为主,以卦象、卦辞谈修身治国的道理,唯有来知德将象与理结合,达到了观象玩辞的程度。
观象玩辞,个人觉得是读周易的重要方法。由象到辞,相互融通,方可知其道、解其辞,单独的看看专讲义理的注疏很容易让人读得云里来雾里去。举个简单的例子,蹇卦,六二,王臣蹇蹇,能够把王、臣、蹇、蹇讲得明白的,来知德也。蹇,水山蹇。王,九五也;臣,六二也;外卦之坎,王之蹇也;中爻之坎,臣之蹇也。
如此解卦,读之明,解之深。
读周易,要从整体上看,外卦与内卦代表什么,有什么关系;要从六爻来看,阴阳与当位、不当位;要从相邻关系看,乘承比应;要从错卦、综卦来看,与原卦之间的关系;要从互卦上下来看,发展变化。
读懂周易,观象玩辞,错综变化,乘承比应,阴阳当位,其妙在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