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打入欧洲有多难?海外车主有话说,自主新能源竟是最大赢家

自主车型走出国门、出口海外,早已不是新鲜消息了。但是面向2022年高速发展的自主车型、自主车企,国产车型出口的定义也应该赋予更深的意义。



自主车企出口的“变”

客观来说,国内汽车产业的起步时间并没有优势,但一波又一波的高速推进让自主汽车始终呈现着凶猛势头。用最具说服力的两组数据来说明:一是国内市场,2002年自主乘用车销量仅有31.45万辆,而到2022年自主汽车市占率已经接近50%,妥妥的市场核心;二是国外市场,早在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就首次突破100万辆。



出口的意义无需多言,这将意味着自主车企真正站到与洋品牌竞争的平台、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所以两组数据的对比,也就反映出了一点——2022的自主品牌,其出口的核心已经不只是“数量”。

翻查到2012年前后的出口浪潮,当时包括吉利奇瑞中兴等自主品牌,都分别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但要注意,彼时这些自主品牌都只是推出一些定位入门、售价实惠的车型,进入到亚洲、非洲等汽车产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区,而对欧美市场影响有限



如此一来,自主车企的出口之变,实则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口目的地,早已瞄准了政策、市场、行业都更加成熟的欧美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产品定位,已经从价格、定位优势,变成了真正的新能源高端产品力,站在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下去占领。

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前不久才制定“禁油令”的欧洲市场。

打进欧洲有多难?

在今年6月,欧洲议会正式投票通过了“禁油令”,即到2035年禁止新款燃油车销售。而且欧洲比其他国家城市更为激进,混动、插混都在禁售范围内,乘用车和商用车都需执行。

而其中,挪威更是第一个宣布禁售燃油车的国家。



事实上,挪威绝对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家。第一,其早就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大国”。早前便计划到2025年起,零排放车辆才能在挪威合法上路;到今年5月份,挪威新能源汽车占全国乘用车销量的83.3%;而更重要是,挪威目前已经拥有超2万个公共充电站,是欧洲第二的充电设施大国。电动车,已经成为了挪威当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第二,挪威乃至整个欧洲市场都是公认的难以“攻占”的市场。其欧洲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哪怕是日系、美系的长期攻占也难以获得实则性的成效。

因此,挪威实则也是欧洲电动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正如爱驰创始人付强说过的:“挪威电动车市场比较成熟”,站在如此一个新能源趋势先驱、且政策设施需求都成熟的国际市场,能否站稳脚步、抢先建立稳固的口碑地位,对于自主车企的发展才是含金量体现。而好消息是,近年来不少自主车企都愿意把挪威成为进军欧洲的先发城市。



小鹏汽车是最先布局挪威汽车业务的车企之一,也是国内首个向欧洲地区交付新能源汽车的自主智能品牌。早在2020年小鹏就开始陆续向挪威地区交付小鹏G3,2021年10月,挪威地区的小鹏P7也正式官宣售价,而在今年5月,小鹏挪威首家直营体验店开业;

此外,蔚来在2021年9月正式在挪威市场发布了ES8;而传统企业的吉利、长城、上汽都陆续登录欧洲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领衔的新能源车企出口欧洲,已经不只是噱头与小规模上的动作,更是真正从口碑层面迈进欧洲市场。

在最近,小鹏就为两位小鹏P7鹏翼版的两位挪威车主举行交车仪式而。两位车主在采访中就提到了其对小鹏P7鹏翼版的结缘起因。其中一位Michael就提到,内饰的木纹考究、NAPPA真皮座椅足够高级、18扬声器的丹拿音响足够出色,这是Michael此前的新能源车所没有的。当问到为何选择鹏翼版,Michael就表示钟情小鹏P7的鹏翼门的与众不同和绿色象征的环保,作为时尚博主的Michael,总是对设计有很高的要求。



其实不少人都质疑,国内外的用车环境是否有区别?以Michael的答案是肯定的,挪威人民十分追求假期的外出感受自然,而小鹏P7的静谧性和品质,都足以让其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量变”到“质变”

那顺着当地消费者口碑的积累,也就引申出更深层的话题——即是自主车型带给国外消费者印象的改变。



正如文初所述,以往的自主车型出口,更多是以更实惠的售价、更入门的定位去抢占汽车产业并不成熟的海外市场,这是追求“量”的时代。而当来到更成熟的市场,产品力的不足就容易留下不好的印象。像是过去的自主品牌车型在欧盟碰撞测试中只能获得较低的评级、品质方面无法留下更好的口碑等等。彼时,就是“质”的追求了。

但到现在,这一局面早已发生改变。

像是比亚迪,以比国内更高的售价获得十分不错的销售成绩;像是蔚来从国内延续到挪威的电池租赁服务,选装率就达到了90%以上;



再例如小鹏汽车,在去年11月挪威传媒机构Aller Media公布的2022年度汽车指数调研结果中,小鹏就获得了“年度最知名新车品牌奖”,作为挪威最盛名的年度汽车调查,如此奖项足以证明小鹏品牌的认可程度。可以再引用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新能源媒体Clean Technica也对小鹏的彪悍交付量与城市NGP进行了赞扬

而这,才是真正用品质、口碑与海外品牌同台PK的时候。



最后的最后,再看回到开头的质疑,2022年自主车企的出口应是怎样的姿态?对此,我们不妨就直接引用大众CEO赫伯特·迪斯再去年10月的沃尔夫斯堡大众员工大会上的一句话:“今天,特斯拉是标杆,来自中国的其他强大的初创公司也在进军我们的市场。在过去的几周里,我和拉尔夫·布兰德斯塔特 (大众汽车品牌CEO) 测试了几辆来自中国的汽车。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真的很棒”。

而这,就是自主新能源在全球市场呈现出来的姿态与态度。